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大看不清,话说经济乱象
有人把当前中国经济比喻为:“风雨飘摇”阶段,更有北京经济学高层的说法是“三期叠加”。什么是“三期叠加”?,就是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
我没有高深的经济理论功底,也没有经济学家的高瞻远属,读不懂当前经济,也不敢妄加预判。只想说说我看到或听到的经济乱象,以期得到高师的点化,解惑心中的迷茫。
随着国家垄断金融解禁,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和民间借贷的蓬勃发展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全国大江南北。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商业性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如同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各级地方政府热情高涨,纷纷涌向温州,学习取经,高调支持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性担保公司,遐想风光无限的“金融春天”。而各实力不一的民企老板,在尝到房地产开发的甜蜜后,仿佛又看到了商机,纷给抽调资金、荒芜主业,转向涉足金融,做起“金融大亨”南柯美梦。
如此众生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小贷贷款公司、商业性担保公司和各种形形色色投资理财资金公司,一下使昔日不起眼的在职银行人员、准退休和退休银行人员顿时变成了抢手的香鋍浡,甚至包括在银行改革中买断工龄的或因各种原因脱离银行队伍的人员,顿时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用诱人的高薪挖出一个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副行长,再带上几个原来的属下,招聘一批刚出校园的大学生,选择一处闹市或新区,在轰鸣的鞭炮声中就挂牌开业了。而一些不知金融风险深浅的小贷、担保和投资公司的股东老板,更是饥不择食,不管你是否有从事过信贷管理和经营的经验,只要你在银行呆过,就当成金融宝贝人才,挖过来充当高管人员,在社会上招几个人,租个门面、摆上几张桌子,放上几台电脑就开始营业了。
一度时期,这股大跳槽、大迁徙的逆袭浪潮,引起了大型银行人心混乱、队伍不稳的动荡。一些不安于现状的能人怪才,毅然决然地离行出走,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类资金平台公司的怀中,当起了行长、总经理或高薪白领。一些既羡慕又瞻前顾后的平庸无能之辈,则整天心不在焉,天天抱怨工作太累、待遇在太低、仕途暗淡。甚至,有的大型银行的分支行领导班子都被土崩瓦解,只剩一个光杆行长了。
面对金融机构林立的银行竞争,面对金融服务大军的市场博奕,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行业中展露头角。于是,一些金融怪才、一些金融侠客就开始剑走偏锋,各施高招,绕开监管,打着贴心服务的旗号,通过放宽条件,降低门槛,高评高贷,买卖存款,夺客户、挖资源;有的则穿着金融创新的美丽外衣,与信托、资金公司玩起了“资金池”、“非标业务””、“票据敞口”、“年化理财产品”、“企业联保体”等等眼花潦乱的所谓“金融创新”;有的却为了自身业绩,强迫客户做所谓“投行”、“存单质押”、“承兑汇票”等银行“回报”业务。有的为了遮掩信贷泡沫,采取出售信贷资产包,甚至不惜代价,抬高隔夜资金拆借利率,以满足不断扩大信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资金需求。以致2013年6月末,全国银行间出现“钱荒”,成为举国上下、街头巷尾、碟碟不休的话题。
由于银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又诱惑和刺激了一些企业家们,误以为银行抢着"送钱",企业的"春天"来了。致使许多企业老板头脑发热、贪婪膨胀、急功近利、争先恐后,纷纷抽走实体企业流动资金,荒芜利润微薄的主业,将银行短期贷款错配,或盲目扩大生产規模、或转向投资利润丰厚的地产、矿业,或涉足暴利的民间借贷(如小贷、担保、投资公司),做起资产上亿、十亿、百亿的"中国梦"。
如此这般,企业现金流紧张或没有现金流了,银行贷款到期又该怎么办?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于是,企业老板又犹如潮水般涌向小贷、担保和各类资金公司,以日息两分、三分的高息,借“过桥”资金,用以周转银行贷款。
这样,给企业做“过桥”资金贷款,帮企业注册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为企业垫付各类招投标保证金就成了小贷、担保、投资等资金公司的主要业务,也形成了各类资金公司的获取暴利的巨大市场。如此暴利,使得小贷、担保、投资这个新的资金泡沫经济行业方兴未艾,民间借贷风起云涌。一时,街头巷尾、茶楼饭店,三五成群的人,都在谈资金、聊投资。一个“资金掮客”、“资金传销”、“资金操盘手”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悄然形成了一场地有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和老板、土豪参与的民间借贷、集资热潮。
殊不知,随着中国三十年改革红利的逐渐消化,房地产、钢贸产业的经济衰退和传统落后工业市场的流失,经济下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民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凸现,经济处于了“风雨飘摇”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加之,习、李实施的坚持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增长转型升级新政,和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化工厂”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一些靠蛮干起家,本身实力就不强,而还仍抱着传统思维理念、传统经营模式的中小微民企老板,一下就不知所措,无法应对。面对高额负债的沉重压力,有的老板不得不宣布破产或跑路、消失;有的则加快转移资产、伺机“破产”、退出江湖。这种不正常的经济行为,也随即迅速殃及到了信托、小贷、担保、投资等行业,出现了小贷、担保、投资等资金公司相继资金告急、现金断链、老板跑路、高管失联。
面对各地不断出现的老板跑路、消失、失联的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很多人彻夜难眠,睡不着觉了。地方政府紧张了、银行紧张了、企业老板紧张了、参与民间集资、借贷的人也开始紧张了。一场互不相信的信任危机在全社会日益漫延。企业怕还了贷款,担保公司不担保,银行不放款项;小贷公司怕担保公司和银行骗着收了贷款不再发放;担保公司则怕企业贷到款,老板实然消失、失联,被迫代偿;银行也怕今天企业还在正常生产、经营,明日一觉醒来,老板不见了,看到的只是一大群上门收钱的债权人。最后,这场信任危机,形成恶性循环,以导致相当一大批本来生产、经营十分正常的企业或老板也融不到资,借不到钱,被迫加入到破产、跑跑的行列。
呜呼!上述经济乱象,真是雾里看花,雾大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