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香气
一个下着雨的日子里,一个同事给了我一袋零食,蟹香味炒米。炒米,这不是我小时候吃的东西吗,江西特产吧,我问他。他表示不知道,可产地明明就是江西。藏在手里,看了看,不舍的吃,这种味道已阔别20年了。
小的时候,冬天,不忙的时候,家家户户总是会炒一次米。原料用的是新收回来的晚米(南昌水稻一般两季,分别是早稻和晚稻)。在我家,这个活儿,一般由我奶奶完成,我们跟着打杂。
米,用井水淘净,整个工序就算开始了。洗好的米,铺在大竹匾上,慢慢滤干,放在院子里,让所有的米接受阳光和时间的双重作用。而我们负责看住那些愤怒的小鸟,不给它们抢食的机会。人和米,还有站在树上伺机出动,并不断变换位置的鸟,一起沐浴着阳光,一晒一整天,一过就是大半个月。期间,若遇天气不好,我们还要及时把竹匾收回家里。等米晒的很干的时候,几乎透明的时候,才可以收集起来,进行下一道工序。炒制。[由www.telnote.cn整理]
农村家里的大灶台,灶台上的大铁锅,一把大锅铲,便是所有的工具。我负责烧火添柴,家里的柴禾,有秸秆、芝麻杆和花生杆等,不好烧,但我能烧出炒米需要的大火,因为从小听着奶奶的教诲,“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她说这些的时候,都是在挥舞了手里的锅铲的时候,所以我记得特别牢。但当米已经炒出香气的时候,也会忘。那是米香的诱惑,我丢下火钳,站到灶台边,听见噼里啪啦的声响,看见晒干透明了的米,在锅里,变成了米黄色。使劲闻一闻那香气,知道已经熟了,不等起锅,敢伸手去抓一把,趁热放进嘴里,再听一听嘎嘣嘎嘣的声音,那么脆,那么香。原料只有米,没有任何调味料,那种香味是纯粹的。
眼前这一包蟹香味炒米,一定是添加了蟹肉粉末香精的(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还有牛肉味、麻辣味、烧烤味……。但你去用心吃,你能发现,那些调味料只是前奏,吃到最后,真正的香味,还是来自米。那米的香味,是小时候的味道,是一个水乡人怀念故乡的味道,是纯粹的味道。搞笑qq签名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偏言?偏语
老陈醋觉得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编辑,他跟我说,你要看看啊,别直接发,修修补补才能当好编辑嘛。但我相信每个人的文字里都有自己的灵魂的阿啊,反正这里只是一片荒地,就让它长一些野花野草吧,下一些雨再来一点阳光,不需要施肥,也自然不需要除草。诚信的格言
就这样吧,挺好的。
老陈醋笔下的炒米突然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爆米花,嗯,我要说的这个爆米花不是那个软糯香甜,带着奶油的香气的像云朵一样浪漫的爆米花。
这个爆米花用家乡话叫做因为阴包谷,大概是有点硬的原因?相比之下,儿时的爆米花像一个北方的糙汉子,现在的爆米花则像江南吴侬软语的水乡姑娘。
玉米收获的季节,将玉米粒一粒粒剥下,晒干,有的是放到锅里像炒瓜子儿一样,有的则是放在围炉边上,不久便能闻到玉米跟煤火碰撞出的香气,取一颗放在嘴里,炙热的温度竟然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牙齿和硬硬的玉米粒像是在经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又像是走向一场相亲相爱的融合,简直奇妙极了。
小时候,还没有电影院那种爆米花的机器,街上炒爆米花的叔叔身边都会围着一群好奇的小朋友,有的腆着青蛙肚、瞪着大眼睛、啃着手指头、手指不安分地玩着衣角,炒爆米花就好像一场大戏。
眼睛一眨也不眨,直勾勾地盯着叔叔,看着他熟练的舀上几勺玉米粒,倒入黑乎乎椭圆形的容器里,零零碎碎的玉米粒碰撞容器壁的声音稀拉拉的,可是特别有快感,最后加上几小勺糖,然后盖上盖子,架在火苗四蹿的小火炉上,然后摇动着盖子上的把手,玉米粒就翻来翻去,哗啦哗啦地不停响。
转一会儿,时间到了之后,叔叔会把容器从火上取下来,放在一个塑胶的大篓子里,取开盖子的时候会嘭的一声,爆米花便在一片雾气中四处飞散,要是没有那个篓子,围观的小孩儿可能会更高兴,但还是有一些不安份的爆米花落到了虎视眈眈围观着的小孩子嘴里。这种爆米花比家里的爆米花要软一些,甜一点。
糖精的味道简直能跟后来的大白兔奶糖媲美。没有现在的爆米花好吃,却有着浓浓的满足。
儿时的味道,大概是糖精的微甜;儿时的快乐,大概是满足的快乐。
现在,我们过得太好了吗?还是太贪心了?所以无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