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位置:首页 > 诗歌 > 经典诗歌

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3-05-21 07:26:43

  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诗人、文化评论家叶匡政,他曾经在10月发表《文学死了》,而在网络上掀起一波波江湖血腥。最近他探讨汶川地震之后地震和诗歌之间的关系,对诗歌作了很好的诠释。挥哥颇同意个中观点与看法。

  何为诗?诗者,情性也;根情,苗言,华实,实义。诗是一种能集中表现其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情感的最简短文字形式。表达对世界、对心灵最丰富的感知。诗贵在真,欲赤裸裸,则毫不加掩饰;欲含蓄,则绕意缠思,余味无尽……如: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听不得就听不得打完大麦打小麦。当然诗要讲究金石书法的神韵,诗的意境和音乐的旋律。

  那么好诗的特征是什么呢?好诗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独创性,我想这是各种风格的诗人都会认可的一个条件。独创并不是指极端,当然极端是最容易让人感到有独创性的一种方式。我想每个人都希望创作出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人人都能喜欢、境界又独特的诗歌,但这是诗歌最高的境界,是大多数诗人难以抵达的境界。另一个特征是需要有丰满的形象。朱自清的《背影》虽是一篇散文,但他为父亲创造了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这个形象中国人在谈起父亲时,往往很容易想起。就像人们在思乡时,很容易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样,他已成为中国人情感表达的一个符号了,这时你要想超越它就很难了。

  一首诗既让专业的诗人认为好,同时又让从来不读诗的人一看就觉得非常好,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可能海子的一些短诗有这个效果。这种境界可能是一些诗人的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达到。就像一首能够传唱几十年的歌曲的一样,每个人音乐家都希望自己的歌能够传唱几年、几十年,但其实这个目标是极难实现的。周杰伦的歌和另外一个美声唱法的歌,虽然人们认为它们都是歌曲,但喜爱的人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群体。一首歌做到人人都喜欢,我觉得是很难的。诗歌也是这样。

  我们看歌曲,因为一谈歌曲大家都懂。美声往往看不上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也看不上美声,它认为美声是假声。因为歌手一般不用文字表达,所以我们看到的争斗就少些,他们的争斗是在心里。我们现在打比方,不一定准确,但起码是这样的道理。我不是从专业角度谈这个问题,是从能让大家能够理解的角度。其实知识分子的话语就相当于诗歌里面的美声唱法,口语诗就相当于通俗唱法,当然中间还有民族唱法、摇滚唱法、爵士唱法等等。其实现在歌曲里面的分界和诗歌的分界是差不多的。我就问过一个唱美声的歌唱家,他说他不会唱流行歌曲。我说,一个歌唱家怎么可能不会唱流行歌曲呢?他说他们的发声方式不一样,美声是用脑部发声的,而通俗唱法用嘴巴或喉咙发声。我不会唱歌,这就是我很难理解的一个事情,但我会认为美声唱法、通俗唱法都是歌曲。其实美声唱法有美声唱法的标准,通俗唱法也有自己的标准。诗歌里面的分野与歌曲是差不多的。

  诗歌就像唱歌。有一部分人是专业歌手,有一部分人也喜欢唱歌,可能喜欢唱卡拉OK或者经常到处表演,但这些歌手因为他们对音乐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贡献,所以他们也就不会被音乐史记住。

  诗歌其实跟现在的歌曲是一样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这个样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它在这个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标准。我们在判断一首诗的好坏的时候,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是不是有独创性,邓丽君的歌曲非常好,但在今天我作为歌手如果唱得跟邓丽君一模一样,你就不一定会觉得好了。因为这种唱法,邓丽君已演绎得很好了,我像她那样唱,唱得再好,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个人很享受这种演唱,又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诗歌其实也是这样。对于一个没有很长时间的诗歌阅读史与专业训练的写作者来说,他可能关于某一种情感或某一类认知的诗写了一首不错的诗,但在诗歌的历史上可早就有过这种表达了。从诗歌史的角度或者诗歌专业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好诗。因为对于诗歌这个专业或艺术样式来说,这是已经有过的表达。当然它可能有别的意义,比如像卡拉OK一样,能缓解人的情绪、能增进人与人的沟通交流。

  除了独创性外,诗歌还有很多别的指标来衡量它的好坏。比如它表达情感或意义是否饱满等等。

  诗歌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行,我们一看到分行的文字感觉似乎就是诗了,也就是讲新诗发展到今天,似乎只留下了分行这个特征。新诗与古诗词不同,古诗词有很多非常严谨的要求。于是很多人认为分行的、语言比较抽象的文体,基本就是诗了,其实诗歌的概念比这个复杂得多。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诗肯定是这样的一种载体,一端是作者的感受,中间是诗,另一端是读者的感受,基本上传播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从中间的语言来圻,因为诗是关于语言的一种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讲,诗的语言首先呈现的是一种多义性。

  “地震一震,震出了好多郭沫若、郭小川”。解读这句话,我们就会知道一句话它会呈现很多层面的意思。

  第一,你要了解地震,地震一般人都知道。第二,假如你从来没读过文学史,不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干什么的,这句话你就看不懂。第三,如果你稍微知道点文学史,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诗人,对这句话就会有一定理解。他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地震震出了好多诗人,会用郭沫若、郭小川替代诗人这个概念。

  而对文学史有比较多了解的人,或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人,会知道郭沫若、郭小川写过很多应景的诗歌。这时,他对这句话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地震震出很多喜欢写应景诗歌的诗人。再进一步的话,郭沫若、郭小川可能在一部分文学批评家或者诗人心目中属于另一类人,这时他又会得出更为不同的结论。

  这句话不是诗,但从这个比方可以看出,其实一句简单的话它也有很多层面的意思。诗歌语言往往就如同这句话,它是用形象说话,所以会呈现出丰富的多义性,也就是说诗句的意思会有很多的指向。

  最后,谈到作诗要有诗兴。诗兴是诗人的创作冲动。所谓“诗兴大发者”,就是说诗人的创作冲动已经到了难以抑制的程度。诗兴从何而来?诗兴是客观事物对诗人的主观世界的感染、触发、激励,使诗人的情绪或与某一经验结合,或与某一观念结合,或与某与哲理结合,或与某一美感结合,两者相撞,迸出火花,于是便产生了诗兴。诗兴往往象一道闪电,转瞬即逝。谁能捕捉到它,谁就能捕捉到诗。故尔有人劝言:切忌无兴强作诗!

诗歌相关阅读

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