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的箴言
在读圣哲先贤的诗词歌赋、稗史掌故、政论典章的文集时,常常有关于“剑”的字眼跳入眼帘。说剑、颂剑、怨剑的如玉玑般的文字在剑的历史溪流中淙淙鸣啭。借剑咏史的、仗剑侠义的、弈剑论武的、凭剑言志的、以剑歌舞的、舞剑含威的、把剑报国的......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心襟荡漾,让人掩卷而思。
仿佛从颛顼帝的曳影剑开始,恢弘的殿堂内、惨烈的战场上,就响起了剑的跫跫足音。它在春秋战国的帝王、侠士心中,燃起了野心的、仇恨的、道义的烈火,闪过它最炫目的光芒,铸就了它既有的辉煌。尽管它的光芒在随后的历史烟云中渐渐淡去,但是,剑,仍是人们心中抹不去的影踪,化不开的情结,直到今天,它依旧被许多人热忱地珍爱着、虔诚地膜拜着,要么倾尽心力地搜寻它,要么精心的收藏它,时时地把玩,久久地回味。它究竟有什么魔力在诱惑着人们呢?
透过历史的尘埃,那些关于剑的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仍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警醒。最著名的还是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剑的故事。此阴阳二剑真为生命之魂,生命的舞蹈。剑术为心术。心不正,则剑不为其所用,用之则污之 ,甚至会招致祸患。(湛卢宝剑“自行而去”即为此理。)眉间尺怀着为父复仇的赤子之心借义士之手成全了自己的孝心,其实是不惧楚王淫威的千古壮举。眉间尺为剑而生,也为剑而死,但死的豪气冲天;楚王却是因剑而亡,但亡的让人额手称庆。那三颗头颅在沸汤中噬斗的一刻,至今想来仍具有惊天动地、震铄古今的惨烈气息。假若在那一刻配上剑舞、剑乐,怕会更增加一份催肝裂胆的戏剧气氛。此时无剑胜有剑,于无声处听惊雷。剑芒刹那间照彻寰宇,剑气似乎浩浩汤汤,顷刻弥漫天地间。
在文人墨客那里,剑是未酬的壮志:“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锈涩苔生”;是出征的号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雄心未展的悲鸣“: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是郁结在胸的愁绪:“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是报国的豪情:“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蓬蒿”。在剑客心中,剑为不平而鸣:“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为知己而鸣:“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剑为报恩而鸣:“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儒士季札重情重义悬剑空垄,为世人所传颂:“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白居易自比折剑,直抒耿介之胸臆:“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韩愈迸发忠臣不屈于奸佞的忧愤:“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馋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北宋王令英雄抱负冲云天:“剑气高寒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凡此种种,剑虽无口,其心有言;剑意柔肠,剑心悠悠;弹剑高歌,千古铮铮。
我常生疑问:在古代冷兵器中,刀枪剑戟,矛戈斧钺.....剑,恐怕是较早退出沙场的武器之一,但是唯独它,被人们所钟情。自古以来,剑,被寄予了太多的爱,也寄予了太多的痛;寄予了太多的风雅,也寄予了太多的沉重。剑成为许多中国人---心、意、志、情的悲情符号,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悠悠岁月里涂满了色彩斑斓的油彩。
剑身上的历史烟尘早已被人们拂拭而去,剑本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人们对剑的情结却以不同方式存在,或藏于匣中,或隐于鞘里,或高挂殿堂,或被习武之人所珍视,或被雅士们时时赏玩。但最为重要的是:或人,或国,要拥有一把无形剑,剑首可折,剑心恒正。人心中的那把无形“剑”,当含蓄内敛,有所不容,也有所不恕;持重不浮,剑心不锈; 国之无形“剑”,当聚锋有芒,威而不露,剑气森森,剑芒煌煌;含日月之光华,有江河之气象。
这也许是人们内心真正的情结所在,也许是剑的良苦箴言!
QQ:107873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