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为文以为人

发布时间:2022-08-25 03:20:23

  文/何忠华

  为文以为人。一个人,特别是文人,他的人品和修养,在他的文章中就能体现出来。我们通过读别人的文章,很多时候就可以知道和了解一个人的兴趣,情操,品格乃至志向。为文以为人,这不是一种刻意的体现,而是一种人文精华和修养自然的流露,是文人胸襟和才华自由的坦白。

  古往今来,多少文俊贤才已经离开,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他们不朽的篇章,永远的辉煌。

  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句话,凌云之志,一目了然。他立下大志,誓要通达古今,以明正史,让后人看清历史,资治通鉴。而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更是流传千古,也体现了司马迁崇高和刚正不阿的人格,读到这,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对这位逝去千年的史圣尊崇不已。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豪言壮语,面对刽子手,临危不惧,慷慨赴死,他那高大伟岸的身躯仿佛立在眼前。百多年前,志士青年,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救国图存,纵使一朝功败垂成,也是那样的坦然,没有丝毫的挣扎,向天而笑。

  古人文章写得好,楚辞汉赋,韩柳欧苏,一诗一词,或大家风范,或含蓄委婉,无不透露出诗人的情怀;或悲或喜,或畅或抑,诗人的文风也随之流露出来,刚健豪放,内敛婉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四邻野老的忧国忧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诗人放翁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精忠岳飞的荡气回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豪放稼轩的似水柔情。从这一字一句中,那些已经远去的先贤哲人的思想品格和修养仿佛我们就在亲身感受。

  古人写的好,今人也不甘示弱,秋月芙蕖湘水碧,春风杨柳麓山青,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潇湘伟少年豪迈的洒脱;“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是抗日名将李家钰的精忠肺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民总理的鸿鹄之志。

  我们把文章给别人,别人在文章上看我们。好的诗文透露出好的品行,文品好则行文好,文品恶则成文恶。反之,清心为文,阅历百家,博采众长,修身养性,让文字为笔疯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为文这条大道上不断的磨砺,我们也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感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也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情依雪魄,梅月遗魂湘水寒。相反,文风拙劣,字句粗俗鄙陋,虽不一定与人品和修养成正比,但也的确是自己本身的一个反映,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跳梁小丑。所有文章放在一起,也必定蚩妍毕露。物以类聚,文以品分。

  为中国青年之文,为中国之青年,承担起青年的责任。世风趋下,文坛渐衰,少年萎靡,则国学落矣。中国之少年,乃国之未来,是国学和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亦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人过景,时过迁,物道依然是,人却非当年。醉里狂歌叹今朝,前途看年少。天崇德,艺崇文,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笔下文章谁更高,青出于蓝好。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