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汤圆散文
正如豆腐脑有咸甜之争,汤圆也有甜咸之分。但和安盛行的,是没有馅的咸汤圆。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可见冬至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了。过年拜神,冬至人日,汤圆都会出现在天神地主的神台面前。先祖地主灶神吃饱汤圆,虔诚拜神的人也该分一杯羹,吃的是一口圆圆满满。所以汤圆在和安不只是一种节日祭祀的食品。要是家里孩子或大人想吃汤圆,那天的主食便是汤圆了。
和安的汤圆用的是糯米粉,由于汤圆没有馅,所有的味道都要靠那一锅汤吊起来。平常用料都有白萝卜、黄芽菜(绍菜)、虾米、冬菇、鲮鱼肉丸、鸡肉。白萝卜、冬菇切丝,黄芽菜切段,鸡肉砍成块,鲮鱼肉丸用勺子挖成球状,便可下锅一起跟汤圆泡温泉。煮出来的汤略带奶白,闻起来有菌类的香气。吃汤圆最好是一粒汤圆一勺子汤,汤汁进入口腔,舌尖上的味蕾首先品尝到汤汁有着冬菇的鲜香,鲮鱼肉的鲜甜,虾米的咸香。接着咬开软糯的汤圆,汤汁如河水决堤涌进汤圆内部,让只有米香味的汤圆吃起来有着多重的味觉感受。吃完汤圆还有汤里的配菜可吃,白萝卜吸附了汤汁变得爽脆可口,配着依然不失本味的鲮鱼丸,一口便如一碗鱼汤。
和安汤圆的用料并不拘泥于定式,上述的用料只是最平常最多见的用料,不同用料取决于不同人家的口味,若是爱好甜一点的,可以加一味腊肠片,煮出来的汤会比一般的甜。但我母亲不喜欢加腊肠片,她说加了腊肠片,煮出来的汤甜腻甜腻的,不好吃。
我母亲是让我将汤圆从小吃名单列入主食名单的人,要是那天觉得吃饭太干,想吃点带汤的,又要吃的饱的,便会跟我说,要不我们今天吃汤圆吧。我都会欣然接受,并去给母亲打下手,帮忙搓汤圆。母亲煮汤圆都会煮一大锅,够全家吃一天两顿的。也是赖于母亲不加腊肠片,使得一锅汤圆吃得微咸奇香,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我也能吃得下那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可以说母亲煮的汤圆,是我对于汤圆鉴赏的基础。
有次我从羊城归家,在高速公路上看着车来车往,胃里的蛋白酶想起了许久没吃的汤圆。回到家便说:“妈,我想吃汤圆。“母亲也说她也很久没吃汤圆了,煮一锅解解馋。我照旧给母亲打下手,但情况却不一样了。
”妈,没有鸡肉怎么煮。“
”没有就用牛肉代替呗。“
“牛肉煮起来好吃的吗?”
“试点新东西嘛,整天吃那款味道都吃腻了。”
一碗汤圆出来,香还是香,但汤色变得有点深,不是浅浅的奶白了。我尝了一口,牛肉久煮味道丧失,汤汁没有了鸡骨熬汤的回味,吃下去的汤圆没有汤汁的支撑,也就没有鲜甜的味道了。我并不拒绝尝试新的味道,推陈出新是满足更多人的胃口与眼球,也能让食物有着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对于归家的游子而言,一碗熟悉、鲜咸的汤圆,能洗去风尘与疲惫,能让人回到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