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墙颂
工作闲暇,翻民国版《南川县志》(邑人,清廪生韦圣祥主编),多处记石墙之人事,思家乡今之繁荣,实与前人勤朴善良、开明开放分不开,于是以文字颂之,未虑及音律,无思之韵味,只想把前人的点滴善举、义举等收录之,以勉己身,也期乡人更加热爱生养我们的家乡。
堰口河畔,
垒石为墙,
凝聚人气,
筑就新场,
承金山之文脉,
处虎山之喉咽,
这便是生我养我的故乡——石墙。
石破天惊,
墙上生花,
听我把家乡的故事颂扬。
自桥塘而上,
有似古堡之城垣,
至今称其高院墙,
忆咸丰富绅必禄张氏,
出财出钱,以工代赈,
佣贫民数百,围院成城,
保家济众,一举两得,
今存古迹,把张氏善举发扬。
过灯杆垭,
听老人硬把指路明灯作鬼的故事传扬。
看冷水台之花房,
谢徐氏自强兄弟力挽,
留清末木制建筑,
才使浮躁的今人无愧于祖上。
沿路而下,
来到新场,
看今之繁华,思古之深邃,
不说砌场人之卓实,
单就民国仁人志士之远见,
学子、乡绅,立教育田园会,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才有农化校开南川北路教育之先声。
堰口河源,
三汇桥头,
朱家口看长远将朱氏祖训承扬,
勤劳致富,
不惑之年率子携邻创业离乡,
方有今日之亿万大企新红阳。
依河而下,
虎山之腰,
沟曰黄狐,
有张氏入川发源,
不说其族人丁兴旺,
只忆太平天国年间,
张永奇妻周氏,以六旬老妇
只身提叉救子于虎口,
挺身持矛拒太平军于门外,
旧县志志之,
不知张氏谱中可有录传。
虎山之颠,
大小寨门犹在,
拒匪、剿匪,
几多的故事在流传,
近收石墙之景全,
四望邑外之大观,
金佛、归望、冷水关,
还有涪陵、武隆、贵州之远山,
山山相连,彰显虎山之威严。
更有山前坪上四脚碑,
墓葬御史韩玖结,
碑失名仍在,
史载两宋间,
悠悠文明再靠前。
哎,道也不尽,说也不完,
古迹遗存,
揽景名胜,
还有那古今志士、勤劳乡民,
呕心沥血,继往开来,
打造南川北路的幸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