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之外的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往今来,世人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解读,对钟表之外的时间,却知之甚少。
钟表是大家最熟悉的物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度量时间。时间的表面是可以被人所观测的,它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先后顺序,也可体现物体空间的先后顺序。古人根据这些联系发明了度量时间的工具——钟表。表针绕表心的匀速圆周运动表现出时间效应,可以用来记录时间。
我国最早用来度量时间的工具是太阳钟,昼夜为一天。之后有了光影钟,即用木棒影子的长短变化来度量时间……之后,便逐渐有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钟表。
用同样的刻度计量着时间,但人们在不同时刻对时间长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知是人们的行为在改变着时间,还是时间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
朱自清先生曾在《匆匆》中写道“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但,人们却又实实在在感到它的存在,并且非常珍惜它。世人对时间的解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正因为如此,世人才对“时间”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时间很是玄妙,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又在时时刻刻,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周围的万事万物,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时间是个谜,在悄悄然中主宰着世界。伟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最不受重视又最宝贵,渺小与伟大都在时间中诞生……”。
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常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尤其是在我们小时候,常幻想能快快长大,可奈何时间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似蜗牛一般慢慢转动。可是,事过境迁,又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混沌到清醒,竟用去了如此长的时间。在艰苦岁月中的人们,或许认为那是一种煎熬,但当艰苦岁月过去时,却又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这是为什么呢?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的解读为:当你在一个自己很讨厌的环境中度过时,时间会过得很慢;当你在一个你很喜欢的环境中度过时,时间就会过得很快。实际上,时间的快慢取决于自身的心理想法。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回答说:“当你在一个火炉旁待上三分钟,你会觉得过了三个小时;当你在一个漂亮女生旁坐了三个小时,你会觉得时间只过了三分钟。”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充分阐明了这一观点。
时间是难以捉摸的,无声无息,无影无形。正当你抓住它时,却从指间逃走了。老人的白发,眼角的鱼尾纹,褪去黑色的眼珠,弯曲的脊背,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伟大教育学家班杰明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一天,一个青年男子来请教班杰明,当班杰明打开房门时,青年人看到他屋里乱七八糟很是疑惑。就在这时,班杰明突然说道;“你先等我一分钟。”说完就关上了房门。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当班杰明再次打开房门时,只见屋里干干净净,十分整洁。青年人若有所思,班杰明随机带他进屋喝了一杯红酒后,说道:“现在,你可以走了。”青年人十分不解,说道:“可我还没有向您请教……”班杰明笑着指向自己的房屋说道:“这,难道还不够明白吗?”青年人恍然大悟,致谢后便转身离去。这个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让时间白白浪费。
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你能抓住它,他就能成为你成功的法宝,你若逃避它,那么,无论你躲到哪里,它都会找到你,给你惩罚。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或长或短,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做无限的有意义的事。
一株幼苗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滴水随河流奔去,一位白发老人眺望远方。钟表之外的时间总是这样悄悄走过,一去不复返,只在我们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