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静观一潭圣水参悟万般玄机

发布时间:2023-02-20 13:17:46

  静观一潭圣水 参悟万般玄机

  ——聆听宋军民先生“中国传统沐浴文化”有感

  文/王渭锋

  终南北麓、石门关下,一脉汤泉圣水滋养了古今多少达官显贵、平民百姓,有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这灵山秀水、汤泉福地间演绎了脍炙人口的千古情缘。时隔千年之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一位气宇非凡的大德之人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与历练后,面对一潭汤池圣水他大彻大悟:参悟天地大道与万物玄机,结合儒释道三家经典智慧,自成一家的创立了“中国传统沐浴文化”。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大兴汤峪温泉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民先生。

  每次聆听宋总的讲课,人们总会于高深玄妙的古典经学文化中体悟到人生的大学问、大智慧,人们往往会发出一种“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的感慨。这一切皆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精彩绝妙的演说。讲课的内容更是深入浅出、妙语如矶,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处”。无色无味的水,能够滋养万物。但它却从不与万物争高论低,它能够恭谦礼让、甘居下处。诚如宋总所讲“水是人品的最高反映,水性是人性的榜样”,其实我们人类在降生之初也是这样的至善至纯、恬淡安详,在人们的成长中会不断地受到尘世的喧嚣以及金钱利益的诱惑,就会逐渐消极蜕变,以至于厚颜无耻、唯利是图。夫妻相争则情离,兄弟相争则不和,父子相争则互辱,国家相争则礼崩乐坏。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三分风平浪静”。如果人们能够互相忍让、克服私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心胸豁达、幸福快乐,我们的世界就会远离硝烟、充满欢声笑语。人的心性犹如田地一般,如果不勤于耕耘灌溉,就会日渐荒芜、杂草丛生,故然我们要经常身体力行、反躬自省,从而提高自身修养、追求完美自我!

  二、尊道贵德、道法自然:

  宋总曾对道、德、性做出如下论述:“道”是天地宇宙之间所存在的普遍规律,就是人性之天,是人性的不二法门;“德”是人性中最善良、最纯真、最无私、最利他的体现,就是人性所赖以生存的沃土,是人安身立命的本真所在。“性”是人的心性、秉性及德性,是人们处人处世的天地良心所在。道乃为天、德乃为地,性乃为心,道与德是相互辩证、对立统一的。人们在生存中只有遵道、顺道、效德、修德、觉悟、醒悟,才能悟出人间的真善美,从而不断地接近水性,提升自身的思想意念及个人德为,最终净化心灵中的那方净土。

  "道",代表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普遍的原则。"道"具有"有"和"无"两种性质,这里的"无"是指"无名"、"无形",而不是一无所有的空无。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由无到有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他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他说:"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提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并指出事物都是向着相反方向变化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主张消极无为,顺应自然。

  三、博爱大众、天下为公:

  在“中国传统沐浴文化”中宋总还提到“人人都是活菩萨”,其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其善良的一面,都有其善根、善念,只有在醒悟、觉悟、觉醒的情况下才能使之成为善举。这与儒家学说中所倡导的“仁”、“和”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秦诸子中的两大显学——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众"孔子的"仁"是爱人,墨子更提倡"兼爱",其理想境界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仁爱精神已体现在中华民族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救困济贫、爱民抚众的行为之中。天下为公则是博爱大众的理想境界,它既是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人民的一贯追求。其实,无论是爱众,还是为公,都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群体精神,这一点是与西方思想根本不同的。西方思想较多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着重于个人与功利;而中国传统思想则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两者应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在重视天时、地利时更强调人和;倡导为社会、为民族、为国为民的整体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精神而展开的。

  创建“和谐中国、生态家园”已经唱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宋总所提出的《中国传统沐浴文化》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更高层面的体悟、认知和弘扬。如果能够深入学习这一新学说并将其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那么我们将会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笔者系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