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赵廷虎:“状元短视症”

发布时间:2022-10-16 17:01:56

  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本意是说只要是人,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只要敢于在这个行业中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就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中有所建树。但这毕竟是句古话,可是现代人特别是成功人士老是爱拿这句话来激励后生晚辈,让他们不要因为职业差别自暴自弃,要在所奋斗的行业中树立起自信。我倒不是认为这句话本身到今天有什么问题,本来在等级排序森严而又被看重的国家,行行都能且必须拼出个状元来。我只是看到了这句话的严酷性,在古时候,各行各业的发展是有限的,人们可以很快掌握已有的行业技巧,并在实践中实现突破,最重要的每行每业从事的人数也不算太多,所以只要功夫深,想拼个状元当当也并不是啥子难事,但是在读书入士这方面可能稍微有些打挤,毕竟这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所以状元是批量生产的。但是到了现在的中国,这三百六十行,简直行行都不能让人直视,想要拼出个状元,非得费“滴水穿石”之功,你遇到的是砂石还好说,不下数年便能达成既定目标,你要是遇到了花岗岩,大理石,可能你要花长足的功夫来做滴水穿石之功。而对你起重要作用的管束教育却常常让你奔花岗岩去,你这滴弱水,注定是要在实现了自我突破后,才能水滴石穿。

  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逆转。这是林丹在他的自传《直到世界的尽头》里的一句话,寥寥数字,的确是对他自己最好的证明。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这位羽毛球界的风云人物,曾十七次拿下羽毛球的世界冠军,得到了包括奥运会、世锦赛、汤尤杯、世界杯等赛事在内的全满贯,更在2012年卫冕了奥运会的冠军,做到了前无古人。可以说在林丹所属的羽毛球体育项目这个行当中,林丹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当然,今天的光鲜是用昨天的汗水和拼搏换来的,这个龙岩上杭的小孩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人拼搏的缩影,年少时为了进入福建队,在少青赛上费尽全力夺了冠军,可是最后没等到福建队的门票,却迎来了八一队的队服。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从了军,有些事你不得不说是命。林丹就是有打羽毛球的命,八一队的位置就是给林丹更进一步的成长,他在八一队的集体军训里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成长,当看到那些戍岛战士,冬天洗冷水澡,除了米之外啥子都缺,半个月吃不到肉,可是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这从内心促动了他,让他意识到了国家荣誉的号召力,也坚定了好好练球的信念。林丹思想是跟上了,可是行动却远远没有思想的进步快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体育界,任何个人的脾气或者是性格都会被放大,林丹有个摔拍子的习惯,一遇到状态不好,就老爱摔拍子,还喜欢和教练讲道理,蹬鼻子上脸。在中国这种尊长一级压死人的社会,这种孩子就是坏小孩,谁都不愿意要。好在这时个三天两头能出成绩的孩子,不至于被过于埋汰。但是,这种孩子注定会吃更多苦,因为他的存在是证明“所谓的坏小孩也能成栋梁之才。”

  曾记起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主人公是张狗胆和王小帅。张狗胆属于那种调皮捣蛋型的孩子,从小不被父母和家长看好,成天惹事生非;而王小帅就是那种典型的三好生,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宝贝人物。每次王小帅上台代表年级做优秀生演讲时,张狗胆都要代表年级做捣蛋生演讲,校门老大爷看到王小帅了,就会对他孙子说,以后要像王小帅一样,做个优秀学生,而看到张狗胆了,就会叫他孙子朝他吐口水。王小帅走了优秀生惯常的道路,升学考试在升学,可是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大学生已经不精贵了,王小帅陷入了茫茫的求职之路,而相比之下,由于张狗胆早早步入社会,运用他那一套被老师家长外人看不起的市井手法立起自己的企业时,故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先是张狗胆荣归故里,受到县委县长的顶级接待,再是受到中学的邀请函,去发表成功创业的演说,这时台下坐的其中一位就是当年的优秀生王小帅。再次路过学校大门时,校门大爷亲手给张狗胆打开大门,并对旁边的孙子说,做人就要像张狗胆一样,要敢拼敢闯才有出路,然后他发现了人群中的王小帅,然后对他孙子说,像他那么读书有屁用,还不及张狗胆。这是整个故事的梗概,虽然只是个虚构的小故事,但是却影射了不少社会现实,看到这里让人心生悲凉。

  中国社会是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凡事只论第一,无关第二。在大众的心里,都清楚无论做什么事,大伙的目的都殊途同归,那就是成功。但是,在人往成功路上拼搏的时候,人们又往往会根据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或者所担当的身份为依据,给他们划分等级。人人都在这么教,人人都在这么学,可是学了老半天,就是没能明白过来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身份变更,职业替换或许会导致人跟人在某个阶段产生长足的差距,于是一旦这种差距产生,人人又往往忽视过往的种种,但从眼前来分析一个人的得失,对于这个我不得不说,在唯状元论的今天,再往这种观点上加一个只看目前的时间限定,那么这绝对是一种病,啥子病呢,姑且叫它“状元短视症”。最关键还在于十有八九的人都患有这种病,而有幸未患上这种病的人,叫做慧眼识珠的伯乐,可是千里马多,伯乐少矣。于是,在这种病症的折磨下,会出现这样一种暗含悲凉的喜剧色彩:小时候的王小帅走到了人们公认的学习道路的前端,于是大家都来捧他,这一捧就掩盖了张狗胆身上所有的优点,于是乎那个时候王小帅就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张狗胆狗屁不是;当王小帅刚大学毕业,出身社会时,张狗胆早就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多年,用尽各种招数成家立业,这个时候大家只看得到张狗胆包里有钞票,完全忽视了王小帅跟张狗胆在经验上的差距,于是张狗胆在这个阶段荣登状元宝座,他又掩盖了王小帅身上的大学生光环,这个时候王小帅狗屁不是;故事原本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在我看来,故事还能续写,要是某天张狗胆东窗事发,以前那些行径被曝诸社会,而这时的王小帅早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拥有一席之地,那么校门口那么老大爷又该对他孙子说;你看看就是该像王小帅学习,走正道赚来的钱,才用得安心。也许,看到这里,你终于看出来了,人的善变。可能你从前都没想过,人为什么这么善变,可能连校门口的老大爷自己都想不明白,这个张狗胆跟这个王小帅咋会变来变去,看到这里你应该知晓了,这是得了“状元短视症”,这群人无时无刻不在以眼前的利益得失来评判他人并付诸口舌、行动。如果,把这个状元稍微引申一下,你就会发现,得了短视症的人,在身边都比比皆是。举个最恰当的例子,就是那些墙头草,他们老是倒来倒去,却始终立不稳脚根,原因无外乎他们被眼前的利益得失控制,使得他们变来变去,可能真的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自己要变来变去。

  每个行业都有他奋力拼搏的顶端,对于运动员来说,无外乎就是世界冠军,再加奥运会冠军,而后者明显比前面来得重要。林丹在自传中说:奥运会就像是一盒未开封的巧克力糖,不等你自己剥开,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味道。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他的人生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他的命很好,可能一生都没有辉煌的故事,但是却赢得了最重要的比赛;另一种是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时代,但在某场比赛中,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真正像乔丹、舒马赫那种运动员只能是命运使然。其实说到这里,总感觉到心里沉甸甸的,在一个“唯状元论”的社会,这一切都来得那么残酷,人们本来可以做到只尽自己的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足够了,但是他们不甘心,都想在自己的行业中干出一番成就,于是前仆后继的往火坑里跳,当然有些人趴在别人的尸骨上,侥幸未被烧死,拿了个冠军,状元,可是在“唯状元论”的国度里,状元都是批量生产的,人们只关注这个状元,不会对谁是这个状元,他费了多大努力得到这个状元抱有多大兴趣,反正年年都有状元,个个都去关注,哪里有那么多闲心啊。我不知道读者看到这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写到这里,心里是一种苍白的愤怒感和无力的空白感。这么多人奋斗来奋斗去的结果就是去填了一个空缺,做了人家批量生产的货物,这里面完全显示出了社会机械运转的雏形,这种情况一旦延伸可能让人恐惧到窒息。

  状元“短视症”,不仅在对状元本身分析的短视,就如刘翔百米跨栏能拿到状元,就是全民楷模,如果此后一旦失手,久而久之,就会被淡出人们的视角,因为人们要去寻找能填补这个空缺的其他状元,刘翔已经不重要了,假如刘翔几年后,能够东山再起,届时人们又把他的功绩一起算到刘翔本人身上,说到底他只是把这个空缺补了回来,不论你下一步做成什么样,社会模式已经固定了,社会会自然反馈给你相应的回答。状元“短视症”还有另一层悲哀,那就是过多的讲究到物质实体,忽视了精神建构,徒留下了口号性质的虚无精神。就拿运动会来说,这本来就是实现运动员个人价值的地方,他们通过努力得到了冠军,成了状元,社会更多的应关注到运动员本身上来,他耗费了多少心血成就了这个状元,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值得大众努力学习的优秀品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个人,是盲目追捧,还是虚心学习,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可是这种状元一旦诞生,大家便自觉不自觉的将此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层面,又是啥子为国争光,又是啥子民族复兴的大事记,这些太过耀眼的光环只会遮盖掉实际有用的部分,过多的宣扬这些只是在另一层面上掩盖掉个人的价值,从而造成对状元看待的短视,刘翔拿不到百米跨栏的冠军,那么中国人在看跨栏比赛时,总会觉得这群人特别是刘翔对不起国家,总是想中国人应该在百米跨栏上,怎么样怎么样,如果长期不能怎么样,怎么样,那这一块就是心病,如果一旦又实现这种梦想,那么就是过于拔高,掩饰个人价值,怎么看,都不是好现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出来的状元能对这个社会产生何种意义,都还是需要正视的问题,无论是来自时间发展层面的短视,还是来自空间意义层面架构的短视,都是对千里马的摧残,社会要培养千里马,那培养能克服“状元短视症”的芸芸大众更迫在眉睫!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