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2-04-25 08:11:02

  凌晨四点过后,天刚刚才有那么一抹亮色,勤劳的农人早已起床,各种声音依次传导到耳膜——电动车路过、农用车驶离、私家车嗖嗖,路人交流,田间耕耘,虫鸣、鸟叫、狗吠、公鸡报晓,伴随着天色的慢慢放亮,一天就从这些声音开始。

  六点不到,丰收的喜悦已经分享到了我家门口:大嫂送来了刚刚采摘的玉米,颗粒饱满犹如珍珠,惊呼其如此诱人;稍顷,隔壁雅香她妈送来了一大把青菜,青翠欲滴,说是只因为没打农药,上面都是虫眼,卖相难看;过了一会,小毛他奶奶捧来了自家树上的枣子,个头不大但红紫得令人嘴馋,自然也是没打农药,尽管尝鲜;四姆拎着一只大竹篮,将里面的南瓜、四季豆、秋葵悉数往外拿,拦也拦不住……

  自从回到老家生活,每天清晨会醒得特别早,情不自禁地,被这些农家蔬菜、瓜果所感动。有时候,再三推辞不过,蔬菜积余太多,自家绝对消耗不掉,我就把这些好东西拿去单位,送给喜出望外的同事。

  幼年印象中的农村,大抵与困顿、破败相连,村人穷苦得令人唏嘘。而今的村落,几乎难见平房、旧屋,一溜高大上的农村小别墅,以二三楼居多,外筑漂亮围墙,室内室外装修极其考究,富丽堂皇得令人刮目。院内定然会种上花花草草,打一口深井,放一个洗衣台,再搭一个大大的棚子,上面爬满了瓜藤,赏心悦目,完胜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城市豪宅啊。串联各家各户的村道,一改泥泞旧貌,清一色水泥或柏油路面,宽敞而平整。晨起,村保洁员认真打扫村道,打捞路边河道中的落物,晚上,路灯耀眼,照亮着来往的车辆、行人。正值高温烧烤季节,傍晚火球落山后,稍微会有点凉风,适合步行,自以为可以减肥。

  我喜欢在晚饭后,沿村道信步而行,边走边欣赏路两边的各类农作物。原先五谷不分的我,短时间内已经认识了好多品种。瞧,这边是长缸豆、丝瓜、蒲子、茄子,那边是南瓜、秋葵、玉米、青瓜、花生、蕃茄,再往后是大片大片的大棚,里面有芹菜等菜品。这儿,种了桃树、桂花、月季,那儿有樱桃、枇杷、兰花,还有好多我根本说不出名字的树种。笔直村道配路边各色蔬菜、瓜果,美不胜收。空气清新,不夹杂一丝异味,机动车很少,不必闻汽车尾气,在这样的氛围中悠悠然一路徜徉,尽可以贪婪地作一下深呼吸,闻一闻花花草草的特有清香,内心会特别特别安宁,岁月静好,时光悠然,真是非常惬意。

  有时,会遇到一些路人,或熟识,客气地打个招呼,闲聊几句;或陌生,相互友好一笑,各自前行。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之前,我从未设想过农村生活,觉得那离我非常遥远,不会有任何的交集。可如今,我竟然渐渐融入,在这儿早出、晚归,开心的是,单位离老家不远,每天还能吃上新鲜、无公害的农家菜,享受着城里人无法企及的农居生活。

  这一切,自然是为了家中老人。老人年事已高,还乡之愿如疯草般日夜见长,盼回归故里,盼我们能够帮他重建闲置多年的老宅,不至于让年久失修、被岁月无情侵蚀下摇摇欲坠的老屋,在某一天轰然倒下。而老宅被冷落多年,早已成了让人揪心的危房,可怜巴巴地夹在那些醒目的农村别墅旁边,寒酸得不忍目睹,无形中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亲戚、邻里纷纷建议下决心旧房改建,让老人早一点达成叶落归根之愿,别让老宅倒下了,连修缮的余地也没有。

  于是,本不想那么辛苦的人终于被无奈地逼上梁山,去年年初打报告,获批后,立马拆掉老宅,新建,装修。

  一晃一年而过,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但换来的,是老人的精神愉悦心花怒放,以及自己生活方式的全盘转变。

  走在乡间小路上,没有暮归的老牛,却有赏心悦目的城镇化新农村设计画面。有时,走着走着就停下了脚步,看着那些造型别致、各具特色的农村别墅,内心叹服,难怪不少农村人不愿奔赴所谓的城市,倘若拥有了这般心情舒畅、可以自由发挥的偌大空间,随时可采摘新鲜蔬菜,出门就可以唠嗑,邻里关系融洽,还不用交一分钱的物业费,不必与楼上楼下邻居因丁点小事产生纠纷或隔阂,谁还愿意去城市那小小的空间里别扭地生活?换位思考后,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老人,即便子女再三邀请父母去城里定居,而老人偏偏不肯配合,更愿意选择长居农村,自得其乐。

  一路上,让我注目的场景很多:比如那一簇长得艳丽的叫不上名的植物,正含花怒放;比如那一排排沟渠,整整齐齐,河水潺潺;比如那些足够漂亮的墙绘,图文并茂,有流畅的山水画,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蓝图,让观者为之振奋,而那些朗朗上口的俚语、俗语,甚至唐诗宋词,颂扬的是与人为善、至亲至孝,满满的正能量啊。

  走在乡间小路上,时常能够看到健步而行的老人,貌似年岁不大,实已耄耋之龄,近百岁老人并不鲜见。他们耳聪目明,脚步轻快,满脸友善,慈祥得一如自家长辈,看到你,会主动问好、聊天,心态年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

  走着走着,自己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都说现在最值得自豪的往往还是农村人,养老机制普及,自给有余,不愁生活,逗引得不少城市定居者想把户口迁回农村,也享受一把农村的福利。可惜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农村户口一下子稀罕了,只出不进,除非结婚投靠或新生儿落户,否则一刀切,一概没门,那么,只能让村外人羡慕、嫉妒,当然,不敢恨!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