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风居住的街道唯美散文

发布时间:2022-06-13 20:54:00

  还没到丽江之前,我就从电视里看到了丽江古城的模样。电视里出现的山、黑龙潭、古老的房子及小巷,还有许多关于纳西族的传说,组成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2006年9月25日傍晚到达丽江,我站在深秋的夜风里,觉得自己一不小心,走进了唐朝一首诗歌的境界,是李白的?还是杜甫的?不,我想都不是的,因为李诗浪漫豪放,而杜诗哀怨悲切,都不适合这里特有的舒适悠闲。

  沿街进城去,最先看到的是一条水,水流沿着街边走,很缓慢的,到了这个门槛,又绕到那个门口,穿墙进院,忽肥忽瘦,街道停顿一下,水也乘机歇上一歇再走。听导游说,整个古城有三条水环绕,分别是东、西、中河,水从北面黑龙潭流下来,甘冽洁净,往往看到水中游动的影子,才感到小鱼的存在。

  古城的路也挺调皮的,好象有意与人捉迷藏,这儿弯一下,那儿曲一截,每段道路截然不同,走了这一段,下一段路是什么模样呢?叫你难以猜想得到,然而,哪怕古城是个迷宫,只要你顺水或溯源走,就能走出古城——古城像一片叶子,三条水如三道叶脉,从外面流进去,在大大小小的街道玩够了,才依依不舍地流出来。

  水边坐着洗菜的人,行动悠闲得很。也有一丝不苟地洗毛笔的,洗得那些羊毫或狼毫都要变成水了,然而他们却说:“洗得清,才能写得好。”这是些慢条斯里的“老东巴”。

  也有有一下没一下地洗手的,还有什么也不洗的,就蹲在水边说话。最好看的莫过于姑娘撑着小伞袅袅婷婷地从小桥上走过,为古城平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小桥流水美女,一幅浓郁的丽江风情画。

  晚上住剑南春宾馆,是国务院港澳办预定的。

  从一条狭窄的小巷进去,原本以为宾馆不大,然而进去以后,却见回廊曲折,庭院曲通,幽径处处,古朴雄浑,环境十分雅致。

  我在飞机上听到一个珠海到丽江度假的女孩子说,丽江的旅馆是常常没有空房间的,尤其是国庆节长假期前,弄不好会有天作被地作床露宿的可能,而能够住上这样的地方,一种温馨的暖意涌上心头。

  第二天是个难得的晴天,阳光是慢条斯里的,一缕一缕地落到树叶上,树叶还在睡意的朦胧中呢喃似的;阳光到了古老的瓦脊上,瓦脊下,一些小鸟伸出头来,看着我们走过,又缩了回去,再也没探出头来,或许是伸过懒腰后又睡上最后的一觉。

  阳光照到了古城的墙上,我看到晨风中微开的窗口晃动的身影,这是纳西族姑娘,她们刚梳洗了,正对着镜子戴着纷繁的饰物。她们的穿着体现的纳西族的特色:黑衣盘头,身穿百褶长裙,肩绣日月图案,背披七星羊皮——“肩挑日月,背负七星”的服饰,象征着纳西人起早贪黑辛勤劳动——这个“披星戴月的民族”虽然辛劳,但穿着上一点也不马虎,并没显出生活中匆忙、潦草的痕迹。丽江的早晨是精采的,当阳光像泼水一样落到长长街道的时候,它照亮了一串青春的脚步,成排的女人长裙飘逸,丁丁当当地从街道上走过,美丽的眼睛向着前方,脸上浮着亲切而动人的笑容。

  我们到四方街的时候,那儿早已聚集了一群女人,她们都上了年纪,腰像水桶粗了,脸上的皱纹笑得像一朵菊花,很自然地融入到丽江古城中去,她们不失为丽江的景象:手拉手地围成一个圆圈,热情唱歌,欢欣跳舞,好象完全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风是悠闲的。

  进入古城时,风是很急的,但在小巷里走上一会就迷路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这座古城依山势而建,地势蜿蜒起伏,房屋随地势高低组合,大街小巷随房屋转弯抹角,风要向前走,得看清楚细枝末节的地方,得摸清古城的脾气,它注定是走不快的。古城的路是四通八达的,没有死胡同,虽然远远看,以为没有了路,到了面前,一条新的路又出现在前面。

  走的街上,临街的门或者窗,吱呀地推开了,声音响得很长,韵味十足,这些屋子是用来做买卖了的,里面的物品十分丰富,皮制品、茶叶、银器、本地的、外地的、吃的、用的、仅人观看的工艺品,应有尽有。

  巷的路面,铺着青石,它们被岁月和鞋底打磨得光溜滑爽。

  街的一头,有一块写很有气势的牌坊,上写:天流芳,意思是:读书去吧,再去是空阔地带,往前二十多米,又有牌坊,写着:拟于王府,是说过去这儿最高统治者的木府像皇宫一样华丽,这牌坊对面,猛然冒出两只高大且有些年头的石狮子,不用说,这便是旧时木氏土司的王府了;

  出了王府再走,便又是些普通人家,间中有些想是大户人家的,门上挂着铜环,有客人来,手在上面拍得啪啪响,很远都听得到。从外面到这儿的人太多,偏僻一点的小街都挂着旅店的牌子,这旅馆的布置都大同小异,一进门便是一个庭院,四周环绕着客房,庭院里种着一些花草,什么花开了,从墙上探出头来。引得很多相机从每个角度摄影。哪个客人在窗口伸出根竹竿,来晾些花花绿绿的湿衣裳。行人路过小巷时,有可能水珠滴在头上或脖子里,凉凉的让你吃一惊。这时抬起头来,望见一个姑娘莞尔一笑,脸上是歉意和羞色,我还能说什么呢?这些大街小巷是四通八达,像一张多结头的网,走着走着最后竟串到一块去了。由于水气的滋润,一点也没感到晒的。街边不时出现一些石凳,两个老头子嘴对嘴碰到一块,他们用一根火些点燃了三支香烟,然后坐在石凳上说话,突然一齐笑起来,脸上皱纹纵横,像一张蜘蛛网,不知他们在拉家常,还是在说着小巷一样曲折的故事。

  从古城走出来,看着那灰墙灰瓦的院墙写着沧桑,透出浓酽的民俗民风,然而,这座古城是大地震后重建的。丽江古城建于南宋末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滇西北的茶马重镇和纳西族木氏土司的统治中心,而在1996年2月3日大地震中虽然遭到损坏,但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还古城以原来的面目,但看着古城的一草一木,真的一点也感觉不到古城不古,只有十年的历史。

  在热闹的大街上,几个老太婆的行动真是悠闲得很,不过两三个转弯,却走了半天。

  导游说: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条条都是通向坟墓的,走得太快了,就是快进去的,所以丽江老人不喜欢走快。

  这就是丽江老人的哲学?

  在这个城市,似乎蚂蚁爬进砖缝里,从一块叶子爬到另一块叶子,也显得特别悠闲。

  我记起了一个月前过的那些无聊日子,那时我看过的那一出戏,和在戏里扮作护士的一个女孩子,她那摇摇的身段,雪白的素服,小小的加了黑边的自帽子,和那帽檐下面的甜甜的眉眼。

  到了古城北面的黑龙潭,北面叶子掉到水面上,慢慢的,在空中旋转着,像蝴蝶翩跹起舞,欣赏着自己水里的倒影。风是不大的,吹起一粼又一粼水纹,浅浅的,湖面上的秋深了,红红色彩倒映在水里,就像水里也长着一棵树。

  走在丽江的街道上,我不由感到这方土地是最适合悠闲的。这是一方与世无争的净土。

  晚上观看纳西古乐,现存的纳西古乐包括两套古典音乐,一套是丽江洞经音乐,另一套是白沙音乐,纳西语叫“绷石细里”。由于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纳西人民对古典音乐的钟爱,许多在中原地区已失传的曲牌,特别是唐宋时期的曲牌,却在云岭深处的丽江保存了下来,十分珍贵,在这儿“出土”。丽江的古乐演奏,以“三古”著称于世,也就是古乐曲,古乐器,古稀老人。演奏起来,乐曲舒缓深沉。在这古意盎然的氛围里聆听古乐,会觉得古风扑面而来,杂念全消。

  夜里醒来,隐约听到歌声,一点点、一滴滴地从远处飘来,使我想起是从那种类似陶器的乐器吹出来的,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激越凄凉,时而雄浑高吭,我努力想听出她的词句来,可是终于听不出。打开窗,才意识到是风从后面的小巷过去,带着一阵阵声音——这风声,怎么那么像我今天晚上听到的纳西古乐?

  此时,整个丽江的街道,都是风居住的街道。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