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美食人生散文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豪,还是一位美食家。他自称“老饕”,在《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他为后人留下的菜单可以摆一桌宴席,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苏东坡的夫人王弗做了一道文火炖肘子的菜,因为苏东坡极其喜爱而得名“东坡肘子”。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因为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了。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荐。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流传后世。苏东坡善于在偶然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东坡肘子”就是一道在偶然中发明的美味佳肴。他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眷念。在他的眼中,世间一切都是美好的。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生活非常贫困,处境艰难。俗话说,黄州城里有三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细伢读书都说好。为什么稻草系猪猪不跑呢?因为黄州的猪很肥,它跑不动啊!黄州猪肉膘肥油腻,富人不愿吃,穷人不会做。于是,苏东坡就地取材,用他独创的方法,烹饪出一道名菜“东坡肉”。他在《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在贫困中依然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随遇而安,达到精神的超脱。“少著水,慢着火,火候足时他自美!”是烹饪“东坡肉”的要领。他有一种自足自乐的天性,所以才会有“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的恬淡潇洒。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曾经与僧人交往频繁。有一次,苏东坡与一个老和尚下棋,不知不觉就下到了夜里。苏东坡感到肚子饿了,就对老和尚说,能不能给他弄点吃的。老和尚就叫来一个小和尚,让他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小和尚走进厨房只找来了半碗剩面条。苏东坡就让小和尚到厨房里把这半碗面条热一下给他吃。夜已深了,灶膛里火光跳跃,小和尚竟然打起了瞌睡。苏东坡闻到了厨房里飘来一阵焦味,就跑到厨房去看。原来小和尚睡着了,那半碗面条烧干了。小和尚惴惴不安地看着老和尚,苏东坡却微笑着说没有关系。他尝了尝焦黄的面条,感觉酥脆可口,味道极好,很像圆圆的饼子。于是,第二天苏东坡就教寺里的僧人制作这种食品。这种饼子做出来的样子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焦黄酥脆,美味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纪念苏东坡,人们就把这种食品叫做“东坡饼”。
苏东坡晚年被贬到更加偏远的蛮荒之地惠州。那时的惠州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城里每天只能杀一只羊。官员们都去争抢着买羊肉。苏东坡作为一个被流放的罪官,怎么能和别人争抢买羊肉呢?他就等别人买完了羊肉,自己去买一块羊脊骨。苏东坡充分发挥他天才的创造力。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慢慢烤,然后把羊肉从骨头里剔出来吃。他在写给弟弟子由的信中说,他烧烤的羊脊骨有蟹肉的鲜美,可以连骨头一起吃掉。他还笑称这样的吃法,恐怕等待吃骨头的狗会不高兴的。已近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贬到瘴气弥漫的惠州,他的处境有多险恶。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笑对人生,随遇而安,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活得潇洒自在。苏东坡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
苏东坡虽然喜欢吃,也会自己烹饪美食,但是他所选择的食材都是极其寻常的。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条珍贵的娃娃鱼。苏东坡却没有吃,而是把它放生了。可以说,苏东坡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利用简单的食材自得其乐地烹饪美食。他从来都不追求吃得珍奇奢侈,只吃寻常食物,以求饱腹。他在平凡的食物中发现人间的美味,生活的乐趣。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代人动不动就吃饕餮大餐,山珍海味,穷奢极欲,讲排场讲体面,却食而无味,不能品尝到生活的乐趣。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颠沛流离的贬谪中度过的。他每到一地都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环境,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为他们办实事。在生活困窘中,他能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发明各种美食。他曾在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的确,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苏东坡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发现生活的乐趣,创造出人间的美味。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他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惠及子孙后代。他在美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必将源远流长,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