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唯一的淑女
写下这个标题时,心中不禁一凛,总觉得在暗处有无数的指责和非议冲我而来。素知,当日年轻一代,喜爱黛玉而厌恶宝钗者,不在少数。然而,思考良久,笔者还是“毅然”地写下了这样的标题,宝钗是红楼十二钗里唯一的淑女(当然,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淑女)。
黛玉太尖酸,日日夜夜明嘲暗讽,这边怂恿宝玉在薛姨妈处多喝酒,那头戏称刘姥姥是“母蝗虫”;元春端庄应该不输众人,可是出场次数太少,难下定论;探春太过于有棱有角,温婉不足;湘云太天真烂漫,没有淑女式的成熟;妙玉太不食人间烟火,窃以为淑女至少还是个正常人;迎春过于懦弱,没有淑女该有的坚持与屹立;惜春冷漠自私,无论如何断配不上“淑女”二字;王熙凤既胸无点墨又满口粗言秽语,审美正常的人都不会将其列入淑女之列;巧姐,同样是出场次数太少,不予以评论;李纨,放在今日,清心寡欲得像是丧失了人性,虽温婉可人然仍与有血有肉的淑女无缘;可卿,则更不用说,“淫丧天香楼”一事,早已将其刚刚树立的完美女性形象毁于一旦——唯有宝钗,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淑女,玉立其中。
宝钗的才,丝毫不输于黛玉,然而,她不屑于像潇湘妃子一样将才情抖落人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宝钗并非无才,她,仅仅是内敛、低调、谦和。才华有时候意味着灾难,如东坡的落难与放逐。淑女,是有才但不恃才傲物,过于露头角的——不禁感叹,单单从这点而言,唯有宝钗衬得起“淑女”二字。再者,相比黛玉,宝钗更有理家之能,就当今淑女的全方位才能而言,也非黛玉可比。
宝钗的妥帖,诸位看官皆知,笔者无需赘述。然不得不提的是宝钗对待下人的和气。淑女的一大特质,在笔者看来,是包容、慈悲,而此特质几乎为宝钗独有。金钏儿死时,宝钗拿自己原本打算做衣裳的布料赏给了金钏儿做寿衣,区区几匹布对于红楼女儿都不算什么,难得的是,宝钗竟不忌讳。对下人好的当然不止宝钗,还有三小姐探春。然而,探春对丫头的保护,更多地是出于自尊和对庶出身份的反抗,女侠色彩有点浓,反而让她离“淑女”渐行渐远。
最让人欣赏的,是宝钗的品味。记得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对蘅芜苑的描写吗?院内没有花,只有一簇一簇的香草,房内一概玩器全无,只有几本书、一只土定瓶供着几支菊花,雪洞一般。宝钗自己更不会戴多余的头饰或穿太过鲜艳的衣服。放在当时,此等简约是让人诧异的,连贾母也受不了这等素净。然而放在今天,这种朴素多了一层“少即是多”的美好,是当代淑女脱俗的品味的表现。另外,第四十回里,面对刘姥姥“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吃了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的戏语,各钗笑得花枝乱颤,唯有宝钗,“消失”在那一段描写中,而前文明显提到,她在场。为什么她没有笑?也许是因为在她看来,此等低级趣味丝毫不好笑。
才华、内敛、包容、高雅——现代淑女的要求,宝钗完全符合,也唯有宝钗符合。当然,笔者并不是贬低红楼中其他的女儿们,毕竟做一名淑女不是一个女性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