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罪人的人好做官散文
在东汉,胡广是为官最得意的一个人。他历事六个皇帝,凡一做司空,两任司徒,三登太尉,均为三公,还做过短时间的太傅。即使偶尔被免官,没几天就会起复。死的时候被赠为太傅,谥文恭侯,皇帝赐冢于原陵,不消说,皇家负责一切费用。在汉朝,官员死后葬于皇帝的陵寝,是一种殊荣。送葬之日,弟子门生故吏自公卿、大夫以下数百人,皆为之披麻戴孝,极尽哀荣。《后汉书》上说,自汉兴以来(包括西汉),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这样一个官场不倒翁,其诀窍就是性格温柔谨慎,逊言色恭。为人处世,以不得罪人为准。而且明白事理,明解朝章典故,办事练达,但凡朝臣对于朝廷旧章有不清楚的地方,一问胡广即可。在那个时代,凡是能找到典章制度的出处,办事就不会出错,出了错,也有的说。所以,京师有谣云: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无论后儒把中庸二字说得多么高大上,但对于东汉人来说,中庸就是个和稀泥的买卖。
年幼的汉质帝驾崩之后,得在近枝皇子中找继承人,李固等人倾向于迎立清河王刘蒜,因为比较年长而且为人不错。但大权在握的外戚梁冀觉得皇帝年长不好控制,所以倾向于找个年幼的,于是相中了蠡吾侯刘志。胡广明知道李固的选择是对的,但身为司徒的他不敢坚持,结果刘志得立,是为后来的汉桓帝。这个皇帝,因为宠信宦官,让刘备恨得咬牙切齿。但有意思的是,后来杀了梁冀的,恰是这个汉桓帝,而胡广却因为迎立之功,安享尊荣。
东汉末年,宦官和士大夫斗得凶。一边是清流,一边是浊流,斗到最后,在皇帝的支持下,宦官取胜,清流们大多在党锢之祸中死的死,逃的逃。但胡广不仅不得罪宦官,还跟中常侍丁肃结亲,宦官那边,当他是自己人,而清流中,由于里面有好些他的门生故吏,也不反感他。这个人,清浊两边,都能接受。
胡广身居乱世,但是,官儿做的,一点都不焦虑。年过八十,精神抖擞,走路不用拐杖,言不称老。继母在堂,朝夕省视,从来没有一天缺礼的。一句话,人家为人行事,挑不出毛病来。最终,胡广死在汉灵帝之世,历史上公认,在这个皇帝手上,汉家的天下崩了。但是,汉朝完了,干胡广什么事儿呢?又不是他胡家的天下。
汉灵帝在胡广死后,还挺惦记这个老臣的好处,不仅下令画师画他的像挂在宫里,而且让大文豪蔡邕为他写颂。其实,这样会做人的不倒翁,本质上就是一个不负责的官员,正因为不负责任,才不得罪人,才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左右都说他好。这样的人,对皇帝来说,是最糟糕的臣子。偏偏这样的臣子,皇帝还真的感念他,天下的事儿,哪儿说理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