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以我的母亲为主题的散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11:45:58

  我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腰弯背坨,满头银发像一样堆在头上,脸上的色泽和皱纹就像饱经沧桑的古树的皮一样,纹理清晰,而又粗糙坚韧。几年前,老人家骨折痊愈后便行走迟缓艰难,如今又患上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看着眼前母亲羸弱的身影,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往事历历在目……

  母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八岁时小舅出生后不久,外祖母病逝。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从此,母亲稚嫩的肩膀便扛起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家庭妇女的全部责任。十七岁与父亲成婚时,正处于初级合作社阶段,她勤劳善良,不管是地里的农活还是家中的琐碎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人见人夸。待人接物宽厚大度,在教养子女的问题上严格慈爱,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干练利落、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老人家当年的那种做事做人的风格,毫无疑问,对我们姊妹几个在以后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母亲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冬夜纺线的那些事,那时劳动力低下,一个工日只值几毛钱,很少有人家买布做衣裳穿,我们一家人的穿戴全靠母亲一个人彻夜不眠地纺线,从纺、拐、蒸、经、织、染、缝直到衣服上身,要经过复杂的过程 。漫长的冬夜里,母亲纺线的“嗡嗡,嗡嗡……”声成了我们的催眠曲,多少次半夜醒来看到母亲靠着墙角眯着眼睛还摇着纺车。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祖母让我和她一同承担琐碎繁杂的家务劳动。那时,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每年年终决算时都是“倒灌户”,是母亲的纺车与织布机给了我们全家的温暖和希望,使我们在煎熬中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回忆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吃大锅饭,我们一家八口人,每天只能领到只见菜不见粮的清汤,一日三餐,我和大弟常常喊着肚子饿要吃饭,母亲总是先把吃的让给我们。那时我们幼小无知、懵懵懂懂,只知道自己的肚子饱了就好,从未顾及过母亲吃了没有,现在偶尔想起曾经的少不更事就深感愧疚,真的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

  记得那一年,生产队的大部分麦子已经收割完毕,还有几亩豌豆未收获。几位妇女约母亲去拾麦子,我也跟着去了,谁知她们走到豌豆地边停驻不前,而是每人摘了满满一笼子豆角提回家里去了,看着母亲却迟迟不肯动手,幼小的我眼急了!经不住诱惑,我也摘了一手绢包住拿回家。祖母正在炉子上煮豆角,恰巧父亲刚好开完会回来,以为是饭熟了揭锅一看煮的是豆角,当时就非常气愤,不由分说提起锅就摔在了地上,并上前打了母亲一个巴掌。后来父亲又去乡上自首检讨,自动要求生产队扣除我们家五十斤口粮。那时粮食贵如金,祖父骂父亲吃里扒外,祖母骂父亲无情无义,只有母亲流着眼泪默默无语,代我承受了父亲的严厉的责骂。那时我八岁,只怨恨父亲太霸道蛮不讲理,却忽略了当时他正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们根本不懂党的章程和党在民众当中代表的是什么形象。似水流年,岁月改变了一切,时至今日我们做儿女的才明白了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正确的:他老人家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心目中的形象愈加高大,在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自从“豆角”事件发生后,我们家的日子更加艰难了,祖母每天去野地里剜野菜来填充我们的一日三餐,母亲管教我们比以前更加严厉了。六三年春天,小妹出生紧接着祖父病逝,生活的困难接踵而来,致使我家债台高筑。由于家境所迫,我上学也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九岁上学十岁停,十一岁才上小学二年级,仅仅上了一学期又停学了。就这样上上停停,停停上上,后来只好辍学回家帮母亲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再后来我就参加了劳动,每天五分工,大弟考上凤翔师范后,每学期十八元学费,在那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的时代,我们去哪里寻这十八元钱呢!父亲以身作则总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家里的大小事情好像从来不顾不管,性格倔强的母亲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大作用的人,为筹集学费而忧心忡忡。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母亲听说离我们三十多里路程的马场收购青干草,她很高兴,就吩咐我们利用学生暑假期、生产队放假时,并带领我们一同拿着镰刀、绳子和“玉米粑粑”去上山割草,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就啃一口玉米面馍。只记得我们起早摸黑大干了二十多天,才凑够那十八元的学费,通过这一次的劳动,不但缓解了母亲积压在心中的忧愁,而且增强了我们姊妹几个面对生活困难时的坚强信念,更重要的是培养提升了我们在以后人生道路上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

  说句心里话,我诚心地希望我的母亲永不年迈。母亲出生于平凡的家庭,又嫁到了平凡的家庭,为了两个平凡的家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老人家一生相夫教子、默默无闻地支持着父亲的工作。现在虽已耄耋之年,但是她的情操、她的言行以及她为人处事的风格,早已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亦渐渐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我必将以我母亲勤劳、善良、慈爱、仁厚的品行为楷模,并培育激励着我的儿女们将这作为传家之宝,代代延续,矢志不移……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