“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官本位背后
“不换思想就换人”这句话是时下官场的口头禅,亦可视作“警示录”,大小领导在各种场合竞相引用,旁敲侧击,只是这警示录到底警示谁?不换思想就换人,领导到底需要哪种思想?需要换哪种人?其中玄机,耐人寻味,而对其社会之危害,政府之公信力,官员廉洁自律之形象,甚而对于目前中国政府利剑出击之反腐倡廉,毒害之深丝毫不逊于鸦片对精神肉体的摧残。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危言耸听,甚至说这是对“不作为”官员的督促,冠冕堂皇言之——“有为才有位”。笔者试就其官本位背后四条“罪状”罗列,抛砖引玉。
一、这是官场潜规则的游戏准则,是直接催生腐败的温床。
官场自古以来就不是一片清静之地,其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之惨烈,残酷,是身处官场之外的闲云野鹤无法想象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官场之机变诡异的权术已有论述,其中《孙子兵法》、《韩非子》、《鬼谷子》、《战国策》等。权术之“阴谋”,这就是大小官员保官,加官进爵的法宝,谁能运用自如,深谙此道,谁就能赢得先机。
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权大于法,官就是王法,官员的一句话,就能让你平步青云或被打入冷宫。屁股决定脑袋,因为屁股下是位置,位置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不换思想就换人”,如果这个官员本来就是一贪官,那“换人”之后国家又添一贪官;如果这个官员本来就风流成性,那“换人”之后国家又多一好色之徒;如果这个官员本来就善于结党私营,蝇营苟且,那“换人”之后又生一朋党林立的“小帮派”……道理很明显,官员任免升迁,就凭领导一句话,“思想不行,拿下”,少了组织程序,社会监督,那“不换思想就换人”就更可怕,比不换危害性更大。说到底,换什么样的思想?换什么样的人?怎样换?哪怕本是清廉官吏,听了这一通话,内心也不禁会暗潮汹涌,领导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了?领导是不是有另外的人选,要取而代之?而对于官场之投机钻营者,自更是心猿意马,怕本是斑斓不惊的一次人事变动,亦会掀起官场的血雨腥风。
二、“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是排除异己,培植亲信权利集团的惯用伎俩。
俗话说“朝廷有人好做官”,那“朝廷”中的这个人不管是位高权重还是人微言轻,要用人那就是用“自己人”,至于“唯才是举”“任人唯贤”那是圣人先贤的用人之道。要不然,为什么现在一个大官落马,是“一个萝卜带出一筐泥”,贪污腐败违法犯罪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团军冲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权钱交易的巨大利益黑洞,坚不可摧的攻守同盟,集体犯罪的勇往直前。“不换思想就换人”,其结果可想而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将不服从自己,平时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叛徒”拿下,其理何其振振有辞,其怀何其光明磊落。
三、“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是树立个人绝对权威,“一言堂”,专制独裁之官僚作风的幌子。
思想不同怎么啦?意见不同就该被“莫须有虐杀”?领导的思想就是真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跟领导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是为官之道?只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毛主席语录”,神圣不可亵渎,悲剧岂不重演?
“不换思想就换人”首先得看要换的此种思想,是贪腐腐化还是作风不正?是碌碌无为还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拖、拉、疲、沓、软还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其次,怎样换?换什么样的人?试问,官员的权利是谁赋予?如果是人民,那官员的一句话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吗?
四、“不换思想就换人” ,这是偏信则暗的昏聩,无异于“焚书坑儒”的粗暴。
思想、意见不同就换人,换人之后一团和气,再也听不到相反的声音。似乎此举一出,政令畅通,领导心气顺了,事情好办了。殊不知此时的领导实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渊”,周围群集了顺应领导意志的阿谀之徒,领导说是,他们击掌说领导英明;领导说不,他们马上改弦易张,附和相随。古人尚知“偏信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我们远见卓识的“公仆”却为何装傻充愣?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就提出在思想界文化界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人民之“代表”却要“焚书坑儒”,只许思想的百花一支独放。
“不换思想就换人”,是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之人;是换“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无为之人;是换贪腐腐败,窃国窃民的寄生之人;是换道岸貌然,擅耍权谋的奸邪之小人;是换结党私营,蝇营苟且的无耻之人。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未经本人同意,勿需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