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的枣庄方言散文
“枣庄”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其方言属于北方语系的中原官话区的西鲁小区。
枣庄方言,虽然在诺大的北方方言区系里并不另类,但是,枣庄方言则以它特有的成语、歇后语、形容词、倒装句和声调等特点显得独树一帜。
尽管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查不到,但这种特别的发音使枣庄方言描述人或事物的静动态状况时鲜活、准确、到位,大大提高了语言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幽默风趣感。
比如以下经常听到的方言口语,可以说把诙谐、风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庄户刁——挖苦人做事情小庄户、小家子气或用作讽刺这人吝啬,一毛不拔、缺少大气的意思,多用于朋友之间的取闹调侃。
七叶子——据说,驴是七叶肺,借此喻人是驴。多数情况下形容人缺心眼,轻浮不正经。有时和半熟(fu,二声)的用意差不多。
半熟(fu,一声)——和“二百五”、“半吊子”意思相近,指某人做事傻里傻气、没心没肺还自以为聪明。常用作对人的斥责或训骂,但侮辱性并不强。类似于现在的网络语“2B”语。
摇骚——形容自以为是、了不起,故意显摆、大力炫耀和谝能等意思。
溜沟子,现潜子——都有奉承、巴结、谄媚、拍马屁的意思。
扒豁子——信口开河、说一些不吉利的预言,有时甚至是含有故意诅咒别人作事情会倒霉的成分。
滴娄打挂——形容某些东西繁琐累赘、乱七八糟相互粘连理不出主次的样子。
滴娄多索(suo,轻声)——义同“滴娄打挂”。
碍事部露决——对他人干活或做事出现碍手碍脚的情况,而让人心烦气躁。
屋当们——多数情况下是指入门主房里的空间,坐北朝南正房门里的整个空间称“堂屋当们”;门朝西的主房里的空间称“东屋当们”;门朝东的主房里的空间称“西屋当们”等。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偶然和几个文化水平稍低的中老年人拉呱,其中涉及到个别不太常用的方言土语,过后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它整理成一个故事片段,还给它胡乱了个名字,叫《田间轶事》。特把它整编出来,以此让读者领略一下枣庄方言独树一帜的幽默。
“俺有回逮1(dai,二声)麻筛2(shai,三声)后彻(che,二声)地3,猛的秋(qiu,三声)见4一个小蛇不录子5,逮(dai,二声)躺薄连6上瞎于(yu,三声)娄7(lou,一声)。我莽地8(di,四声)抬嗨9一下,把它吓地扶(fu,三声)喽10一下子,揉(rou,三声)急11(ji,三声)攮12石薄连13哏来14的洋烧15里了,真碟歪16,逮(dai,二声)那里呗17(bai,四声)夫娄、夫娄乱转,我掌18巴钩子19莽20一谮21(zen,四声)洋烧,那它揉揉(rou、rou,三声)教22,转地才猛来。
洋烧里呗(bai,四声)还剩一呆23(dai,二声)糊头根子24,小蛇不录子告塌25地一身给泥巴锥26(zhui,一声)样。末了,我把它掐27(dao,一声)骰28(shai,二声)到地来,弄逮29(dai,二声)雄30土一抹不31,那才给红麻黄子32样来,光呆(dai,二声)那来乱蹬歪33(wai,一声)。
仲(zong,四声)巧34地(di,四声),憨巴35(ba,一声)大孩36,臂37个烂粪叉子38,滴拉39个粪把子40,撒拉41个皮乌蒌42(lou,一声),裤子漏着胳勒拜子43,上呗(bai,一声)披个褂渣(zha,一声)子44,戴个烂席夹子45,咯吱窝夹一掯46(ken,四声)鸡毛罂子47,逮48(dai,二声)石夹沟49岔过来。一秋(qiu,一声)蛇不录子逮(dai,二声)地上乱鼓(gu,一声)拥50(yong,一声),他谝熊能51,虾腰52摸起一个坷垃头子53,包吃54一下把蛇不录子砸粘剐(gua,三声)地55(di,轻声),都死了以巴56还乱圪拉57,呗(bai,四声)憨巴大孩吓地(di,一声)娘来、娘来直咋歪58(wai,一声)。俺们几个可贼(zei,四声)毁了59”
(这段小文字中有好几个字的发音因为找不到替代,并且也无法用拼音确切拼注,所以个别地方与原口音可能会产生稍微的偏差,然而,并不影响整体。)
1逮:在。
2麻筛:马山(当地的一个小山丘的名字)。
3彻地:一种至少需两人配合才能使用的农具,翻动土壤的劳动称为“彻”地。
4猛的秋见:猛然瞅见,看到。
5小蛇不录子:蛇不录子:一种蜥蜴;小蛇不录子:小蜥蜴。
6躺薄连:平整光滑,突出地面的岩石。
7瞎于娄:形容(动物)漫无目标,窸窸窣窣,走走停停的样子。
8莽地:出其不意,突然发声。
9抬嗨:大声咋呼、喊叫。
10扶喽:象声词。
11揉急:象声词。
12攮:类似于一头扎下去的一声。
13石薄连:义同“躺薄连”。
14哏来:跟前。
15洋烧:专指铁皮水桶,区别于其它材质。
16碟歪:巧合,有出乎意料的含义。
17里呗:里面。
18掌:表示拿、用的意思。
19巴钩子:也叫抓钩,一种刨地的弯勾带齿爪样农具,根据用途不同有大有小,分别有二爪、三爪、四爪、五爪等区分。
20莽:猛然。
21谮:敲击、碰撞。
22揉揉教:象声词。
23一呆:一点。
24糊头根子:糊头:稀饭、杂粮粥的统称;糊头根子:剩下的少量稀饭。
25告塌:沾染、涂抹。
26泥巴锥:在烂泥巴里翻滚过的猪仔。
27掐:用拇指和食指拿捏东西。
28骰:摔。
29弄逮:弄上一点。
30雄:语气助词。
31抹不:涂抹。
32红麻黄子:不好类比,此处是非常狼狈、无法形容的意思。
33蹬歪:腿脚伸缩,挣扎的样子。
34仲巧:仲:非常、很;非常意外、巧合。
35憨巴:智商不足。
36大孩:一般特指兄弟间排行第一的男性。
37臂:(在肩膀上)挎东西。
38粪叉子:农具,其它地方叫粪箕子。
39滴拉:(用手)拎。
40粪把子:农具,比镢头短而宽,用的铁材较轻薄。
41撒拉:鞋帮的后半部分全被踩在脚下,只有前半个脚掌穿在鞋子里。
42皮乌蒌;类似于胶鞋却稍厚一些的鞋子。
43胳勒拜子:膝盖。
44褂渣子:半截袖衬衣、褂头。
45席夹子:农民下地干活乘凉避雨的工具,类似于草帽的形状,有尖顶、圆顶等造型。材料一般为秫秸(高粱)秆、竹子等加工而成。
46掯:表示一小捆、一沓或一大把,具体是形容不到一抱的量词。
47鸡毛罂子:旱地作物中常见的一种杂草,狗尾巴草,别名狗尾草,属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卵形排列成毛绒绒的小穗状。
48逮:打、从(那边过来)的意思。
49石夹沟:同一地方裸露出地表的岩石之间的空隙。
50鼓拥:形容动物幅度不大的蠕动、抽动等。
51谝熊能:谝能:过分卖弄;加上“熊”字,明显含义辱骂的成分。
52虾腰;弯腰。
53坷垃头子:泛指土块。大坷垃是大土块;小坷垃是小土块。
54包吃:象声词,类似于“啪唧”意思。
55粘剐地:细碎、黏糊糊的意思,此处类似于血肉模糊。
56以巴:尾巴。
57圪拉:来回摆动,摇晃的意思
58咋歪:语无伦次的喊叫。
59贼毁了:贼:兴奋或高兴、笑的意思。毁:很、非常。贼毁了:高兴、乐坏了的意思。
以上这段《田间轶事》方言,若非土生土长的本地原居民,很难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不至于让读者因为不知所云而失了兴致,我对此作一下完整的白话翻译:
《田间轶事》原文——
“俺有回逮麻筛后彻地,猛的秋见一个小蛇不录子,逮躺薄连上瞎于娄。我莽地抬嗨一下,把它吓地扶喽一下子,揉急攮石薄连哏来的洋烧里了,真碟歪,逮那里呗,夫娄、夫娄乱转,我掌巴钩子莽一谮洋烧,那它揉揉教,转地才猛来。
洋烧里呗还剩一呆糊头根子,小蛇不录子告塌地一身给泥巴锥样。末了,我把它掐骰到地来,弄逮雄土一抹不,那才给红麻黄子样来,光呆那来乱蹬歪。
仲巧地,憨巴大孩,臂个烂粪叉子,滴拉个粪把子,撒拉个皮乌蒌,裤子漏着胳勒拜子,上呗,披个褂渣子,戴个烂席夹子,咯吱窝夹一掯鸡毛罂子,逮石夹沟岔过来。一秋蛇不录子逮地上乱鼓拥,他谝熊能,虾腰摸起一个坷垃头子,包吃一下把蛇不录子砸粘剐地,都死了它以巴还乱圪拉,呗憨巴大孩吓地娘来、娘来直咋歪。俺们几个可贼毁了。”
《田间轶事》译文——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马山的后边耕地,突然看到一只小蜥蜴在大石头上乱爬,我猛然大喝一声,把小蜥蜴吓的落荒而逃,呱唧一声打石头上就掉了下去,恰巧正掉进了放在石头旁边的水桶里,因为无法出来,它就在水桶里不是直转悠就是拼命乱爬。我用抓钩子头敲打了一下水桶,嗬,那受到惊吓的小蜥蜴在水桶里更是飞快的转个不停。
水桶里残留的一些稀饭,全都沾粘在了小蜥蜴身上,把它弄的浑身脏乎乎。之后,我把它从水桶里拿出来,扔在地上,又朝它身上撒了点土,这样一来,它那污秽狼狈的样子简直无法形容,因为稀饭和土粘满全身,它根本没有了逃跑的力气,趴在在那儿只能勉强蠕动而已。
正巧,有个名字叫大孩的傻子,背着粪箕子,手里拎着锄头,脚上踢踏着烂胶鞋,裤子露着膝盖,上身披着褂头,头戴破草帽,腋下夹着一小捆狗尾巴草,从两块大岩石缝中间斜走过来。一眼看见正在地上挣扎的小蜥蜴,他愣冲胆大,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土块把小蜥蜴砸死了,小蜥蜴虽然被砸死,尾巴竟然还左右轻轻摇晃着,傻子吓得妈呀、妈呀直叫唤。(看到傻子那形象)我们几个人乐得简直都受不了啦。【附;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明的地方,就是那个盛稀饭的水桶——这里农村的习俗,有时地里收种庄稼忙不过来,就找几个亲戚朋友帮忙做农活,为了节省人们回家吃饭在路上浪费的时间,便让主妇把饭菜送到地头,偶尔会有人用水桶盛装稀饭。】
以上有的个别字词已经随着时间及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等多种因素,在人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大大减少。但是,有一个在方言口语里念“挒(lie,二声)”的字,在当地的使用频率却依然非常之高,无论农村还是市里都会经常听到它的应用。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每个人讲话时的用语、措辞习惯差别极大,像《田间轶事》里就没有出现
“挒(lie二声)”字的身影。
“挒(lie二声)”在《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里都查不到它的踪迹,因为根本没有(二声)的“lie”这一发音。所以,在此只好用借用其它字加拼音来代替。
“挒(lie,二声)”字在枣庄绝大部分地区的应用之广泛,可以说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这虽然和原居民口舌的发音习惯密不可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它包容的含义宽泛而全面,意义的替代复杂多变。下面举例说明:
“lie”饱了吗?——吃的意思;
“lie”着了没有?——弄到、得到的意思;
“lie”上来了!——捞、爬、追、超的意思;
不能再“lie”啦!——大意是难以坚持或不能再干某种事情的意思吧。
他(她、它)俩“lie”架啦!——吵骂、打或撕咬的意思;
某某“lie”的可不少。——弄到、得到或用不正当手段捞到的意思;
某某“lie”了一处新房子。——买、砌垒、或建造的意思;
......把电视机“lie”好啦!——摆弄、修理的意思;
......把他(她、它)“lie”走啦!——叫、抓、拉或带走的意思;
另外还有某某“lie”到哪里去了;没有什么“lie”头啦!等等等。
差不多每句话都能听到。不过,这个“lie”字似乎一般都作动词使用。
比如:某人招呼另一人过来吃饭的:“嘿!挒?挒!不挒?挒。”【挒(lie,二声)挒(lie,二声)!不挒(lie,二声)?挒(lie,三声)。】
译文的大意是:吃(饭)就(快来)吃!不吃就算了。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前面的连续三个“挒(lie)”全部是二声,并且都代表“吃”的意思,可是第四个“挒(lie)”却变成了三声,而且代表的含义也与前三个截然不同,成了结束语,算啦、拉到或随你的便、爱咋咋地的意思吧。
再比如,下面是两个人几句简单的寒暄也可以看出“挒lie”字的使用频率:
甲:“lie完啦”?(吃完啦?)
乙:“还没lie呢,上饭店lie去”!(还没吃呢,去饭店吃去!)
甲(掏出烟):“lie一根”?(吸一棵?)
乙:“不lie,肺都lie坏啦,一lie光干约(yue,轻声)”!(稍停)“一块上饭店lie瓶啤酒去”!(不敢再吸烟啦,把肺都弄坏啦,一吸就呕吐。咱一块去饭店喝瓶啤酒去?)
甲:“俺还有事,想到职介去逛逛看能lie点活干干不,整天lie家里闲着也不是回事耶”!(我还有事情要做,打算去职业介绍所走走看看能否找点工作干干,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行呀!)
乙:“管,得闲的时候咱弟兄们再lie......(行,有空闲的时候哥们再喝......)
其实,枣庄方言充其量不过是祖国各地浩如烟海方言土语派系中的九牛一毛而已。但,依然可以显露出她的博大精深。
我认为,方言土语包含的知识量、信息量庞大而繁杂,即便大张旗鼓细致入微全面专业、系统的去探究她,也不可能穷尽她的丰富内在。因为,单就这一个“挒“ie”字,我也只是管中窥豹,笼统的介绍了一个大概,如果不去寻根问源作一些深层次的剖析,也很难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有时甚至觉得:大有必要请有关专家来“lie”一“lie”这个“lie”字,保不准还能“lie”出点有意思的故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