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白鹿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26 09:22:18

  到50岁时才捅破了一层纸,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个人兴趣。

  到50岁时还捅破了一层纸,创作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体验的展示。

  刚刚交上知天命的50岁时,写完了《白鹿原》,写完这部长篇,关于文学和创作的两层纸才捅透打破了,也发觉自己完全固执于独特体验的已见了。

  ......

  明天,我肯定还要展示我的新的体验,绝不会重复自己;重复别人是悲哀,重复自己更为悲哀;重复的直接后果是艺术创造的萎缩。

  创造着是心地踏实的。

  陈忠实《白鹿原》

  1995.3.18

  依然是在深夜,剩半包烟,一壶酽茶,灭了灯火就着电脑屏的闪烁,我在看电影《白鹿原》。这情景让我回想起九十年代末自己昏天黑地的暗夜来,那时我在校宿舍里手中翻着的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那时期所热爱的小说还有贾平凹的《白夜》、《废都》、《商州录》...这让当时的我渴望着能涉足于陕西地区那种文化浓厚,历史凝重,有着独特风物人情的辽阔世界。但那年月终究是没能如愿,课逃得太多终究是会败露的,我独自背上行襄到了北京便止步不前。就唯有在小说上,在文字触觉上去感知和体验那份天,地,人相互融合着的沉淀与厚重。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白鹿原》搬到银幕上来了。带着有所期待,于暗夜里我看的依然是盗版。但如果文化可以盗版,我丝毫不会拒绝免费享用这份饕餮大餐,譬如视觉上的盛宴,更或者是体验文学缝隙里原著人文精髓失落的迷踪。影片象扇厚拙的历史重门,嘎吱着开启,抖落一地尘埃,重新晾晒于我的面前。

  如果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电影也可以象电脑数据那样直接把它浓缩,归纳为0和1关系的计算机语言,通过复制和粘贴两个简单的操作就让原读者接受和欣赏,那敢情多好。静夜时分我想入非非,蹑足回到书架上寻了那本蒙上尘的《白鹿原》重新摆放在电脑案台上。“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原著开篇如是说。然而影片的场景开始了,一片波澜壮阔的金色麦田景象展现眼前,场景拍摄得很有张艺谋范的壮美震撼,色调也是那种有如回忆旧时光般的暗褐色彩,它把关中肥沃壮阔的原野场景展现了开来,显得沧茫和富有张力。场景很不错的,影片中关中汉子白嘉轩(张丰毅饰)带领着长工鹿三在收割成熟的金黄麦子。然而到这一幕,我就料到这个对原著有相当大的删减了。小说源于生活,艺术表现高于生活,但是现代电影的拍摄,为了商业效益,成本等原因,它会把原著作删减,然后按市场需要添加,例如故事里的情色,在这社会,像是必须的。哪怕是严肃的军旅题材片,也必得添加些姿色靓丽的女性进去,剧情让这么一牵扯,对比原来的文学作品就面目全非,骨肉分离。

  在电影里,亦不能免俗。影片也正是以田小娥(张雨绮饰)女角为切入点,逐点逐面地铺开全文(删节)故事。不知这是否就是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但凡片中必得要有情色点缀,必得要有床戏。诚然,原著《白鹿原》里的情欲描写也是相当多,据闻好事者统计达到五万字,但其章节描写过渡自然,极于带有感情和人文色彩,然而在这影片里,剧情删了再减,且是断续和不连贯地,令田小娥的媚态和柔情尽失。在这个悦色时代,张雨绮因为短短的那几个裸镜和画面,该火了。但我却认为难为了段奕宏。至少在删节后的整幕片子中,黑娃的叛逆和狂野,最后洗心革面后升华而成的革命气节,面对死亡的那种淡然,对世事无常的透悟,他无法表现出来。由他主演过的剧集和电影,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犹其在电影《爱有来生》里和才女俞飞鸿的情感对白:“其实我想的不就是给她幸福吗?所以只要她是快乐的,这幸福是不是我给的,能不能等到她,都不重要了。”话语不多,亦只有他才能HOLD住这么大的气场。亦只有他,才能把阿九的那抹隔世情怨撩拔出来并挥洒得淋漓尽致,他的演技足够令观众叹服。而在《白鹿原》里成了主角的黑娃(段奕宏),其骨肉已尽然失去。为此,真替段奕宏喊冤。

  毕竟,原著反映白鹿两家领导着后人,在白鹿原这块富饶肥沃的福地上,相互依赖维持并展开争斗的画面。

  然而电影想表现的是什么?亦难怪乎有观众评论《白鹿原》纯悴拍成了田小娥的偷情戏。篇幅跨度若三个朝代的史诗长篇巨著,原作家陈忠实看着影片时该作何感想?暗夜里我又燃上一支烟,烟光在暗黑中火辣辣地暴烈。

  剧中张丰毅的演译可谓传神,如果情节没有删减,又或者没把其的形象刻意拔高,算是骨肉丰满和完美的。因为影片剧情刚开始就删略了白嘉轩重振家业时所运用到的小手段。那种手段很有乡土农民的那种善于钻营和小智慧。他用一种欺瞒的手法低价和鹿家更换了自己想要的田地,以便把父亲的坟地迁到福地里去。这个秘密让他隐瞒得人鬼不知,而后他再以种植鸦片烟而重振家业。就正如原著里最后白嘉轩对鹿子霖内心忏悔的那样:“忽然想起以卖地形式作掩饰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坟园的事来,儿子孝文成为县长,也正是这块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了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白嘉轩的粗旷当中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影片中张丰毅的表演可圈可点,他把关中汉子白嘉轩的语言,举止,内心世界描划得富极神似,白嘉轩思想固板,循旧,甚至乎不近人情,但原著白嘉轩却更富于关中汉子的鲜活和野性,带着陕西农民壮年时期的豪迈,粗旷以及作为一族之长的庄严。文字的鲜活和质感张丰毅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多好的演技,删减后没有剧情发挥,亦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白鹿原》影片拍摄的画面极富唯美。人物的妆容,服饰,语言,举止,神态表现得很是到位,有着地道而浓烈的陕西关中乡土气息。犹其是前一章节里白孝文和黑娃坐在麦田里分享着冰糖那一情景,比较接近原著,这一情节更为后面黑娃犯案让人抓走后,白孝文爱上田小娥后内心所掀起的夺友之妻的巨大矛盾与波澜作着一个前言铺垫。原著中白孝文和田小娥是不是发生过情事?曾是读者的我,已想不起来,书本就在案台上摆放着,我没翻动,只怕在这暗夜里,把影片和原著认真去对比会平添太多失落。就正如网络里有人说,你认真,那你就输了,自认我已输不起。影片中穿插着几个画面震撼的秦腔唱景:“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为某些事件的发生作着铺排和展开,这个倒是不错的,为影片添加了新意和展示着厚重的陕西原野生活元素。譬如秦腔,譬如大碗的辣子面。段奕宏蹲着往嘴里扒拉着面,汗流满额。在这不得不再说说田小娥,她对黑娃的爱是浓烈和炽热的,犹其是在原著情欲场景描述中更是火辣辣地,莫非是影片删减后的原因?寥寥数个镜头,田小娥成了因性而性?神情麻木而空洞,难免肤浅或是对原著的一种亵渎。在父系社会确立以后,在中国悠长的封建历史当中,男人开始占主导地位,女性成了一个附属于男人的从属世界,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封建时期女性的命运,无疑地,田小娥的命运就铬上了封建时代悲惨的宿命铬印。这么演,张雨绮嫩了点?毕竟,我没怎么看她的戏。

  正是如此就带来了重要人物的缺失,譬如原著里的朱先生,他是整个故事线索的引子和情节过渡的灵魂人物,但却没有。原著里,陈忠实所描述的白鹿原这名字的来由关乎玄学上的美丽传说,而这一美丽传说,白鹿原的典故,白鹿原的美丽肥沃都是直接由朱先生这位学识渊博的旧知识分子由点及面地铺垫引述而来,而且直接连贯着白嘉轩这个主角人物的行为(撞着了白鹿因而迁坟)语言,心路历程(最后对鹿子霖内心忏悔),还有对黑娃的教化 ,而这些根本没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用滚滚的金黄麦浪来表现关中那种宏大壮阔的生活场景是不错的表现手法,但终究带着点流于表面而不着文字深处的那种细腻质感。视觉上的壮丽难以撼动原著描述的那种场景沧桑厚重感。也许是必得删节的吧,国人禁止信仰玄学风水,我话扯多了。

  影片的结尾,可谓是虎头蛇尾。影片受时间限制,但你不能硬插进一段小日本飞机轰炸白鹿原的情景来,让人一下子对原著的印象支离破碎。鹿子霖最后让炸死了,白嘉轩站在轰炸过后的场景当中苍老而悲伤。影片想说明什么?无非就是让人一目十行地把原著拉到了终点。你看,这就是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始,但用这种表现手法似乎显得太过荒诞不经了,至少我是这般认为。原著里,鹿子霖是疯了,最后死掉。“他每到晚上便嚎着叫着哭着唱着,村里人已经习以为常,入冬后的第一次寒潮侵袭白鹿原的那天夜里,前半夜还听见鹿子霖的嚎叫声,后半夜却屏声静气了,天明时,他的女人鹿贺氏才发现他已经僵硬,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腊腊的冰块...”至此,两个大家庭的情感依赖和纠结最终划上了句号。

  一幕号称史诗的电影历时两个半小时终于完了,我的半包香烟亦快完了,我竟然有些婉惜里面的一众实力明星们:张丰毅,段奕宏,吴刚..他们都圆满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假如没有删减。陈忠实在其序言里说:到50岁时才捅破了一层纸...有读者给陈忠实来信:“我想写出这本书的人不累死也得吐血...不知你是否活着还能看到我的信么?”到了今天,《白鹿原》终于以电影的形式搬上了银幕,我想该是很多如我这样看过原著的读者们所盼望的,但想把这一部巨著的历史厚重感、文学神韵、风物人情,浓缩、删节地表现出来,算是勉为其难了。

  我抽着烟,思绪随烟絮悬浮着,历史太多似是而非,而影片所表现的亦都只是假如。或者,把《白鹿原》搬进剧集里来会更好些,但这似乎又会扯到商业运作和利润的问题来。因此,我们在影片里仅仅亦只能窥见历史重门后那一点点星斑罢了。“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最终如是说。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