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从“最美妈妈”到“拾荒阿婆”:人性的光辉与良知的拷问

发布时间:2022-09-29 17:20:19

  2011年10月21日凌晨零时32分,小悦悦走了。人生路上所有的喜怒哀乐,2岁4个月的她都终将无缘品尝。

  让我们感到无比痛心的,不仅仅是一个幼小生命的不幸夭折,更多的是七分钟内18个路人的冷漠无情。

  两岁生命无奈逝去,震撼了整个社会

  庞大的广佛五金城却救不起一个年幼的生命。将近7分钟时间内,还有呼吸的悦悦尚能挥动小手,还能发出哭声,但她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换上了长袖的她抵抗着秋雨的萧瑟,却无法阻挡人情冷漠:有人镇定地扭头离去,有人巧妙地绕过生命,有人冷冷地瞟了几眼……18个路人无一援手,直至一位佝偻着身躯的58岁拾荒老妇,弯腰拾捡起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当这些画面被一一记录下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在怕什么?我们,怎么了?

  我想起另外一个人——“最美妈妈”吴菊萍。

  2011年7月2日13时30分,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一个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31岁的女士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随后女童被送往医院抢救。

  吴菊萍,这位1980年出生的新手妈妈,徒手接了突然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妞妞,给孩子以生的希望,自己手臂却断成了三截,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而她的行为也让网友震撼,称“最美妈妈”徒手托出了“生命奇迹”。

  一起发生在小区里的突发事件,一度演变成为人们对温暖的一次追寻,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性回归的大讨论。

  吴菊萍在伸手接妞妞的时候,没有犹豫、没有任何杂念。这种本能的行为,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任何企图,所以最令人感动。她拥有了人性善良、大爱、美丽这些高贵的品质,我们所说的大义至善、大爱成仁,在这位母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彰显。而她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这种义举发生在这样一个平凡人身上则更能打动人,令人感到可敬可亲,能引起社会大众对大爱精神的共鸣。

  陈阿婆,一个年老的拾荒者,没有太多文化、没有太多财富,更没有太多的前思后虑,出于人性的本能,将小悦悦抱离道路,呼喊家长。

  吴菊萍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人们在传播和张扬她的事迹时,总不忘记要提到她是一个7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并由此而推论出,她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去救那个坠楼小孩子。我认为,这种解释,对她的行为,有很大的矮化作用——如果仅仅是循着一个母亲本能的话,她可能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为了那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她也会先考虑自身安危,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应该明白,一个几十斤重的孩子从9楼上摔下来,应该具有数倍于她体重的冲击力,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危险的状态下,如果她当时牢记的是自己的孩子,她断然不会伸出手去,迎接危险甚至是死亡。

  但事实上,在救人的那一刹那,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也没有想到严重的后果会引发对自家孩子的影响,她忘记了一切可怕的前景,毫不迟疑地向从高处坠下的孩子伸出了救援之手,她用数秒钟的时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过程当中,她的受伤和吃药,直接导致了她7个月的宝宝要断了母乳,这对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义务,是有伤害的。

  17日下午,陈贤妹接受采访时说,她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过通过这事别人给钱她,“这不是我自己挣的钱,我拿了心里不踏实。”翌日下午,陈贤妹将政府奖励部分钱款捐给悦悦。陈贤妹表示,“这只是件小事情,我当时只想帮一下,没有想太多,没什么好讲的。”

  我们正身处社会转型期,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但道德建设的速度却与之不相匹配,部分人有些浮躁、有些功利,仁爱、仁义之心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了“见到老人跌倒,却不愿意去搭救”这类冷漠行为、扭曲心理时有发生,就连相互之间最起码的信任感都开始缺失。

  路人,我们都是路人,我们也都可能成为被路人围观的受害者。彭宇案的余殃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人类的原始情感,无视同类受到的伤害。这有赖传统文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们瓦上霜”的千百年教诲,也是斗争哲学恣意泛滥几十年的结果。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必然拥有的“守望相助”成了稀有的行为,我们应该感到羞耻!更应该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吓倒,一次又一次屈服于恶。以邻为壑、他人即地狱让人人都成为孤岛,警惕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更吝啬给予陌生人善意,人人都可能成为小悦悦。

  南京“彭宇案”、复旦“黄山门”事件等等公共事件喧嚣未定,背后折射出个体互助合作的风险遭到尚不健全的司法体制和脆弱的道德体系的戕害。一次又一次的道德努力失败,让国人对社会良知失去信心。

  面对“小悦悦事件”,广东执政者并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利用发达的媒体从发展方式上继续追问: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讨论在持续,反思渐深刻。在10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省委书记汪洋说,这次事件中是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们工作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本应与之相伴的社会发育却不尽如人意,在小悦悦事件中出现的集体冷漠成为个体生存一盘散沙状态的生动写照。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软,一手硬,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悲剧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发展方式的弊端。

  正如《南方农村报》评论认为,当许多人一遍遍追问“这个世界怎么了”的时候,当人们将集体冷漠视为一种“社会癌症”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已经陷入一个因果倒置的求解困境。正是不充分的社会发育,才让道德底线不断被击穿。只有多元、动态、开放的社会结构,具有稳定关系、整合利益的功能,并得以形成理性、平衡的社会系统,而高水平的道德标准不过是这样社会的副产品。

  此时此刻,我们固然需要温情的良知,但更需要对丑陋进行批判。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面对悲剧举起良知的尖刀,在生命已矣的悲痛中剜却伤疤,寻求幸福的人生之路。

  无论惩戒“路人冷漠”是不是写入法律,社会似乎趋于这样的共识:唤不醒的小悦悦用她的血唤醒了我们对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拷问与反思,但救赎整体道德的希望不能全部寄托在小悦悦单个事件上。

  在道德失落的当下,吴菊萍的义举、陈贤妹的善举震撼了人们的内心,是对全社会道德层面的一次洗礼,是人们对人性的善良、大爱、高贵的一次呼唤和一种强烈的期盼。

  我们关注、铭记整个事件,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有时候充斥了谎言和冷漠的时代,守望相助,大善大爱才是社会的主流。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可以找到许多和吴菊萍、陈贤妹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人性的光辉,质朴但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因为现实而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

  我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最美妈妈”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中国的人命》中写道,只有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贵,人命贵于一切时,中国才站得起来。80年后,在“最美妈妈”用爱托举生命的感动中,在素不相识的人们护佑小悦悦生命的爱的接力中,再次咀嚼这段话,感受着这种前行的力量。

  2011——10——22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