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编者
自烟雨以此征文立题后,我仅做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名高中生,看后甚是惶恐,几番欲下笔,不敢造次,怕亵渎了文字,以至延迟至今。谨以自己的拙文浅见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学会生存
培养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只有人获得了这种学习能力之后,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
《学会生存》一书于1972年以法文和英文本出版,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十分关注,对各国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本书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语文能力是学习其它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今,新课改编写的幼儿语文课本里不仅有生动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有的还配有光盘、影像,孩子们边歌边舞,做得非常好。我侄儿虽在农村幼儿园上学,但看到他出色的表演,我非常高兴。但重要的一条,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弟弟家的小超市在路口,虚岁六岁的侄儿时常在路上窜来窜去。大人们经常说教也不管用。我曾问过侄儿:“老师有没有教你:‘过马路,左右看,不在马路上跑跑玩’?”侄儿说:“没有。”农村虽说没有红绿灯,马路是有的,老师应当教育孩子,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是非常崇拜老师的,只要老师说什么,他特别爱听。所以,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小侄女今年十来岁,上小学五年级。据我的小侄女说:她们学校的老师要家长和孩子写保证书,保证孩子在校或其它地方出了事与学校无干。并说以前都写过两次了,这学期还要写。我想果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仅凭一纸保证书就能保证孩子出了事与学校无干吗?此事缘于去年夏天,当地有一所学校在放假期间孩子到河里游泳,淹死了两个小学生。所以,各个学校都非常害怕。“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敲山震虎,给其它学校敲响了警钟。
一个月前,发生在霍邱县境内罗岗道班站附近的一场车祸更让人惨不忍睹。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其家是开澡堂的,住在寿霍路大店岗桥西边,在寿霍路与罗岗至左王集的交叉路口,其家有一小孙女和小孙子俩姐弟,孙女今年六岁,孙子四岁。时下天气炎热,正是澡堂生意淡季。老奶奶每天中午都要去给礼拜堂做午饭,孩子由他们自己在家玩耍,儿媳都在外面忙着挣钱。老奶奶做好饭回到家感觉又热又累,孩子因肚子饥饿,便去缠着奶奶,老奶奶随即给两个孩子,每人一元钱,让她俩到马路对面一家商店去买冰棒吃。谁知这时来了一辆大卡车,眨眼之间把她的小孙子从下身截成两半,待孩子的父亲赶回来时,血流一地。孩子的父亲赶紧把孩子包了一下,放在一个小纸箱里叫了辆急救车送去治疗。那辆卡车没入保险,是辆黑车,卡车司机家里又穷的叮当响。只为保住孩子的性命,孩子的父亲每天都要四处筹借钱款付一万元钱高额费用暂且不说,孩子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又有谁来承担,父母能跟孩子一辈子吗?
所以,学会生存不仅要从小教育,而那几十岁的老奶奶为了挣钱,竟忽略了自己孙儿的性命,请问人若没了,要钱又有何用?!教育是终身而迫在眉睫的事情。
“学会生存”这句话口号早在三十多年前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了,如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学会生存,不仅是教育世界的今天,亦是教育世界的明天。
(二)幸福教育——启发孩子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从小教育不仅要让他们学会生存,还要从小开拓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学龄前的孩子们不要让他们学写字,因孩子的身体尚在发育中,过早地练习写字会使孩子的手关节变形。要培养他们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一首古诗中,从一幅画中,从一件小事例中,都可以撬开他们幼小的大脑,开启他们的智力。这时段的孩子记忆力特强,男记三,女记四。往往终生都不会忘记。即男孩三岁记事,女孩四岁记事,正是这个道理。
自信心对孩子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世。人若缺乏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将一事无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同样是这个道理。人生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是摔打的过程,学无止境。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学校的教学机构,设施及配备,还待逐步地完善,方可达到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美学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连孩童时期,若在作业本上得个大红花或其它奖励,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常拿到父母面前炫耀,以示表扬。
(三)美学教育。
美学产生于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正是柏拉图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美并不代表善。美是一切美好的象征,美包括一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文学艺术)等。美,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历史上的大美学家几乎都是大哲学家,而非文学家。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以上皆据资料记载)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我第一次了解一点“美学”概念一词,是在三十年前。那一年,我十八岁,刚出校门,曾应一初中女同学“乔”的邀请到她家去玩玩。她的父亲是六安地区文联一家报社的主编,当时已退休。乔老带我走过市区的大街小巷,走过一些即将颓废的古老建筑,走到哪他解说到哪。后带我至一古色古香的梧桐街,街道两旁粗壮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两边的梧桐纵横交错,遮天蔽日,浑然天成。时至夏末,空气中尚翻滚着热浪,而进入此地,便觉甚是凉爽。
乔老指着那条街说:“你看这条街道象什么?”我回答说:“象隧道。”而乔老却说:“象甬道。”
乔老说:“‘隧道’是指地下通道,是很抽象的概念;而‘甬道’称为通道,甬路。”
“你看这漫天的枝桠交叉纵横,连这夏日的阳光都照射不进来,你感觉到了吗?好清凉,好畅快,真美!”说着,他举起双臂仿佛要拥抱这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所带来的美仑美奂。他的脸上顿时漾出了童贞般的笑容,而这笑容同样是一幅返老还童的美的风景。而这风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觉得美在此时此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之后,他问我想去哪里?我说,我想到新华书店去看看。到了新华书店他让我买一本“美学”书,那本书很厚很大,我翻看了一下,觉得很生疏便没有买。乔老说,他自己都想好好研究研究呢。
时光穿梭三十余年,我方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尽管我现在对美学还是门外汉。
(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首先,人文教育视为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
其次,把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而不是培养专业工作者,是一种非职业性的非专业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
最后,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人文教育目的的达成过程,它是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
综观大学发展史,有过孤芳自赏的象牙塔时代,有过与国家政治经济紧密结合的社会性时代。
象牙塔时代的大学过于超越功利主义,强烈追求一种精神贵族的气质和对纯粹学术的研究,它不屑考虑社会经济、职业等种种实际需要;社会性时代的许多大学则过于强调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社会职业所需的良好技术往往通过那些易于摧残心智活力的训练去获得,其结果是职业中、后期所需的重要素质往往在早期求学时就被人为地践踏。
微观到语文课程也是这样,原本语为体、文为用,应当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但事实上总不免或者侧重于“语”,或者侧重于“文”,教师陶醉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少。(以上资料摘自百度)
要对学生赋予人文教育的责任。育才必先育人,不成才则要成人。
综上所述:如果我是编者,我会在原来语文新编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四个理念:
其一,学会生存;其二,幸福教育——启发孩子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其三,美学教育;其四,人文教育。
一个人,若身为人母,则要担当起培育下一代的重任;若身为国民,尤其要担当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再好的《语文新编》,若学生不学,教师不教也惘然。不仅要学,而且要学而不厌;不仅要教,而且要教而不倦。这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于二〇一一年九月廿九日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