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人散文

我的祖父

发布时间:2024-08-28 12:34:25

  我的祖父

  祖父去世已十多年了,但我却至今常追念他老人家,以至每次从老家归来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悲痛不已。

  我的祖父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898年),逝于八一年春,终寿八十三岁,也算长寿,那年我们还小,只记得一艘大船,几十道花圈、上百个挽联,和许许多多亲朋乡友鸣炮接送、浩浩荡荡一路道也风光。回葬老家是我祖父的唯一遗愿,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明白他牵念生他养他有山有水的故里,以及游子盼望魂归乡里的悲怆心情,因为那里是他童年生活幸福的天堂,是他生命的根据地。

  祖父,在我家乡称作爹爹,祖籍于庐江县白山镇,临近巢湖,我爹爹最早于童年便涉游于巢湖水上作业,以行船牧渔为生,喜欢捕钓些黑鱼、鳝鱼,在家乡横竖几十里,一根大杆每次归来,总挂满黑鱼,羡煞路人,颇为风光。在老家那里有许多关于爹爹的故事,许多我只能从我奶奶及我父辈的点滴回忆中来勾勒爹爹的温暖形象。

  我爹爹有两个儿子,大伯及我的父亲,孙子、孙女们一行六人,我生的时候,爹爹已经六十九岁,在他陪我有限的短暂岁月里,遥远的记忆却清晰地印刻着爹爹面容轮廓,酸楚的额纹记载着满清、民国和共和国的沧桑变政。

  记忆中,爹爹身材标准、面容清净,待人亲善。总是带着一顶“雷锋式”棉帽,可能是因为年纪大卸寒而用,一身染了深蓝颜色的老土布厚厚得很,穿在身上臃肿而肥大,二套衣服久穿至他老人家去世时还整洁未烂。(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旧时的家庭分工明确,祖父每天外出忙于生计,而我祖母便上、下、左、右每天料理着家里生活琐碎的大小事务。因为过多劳作的体力透支加上节衣缩食的生活,爹爹常夜疾呻吟,祖母便帮他捶背,有时还用酒杯沾酒刮后背,背被刮得血红血红的,后来知道那便是中医魁宝“刮痧”。

  我爹爹最喜欢是我大伯家我哥了,可能是因为长孙原故。我们这些淘气之孙不管做错什么他总是仁慈一笑而过。我们家从未分过家,一家大大小小十二口,我大伯在外地工作,每逢节假日回乡全家欢聚,甚是热闹。那时的家因为他的存在而倍感大家庭的温馨。

  老人家一生历尽沧桑和磨难,为人宽厚正直,他慈祥的面容给我童年、少年乃至今天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祖父年轻时安家由乡下迁入三河小镇,并以开粮店为生,过去叫作米行。五四年发大水祖父常以粮、物接济那些贫苦逃荒之人,这些我常听乡邻说起,很得体面。后因为生意较好,得以“富农”美称,从而受到成份的牵连和打击,被迫停业“反省”,我父也因此学业受阻而深怨不已,由于爹爹人缘极好,后被调到街道转入商店工作,得一职业谋生。可是好景不常,六四年我母亲生我大姐难产,那时家境非常贫寒,爹爹便只好离职,得以一次性抚给些微弱的生活费,寄以我母亲医药费和产后的康复。

  爹爹的无私及晚年至近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肩担毛挑以换毛糊口来接济维持家人的生活开支,每每我思及他老人家那蹒跚年迈,每天步及方圆几十里的身影,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我们那时还小,只记得读书之余他便让我们帮他晒毛、捡毛。晒干后等过些时日便卖了出去,有时卖得好价钱他便赏我们这些贤孙一分、二分钱碎银。于是欢天喜地便是那童年的劳动收获,也是爹爹启迪我劳动就有收获的真理。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每次当他从几十里地外劳作后,迈回肿浮的双腿,还未顾及休息便从毛挑里掏出红薯、玉米棒给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孙孙们时那一种慈祥和劳作后的满足。现在,当我持笔于十几年后的书斋里思及也不禁泪水滚滚而下。

  爹爹不论遇到任何事物和打击,他总是默默地承受,总是把酸苦与寒冷锁在心底,拿温暖送给别人,然后用顽强的精神去开拓新的路,以无声的行动来回答命运的嘲弄。从少年游牧、中年长工到开米行、商店以及退休后为了生活去换毛,一路艰辛却又坦然面对。

  我经常地想爹爹行走在田野,那心胸坦荡,任劳任怨,坦然淡定的风貌,虽然他肩负着特殊时代下生活的重担,却仍然自强不息,充满自信地发挥着余热与命运抗争。

  爹爹每天天还没亮便起身下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辛劳作业,甚是辛苦。我祖母更是第一个起床煮些稀饭、南瓜,备些红薯、玉米等远行的干杂粮。艰难的岁月在他们的额头过早地布满了沧桑的年轮,满头的银发为了子孙温饱,每天餐风饮露风无阻地坚持奉献着。而我的祖母毎天牵抱着我们这些小孙孙们在凄风苦雨中为他祷告,迎他归来,望穿月月年年。那种画面至今令人心绞酸痛。

  我家在家乡也算大户,倒不是因为经济实体,而是因为我爹爹每次遇事时的大度和宽容以及为人的热情。爹爹他很善良,乐于助人,朋友、邻居、亲人只要有所求,他定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即使陌生人求助,他也会伸出热情无私的手,从而广得左右乡邻的爱戴和敬重。

  每年清明,我们全家都要回老家白山给祖父、祖母的坟添上新土,送点纸钱,鸣放鞭炮,寄以怀思,诉说着生死离别后的变化。每次我在祭祖时常想,我祖父的那些先辈们的墓地又在哪儿呢?如果知道,我肯定会送些纸钱祭祀的,但又想爹爹已回到他们的身边,服侍他们,早不需要我们这些贤孙孙们孝道了。他们是无数平民中的一员,他们已从那个时代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在一堆黄土里安息了。

  我的很多优点都始于我爹爹的遗传基因。在我幼小的童真时代,爹爹就曾教育我们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气”,“话说三遍如蘘草,响鼓不要重敲”,出门远行“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千金难买回头望”等等……而且叮咛:“侠们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所以我也得惠很多,感谢爹爹他的朴实的生活给我带来很多人生启迪。

  祖父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是历史时代悲剧的结晶,但他的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善良宽厚的吃苦耐劳品格是永远值得我去学习和怀念的,他将鞭策着我人生努力向上、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这是九三年写的纪念文,前几天在三河老家书屋里整理发现,因记忆模糊,现整理纪念!)

  1993年8月16日刘河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