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
婆婆2012-6-4
我的婆婆,浙江舟山人,高高大大,嗓门洪亮,年轻时漂亮沷辣,老来也还是风貌依旧。她识字不多,也极好面子,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
婆婆出生于渔家,东海的风,东海的浪造就了她豪爽的性格,对人对事直截了当,从不遮遮掩掩。年轻时,她分管我们那一片住宅区的公共卫生,每逢周日,只要不下雨,一清早,她就会亮起洪亮的大嗓门:“搞卫生啰!”直到家家户户都出来了人,认认真真地把周边环境打扫得一干二净为止。说也奇怪,每户人家听到这号角一般的声音,既使不情愿,也会毫不犹豫地带上扫帚、铲子什么的听从她的指挥。如果那户人家有两、三个星期没人出来打扫卫生,她会毫不客气地登门造访,直到人家认錯并付诸行动才算了结,为这事,也得罪过不少人。
她有一副热心肠,也有着舟山人的精明和“小气”。家庭的贫穷和捉襟见肘的日常开销,使她对钱格外看重。公公的工资她要分成几份,除了瞻养上一辈老人的费用外,还要匀出一部分来照顾八竿子才打得到的亲戚。老家的人陆陆续续地投奔到她这儿,没找到工作前就吃住在家里,她从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又毫不客气地说:“怎么这么笨,还没找到(工作)?白吃白喝地不长脑子。”继而又热心地给人家到处张罗。一批批的人来了,一批批的人走了,家就象个驿站。她也会不停地发牢骚:“没钱啦,过不下去啦。”一转身,又像忘了此事似的。她很少给自己做新衣裳,常常会羡慕地说:谁谁谁做了一件衣服真好看。有时,她买到了一块极满意的零头布,就自己动手缝缝连连给家人做新衣,还高兴地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每到公公发工资的日子,她会买上一小块肉,肉里掺上好多菜,做成好几份肉饼子,给公公和孩子们吃,自己从来舍不得喝一口汤!那时,婆婆家粮食不够吃,有红薯供应的季节,她会通宵达旦地排队,背来大堆的红薯,掺在米里做成红薯饭,让家人饱饱地吃一顿。每年冬季,她都要腌一块五斤重的大肥肉,这块肥肉是她每天烧菜的法宝,总是薄薄地切几片,在热锅里熬出点油,然后利利索索地抄上一大盆菜,就成了餐桌上极美味的荤菜了,这块肉一直要吃到端午节前后。那时每人每月只有三两油票,靠了这块大肥肉,婆婆竟然每月可以省出几两油票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嫁了过来,从来衣食不愁的我,想好好在婆婆面前表现一番,那一年过端午,我兴冲冲地买了鹅,买了肉,弄得锅碗瓢勺叮当响,想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孝敬二老。谁知婆婆不时地在我身边转悠,两眼瞪得溜圆:“怎么放这么多油啊,跟倒自来水似的,不会过生活!”一会儿又叫了起来:“这么好的菜叶怎么丢掉了,遭天打的!”弄得我满腹委屈,丢下锅铲跑到屋里睹气去了,婆婆满心欢喜地接过手去,烧了一桌她认为的美味。
随着儿女们长大成人,婆家的生活逐渐地富庶了起来,婆婆手里的钱多了,但一如既往地不改老习惯,买菜会为一分钱跟人争得面红耳赤,买布总少那么一寸,让人哭笑不得,我给她买的新衣服,象文物似的珍藏在衣柜中,只有当她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场合才穿上一、两回。我生宝宝时,她从柜子里翻出了陈年宝贝,(那些旧得不能再旧的床单、内衣)用开水洗净晒干,缝制了好多套婴儿服和尿片,让我的宝宝穿得舒舒服服。她还是喜欢在街上淘便宜货、买零头,宝宝身上的线衣裤都是她用零头线打的,说话也还是那样快人快语,担心我不会做家务,将来不会持家,儿子受苦。
婆婆一天天地衰老了,时不时地眼里流露出一丝忧虑,她爱唠叨了,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我们舟山老家有一个习惯,吃女儿的要跪进跪出,吃儿子的是骂进骂出。”我不知道这个风俗,但我深知婆婆是担心她做不动时,我们会不孝。
寒来暑往七十载,婆婆不幸患了脑瘤,手术过后,好强的婆婆不能再操持家务了,说话变得小心翼翼,像是亏欠了我们似的,更不幸的是,不久她被查出患了老年痴呆,一天天地严重下去,后来干脆连家门也不认识了。公公也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得病离开了我们。为了婆婆的晚年过得尊严一点,生活质量好一点,我和爱人开始为她找保姆,义不容辟地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闲睱时带她去公园兜风,买一些小零嘴给她解馋,望着婆婆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时,不禁一阵阵地心酸。我们给她到处求医问药,但都以失望而告终。09年,当凛烈的寒风还在三月的大地上呼啸时,婆婆忽然清醒了许多,念叨着:大生,仁方,岳岳结婚了吗?我们赶紧把小孙女抱来告诉她:你有重孙女啦。她眼里闪着泪光,在小孙女稚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缓缓地说:辛苦你们啦,活了八十多啦。一周后,她离开了人世,嘴角上挂着微笑。
这就是我的婆婆,一个太普通太普通的婆婆,像千千万万个勤俭持家的普通妇女一样,一生以家庭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