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策与用药的散文
如果把一个社会组织比喻成一个生命机体,那么,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就好比机体的器官,它们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系统,组成有机结合的生命体。而且,其运行都有着一定规律,只是社会科学的规律和研究比自然科学更抽象。所以,管理科学的规律更需要哲学的智慧来从本质上认识和把握。不过,管理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早就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不妨把管理具体化成日常工作,比如解决一个问题。这就好比医生治病,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乃至辅助检查化验等一系列手段,从机体表现出的病征分析,找出其患病的根源,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标还是治本,对症用药还是头痛医脚(扁平足可致头痛,根治需医脚),这需要经过医生的综合分析,好医生能一下子就追根溯源,抓住要害,从错综复杂的病症表象中找出疾病的关键所在,妙手回春。对解决问题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充分调查,综合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和根本,“药”到“病”除。只要用策得当,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那么,“病”是“药”治好的还是医生的治好的呢?从根本上讲,药好是因为医生的医术高,否则,再好的药被用错了也不能治好病,甚至还会死人;再毒的药只要使用得当,也可成良剂妙方。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治不好人的医生,没有治不好病的药。因为“药”和“策”一样,都是人的工具而已,关键在人怎样运用。
我曾经看到一件这样的事情:某医院装修一新的院名标志牌树立在医院门口的小花圃中,经常被一些停放的车辆阻挡住院名标志牌的光彩。于是医院在那里摆了一个“此处严禁停车”的警示牌。结果,确实没有车停放在那里了,但是那警示牌在那里也很碍眼。有人觉得那样也不好,于是把警示牌撤走了,专门派一个保安站在那里对人们喊“不要在这里停车”。但又过了没多久,就没有保安在那里了,这个问题也不了了之,也许习惯了也就自然了。
其实我在想,如果把那个小花圃向路边拓宽一米,那么原来那一小片可以停车的地方就容不下车辆了,如果在那里停车就会阻碍交通,有谁会把车停到路中间呢?这样做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院名标志牌会被花圃映衬得更美观。如果再做进一步的工作,还可以在附近合理安排停车位或扩建停车场。
回过头来想,可能他们收到的只是“不许在那里停车”的指示而去执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敷衍交差了事,而不是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完善工作。这就好比庸医用药,痛了就吃止痛片,直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干脆一死了之,死了就不痛了。当然,这个例子只是要说明问题而已,实际上的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估计还会涉及到“处方权”、“用药成本”和“毒副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