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追忆扶风县于八戏班班主于金声散文

发布时间:2022-06-15 11:40:00

  扶风县塬下绛帐、上宋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于八戏班”班主于金声为唱戏而“断指”的故事。

  于八,大名于金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生于扶风县上宋乡龙渠村,在同族兄弟中排行为八,以后就以于八为艺名。他自幼聪颖,很爱看戏,经常模仿戏台上人物的一招一式,将自己的“戏”演给小伙伴们看,人们都说这娃是唱戏的料。及少年时,他不顾父母的阻拦,硬是去了眉县“华庆”班学唱戏,他一边学习唱、作、念、打,一边学“打板坐鼓”。这坐鼓就是敲板鼓,在秦腔戏剧演出中板鼓是“首脑”,起着指挥全场和控制节奏的重要作用。他除了学唱戏外,一有空闲就跟上“坐鼓”师傅学敲鼓,一来二去,技艺大有长进,也更得坐鼓师傅的赏识。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他出师时已在附近小有名气。1920年,年方24岁的于八从“华庆”班学成师满,回到家乡后就自己扯旗拉杆儿,将绛帐、上宋及毗邻的眉县等地的艺人们组织起来创办起了“铜锣会自乐班”,他担任班主,既当导演、教师,又专事坐鼓,排演了几十个折子戏,逢年过节婚寿喜庆及葬丧白事,受雇演出,深得群众喜爱和好评。他戏班演出时,群众不光爱看戏演得何等精彩,更喜欢看他坐鼓时的潇洒英姿。

  1922年夏收前,于八率“铜锣会自乐班”赴甘肃天水一带应邀演出,原本说好只演5天,谁知他们的戏一开始,就停不下了,这个村叫,那个村请,几个村为了请戏班还发生了争执,没办法,他们只好留下来巡回演出。眼看到了关中地区搭镰割麦的时节了,可甘肃天水一带的麦子还未泛黄,当地群众留住不让走,于八心想着再演几天回去割麦也不迟,就又演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演完戏回家,才知道铸成了大错,误了夏收时节,自家的10多亩麦子未及时抢收,偏又下了几天连阴,麦子全烂在地里发了芽,颗粒无收。老父亲为此差点儿气死,瞎了庄稼,这农民是最大的耻辱,没脸见人,一气之下,老父亲向于八发话:“焚毁戏箱,解散戏班,从此不准再唱戏,否则,别进于家门!”瞎了麦子,本已让于八悔恨不已了,现在又要焚箱散班,这更是上加霜,但如不听从父命,岂不落个不忠不孝之名,他思来想去,狠狠心对父亲说:“戏箱是大伙儿凑钱购置的,我不能一个人毁了它,可我保证,以后不参加戏班不再演戏了!”说毕,他走到铡刀前,右手执铡把,抬起铡刀将左手食指放在铡口上说:“敲板鼓全凭食指出力,我铡了这个指头,以此以后不再演戏了!”,说着手起铡落,“咔嚓”一声,将左手食指齐根铡掉……

  于八断指戒演的消息一传开,大家知道后都替他婉惜,可是不管戏迷们如何苦苦相劝,他就是硬着心肠不开戒。就在他手上的伤口刚好后不久,一些戏迷朋友约他同去太白山赶庙会,百十里的路程,他们紧走慢赶到了太白山庙会上,已是掌灯时分。庙会上请了自乐班来助兴,可自乐班里缺少个坐鼓的,戏开不了台,正在为这事发愁,有人见于八来了,忙向庙会会长推荐于八坐鼓,于八向人们说明了原因,他曾向父亲立过誓,不再敲鼓演戏了,戏迷们苦苦相求,并保证不让这事传进父亲耳朵里,于八见大家言词肯切,再说没有坐鼓的,戏也难开台,俗话说“宁肯挣死牛,不让打住车。”于八就咬咬牙,扎好势坐上了鼓位,虽然手缺一指,他便用三个指头捏了鼓锤,功夫丝毫不差,刚敲了几下,谁知自乐班里的那个板鼓竞经不起于八的敲击,只听“叭”的一声板鼓正中心被打开了一个窟窿,这一下板鼓用不成了,怎么办?会长急忙差人到山下别处去借,直到把板鼓借来,开戏时天都快亮了。

  于八“断指戒演”两年后,老父亲去世了,戏迷们又劝于八开戒演戏。其实,于八根本不用劝,因为他心里太爱演戏了,压在他心底的“戏情”再也压不住而喷发出来,他决心重新组建“于八戏班”。西安有家民间秦腔剧社来到绛帐演出,演员表演严重失误,又犯了当地的禁忌,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当时砸了戏台赶走了演员,戏箱也被当地的绅士给扣下了,后来经人说合,那个剧社将戏箱折价处理。于八得知消息后,就联系了朋友筹足了资金买下了戏箱,并正式将戏班定名为“于八剧社”,人员也由以前不足20人扩大到40多人,他又招收10-15岁的学员来培养,以师带徒,为剧社的发展壮大培养了后继人才,如后来扶风县的名演王志忠、朱怀、李建玉、张宏中、白忠芳、赵彦芳等人都是“于八剧社”培养成长起来的。

  “于八剧社“从成立到解放初的20多年间,先后在本地及周边县区,远至甘肃、宁夏等地演出了无数场(次),演出的秦腔传统历史剧目有《三娘教子》、《五典坡》、《放饭》、《白蛇传》、《断桥》、《拾玉镯》、《探窑》、《周仁回府》、《蝴蝶杯》、《杀庙》、《大报仇》、《黄河阵》、《游西湖》等100多个,使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的群众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染、教化与薰陶,也享受到了无尽的欢乐。

  解放后,扶风县人民剧团成立时,于八将他的戏箱和演员大部分给了县剧团,一少部分给了以赵蔚为首的绛帐业余剧团,他本人频繁穿梭受聘于各剧团,其中给绛帐业余剧团司鼓助阵次数最多、时间最长。除了坐鼓外,他还为各剧团做导演排练剧目,行迹遍布扶风、眉县、武功、凤翔、麟游、宝鸡,远至甘肃天水等地。经他导演的剧目在宝鸡地区会演中获奖者居多。

  1961年于八老艺人因病去世,终年66岁,安葬时,绛帐、上宋及周边地区的戏迷们手执社旗、吹打秦腔乐曲,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以此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民间艺人!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