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那颗晶莹的通灵宝玉
遥望那颗晶莹的通灵宝玉
中国道家崇尚自然,因此有“道法自然”之说。按照我们寻常百姓的理解,大约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吧。其实顺其自然不是消极无为、随遇而安或随波逐流的意思。一个“顺”字,应该是饱涵着强烈的、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它至少有以下这几层意思:一是表示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规律,不可逆天道以行事;二是表示在众多机遇中要以高度的敏感性认识和把握最有利于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机遇;三是表示要有气魄敢于和善于抢抓并利用有利于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的的机遇,如此这般地敢做敢为,力促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才是顺其自然的本意。这也是道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谛。
说到顺其自然,就想到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尽人皆知他是真爱林黛玉的。可是被以贾母为首的决策层独裁拍板、以凤姐为骨干的执行层精心实施的调包计所陷,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后,他一度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仁者毕竟是仁者,他设身处地地想到薛宝钗可能也很痛苦或比他更痛苦,因此不得不慢慢地接受现实,将一颗破碎的心渐渐移到薛宝钗身上来,以夫妇之道顺其自然了。这种顺其自然就含有迫不得已的消极成分。我想,这应该是《红楼梦》的妙处之一吧,因为它典型地反映着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现实。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国际、国内众多的红楼迷和红学家中,学者、文艺评论家刘再复先生应该算得上是曹雪芹先生的千古知音之一了。他认为读《红楼梦》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线索,即把握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线索去阅读研究。他说:“《红楼梦》正是中华原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道、释三大文化精华凝集的晶体。”我听了以后,有些大梦初觉的感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旨是写一块石头在人世间的一次情感旅行,也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吧。因此,首先我觉得那块“通灵宝玉”就好像是象征着贾宝玉的心灵,或者也就是曹翁自己的心灵。它本来不过是一块石头,有了生活甘霖的浇灌,它通灵了,于是有了人性,有了爱,有了向往自由平等的追求。可是失了林黛玉以后,自由没有了,爱也就失了;玉丢了,心也就死了。宝玉最后随着空空道人走了。落得好一派大地白茫茫真干净。历史的一个轮回就此空了。
仪态万方的薛宝钗是美的,这种美是排场的美、华贵的美、精致的美、使用价值极高的美。曹翁好像是拿她来象征中国儒家文化(文化应不同于学说)。她的雍容华贵、她的大气精明、她的丰绝美艳,她的聪明才智,她的端庄沉稳,她的修养气度,她的包容承受,她的执着进取,以致出言吐气,为人处事,一点一滴,无不象征着中国儒家文化的精致、正统、务实与担当。她简直就是大观园内一颗和谐的种子,一个娴淑的楷模,一位治世的能臣。儒家文化在中国历经几千年的修炼,真是太精妙且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尽管大家都觉得薛宝钗有些奸,然而还是不甚讨厌她。她的人气很旺啊!
林妹妹晶莹剔透、多愁善感、娇美洁杰且弱不禁风,她的那颗心总在广宇间自由地飘忽、飞升、游荡,苦苦地寻觅,泛若不系之舟。曹翁好像是拿她来象征中国道家文化。她最大的特点是自性纯良,敏感尖刻、才华横溢,向往自由。自由的确是很浪漫的事,一个浪漫的自由者的心灵一定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她的自由敏感的心灵飞升与现实的冷漠与逼仄总是严重错位,因此终日以泪洗面,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道家还强调真,向往成为真人。一个很真的人在一个儒家文化氛围很浓的环境中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林黛玉是短命的。她即使不英年早逝,也不会被正统的贾家看好。
还有一位“清水骨肉”,那就是妙玉。“妙玉”者,莫非“庙宇”也?她是槛外人,好象象征着佛教文化。超脱、清净,素洁,同样地通灵智慧,敏感不俗。她是游走于且不得不趋附于贾府的一位边缘人,一位可与探讨人生意义的高仕。然而她只不过是一剂慰藉心灵的汤药,是当不得饭吃的。这就像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一样。妙玉是进不得红尘世界大观园的,她只能在高山之巅,清流之旁静静地兰香。
贾宝玉这块通灵之玉所象征的一颗通灵之心,是非常喜欢这三位清水骨肉的,就像中国人喜欢儒、释、道文化一样。但是爱的本质、方式以及程度是有区别的。宝玉爱黛玉,那是一种个性化的、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心驰神往的爱恋,一种灵魂的触碰,一种心灵的共鸣,一种灵肉的交融。这说明曹翁是十分向往道家文化的。自由是需要环境、资本、条件和能力的,所以道家文化的代表林黛玉送给贾宝玉一个雅号——“富贵闲人”。这应该是她理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封建家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是绝对不允许贾宝玉走这条自由之路的。贾宝玉爱薛宝钗,那是另一层次的爱。那多少是在儒家礼教规范之内,一种共性的、普遍的、尘世通行的、为道义、责任、规矩所约束的,带有一些感性的实用的肉欲之爱,所以在心灵的沟通方面不是那种倾心吐胆的全部融合,好像总有一些相敬如宾的距离与隔膜。贾宝玉爱妙玉,那只是一种远观性的,对无欲无求的高洁品格的一种欣赏,是一种可即可离或若即若离的相思。这一切都真实而又彻底地袒露着曹翁人性的真迹,是否也是曹翁对中国儒、释、道三种文化态度的写真?
大观园是一个小社会。大观其实也有达观之意。只有达观方能“然”也、“圆”也。这好像是儒、释、道三家都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小小的庭院之中,儒、释、道三种文化相互演绎,相互表现,充分折射着园内园外、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色人等的人性轨迹。我们读《红楼梦》不正是读的这种人性、这种文化吗?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泥尘斋语焉不详,见教大方,岂不懿欤!
(2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