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抒情散文
韩愈在《师说》里给老师下了个定义,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一生中所遇到的老师就不仅仅是学校里给我们代课的老师了,而应该包括对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带来影响的所有的人、事或者经历了。四十余岁之前,我就遇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老师,他们都对我的成长和思想造成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节来临之前,为了表示我对他们的尊敬和感谢,我就特意写了这一段文字,以表达我真诚的心意。
一
我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在世时,我几乎没有不跟奶奶的时候。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几乎记不清妈妈的面容。有一年春天,我正在奶奶的炕上玩耍,突然,有一个扎着两个齐肩的麻花小辫,脸孔红扑扑,手持红缨枪的女人进了奶奶的房门。她把红缨枪放到奶奶房间的门背后,笑着向我走来,还把双臂张开,叫着我的名字要抱我。我吓得赶忙钻进了奶奶的背后。奶奶把我拉出来,说,“叫你妈抱抱你。”并强行把我塞进妈妈的怀里。这是我对妈妈最早的最清晰的印象。
奶奶对我的影响很大,远远超过了爸爸和妈妈。
奶奶擅长剪纸和纸扎。她剪的窗花栩栩如生。我记忆里的窗花有年年有余、鸳鸯戏水,有双喜图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花边的字。每一种窗花的线条都是那么细腻流畅,图案都是那么鲜活而有生气。奶奶的纸扎艺术也很高的。她扎的纸活很逼真,很巧,就像缩小的原物。她扎的最好的是四合院式的楼。楼的红墙蓝瓦用纸描成。楼的屋檐挑角甚至瓦当都历历在目宛若真楼。尤其是大小门有对开的门扇还能自由开合;有门锁,可以闩锁。厢房内有床有被褥,有桌椅。桌子上有茶壶,有茶杯。小巧逼真还能任意移动。家乡方圆二三十里的人都找她干活。她很忙。在我的记忆里,我每天都是在她的如豆油灯的剪影下睡着的,都是在她晨光的剪影下起的床。奶奶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很有名。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请奶奶去剪纸或者扎纸活。每当奶奶出门的时候大都会带上我。我除了玩就是帮奶奶画画墙,画画瓦。渐渐地,我就喜欢上了艺术。
奶奶信佛,遇到什么事情都敬佛。那年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奶奶就自己扎了马马、童男童女,准备了一些水果、点心,燃了香烛,跪在院子里念念有词。在祈祷,在祈福。奶奶很善良,爱帮助人,这也许与她好佛有关吧。如果有要饭的来到家里,她一定会给个馒头或者什么别的吃的的。有一年,我刚刚十岁。我本家大伯家大奶奶去世,他和我九姥去奔丧。爸爸和妈妈先一天去了。奶奶为了不麻烦别人,就让我用架子车拉着他们去。我本家在合阳路井的新民村,离我们家二十多里路,还要下一个一二里路长的大坡。平路我倒不怕,因为平时和弟弟常步行去十五里左右远的老外家,就是那下坡路难走,况且还要拉架子车,车子上还坐着两个老人。因为我个子小,当架子车的尾巴挨着地面的时候,我的双手就奔不着架子车辕了。所以,下坡时,我就用肩膀抗住车辕根部,让车子的尾巴蹭住柏油路面,磨着慢慢下。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我们才走到新民村村口。到这里,可能有行门户的亲戚看见了,我的几个堂哥就骑着自行车赶过来接住我们。到了大伯家,奶奶还不闲着,又忙着在灶房帮助烧开水。爸爸很生气。理由是奶奶是客人,这些活本来是主家的人干的。可奶奶说,主家忙,烧水的人又不在,总不能让客人喝不上水。
奶奶有许多故事。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我讲故事或古典,如杨六郎被困,甘罗十二岁挂相印,等等。到现在我还能背诵一些。“这山看着那山高,那山有棵小樱桃。哥哥担水妹妹浇,浇得樱桃红透了。卖了樱桃娶嫂嫂,娶的嫂嫂手儿巧,脚儿小,西瓜皮能纳袄,南瓜花钉扣扣。……”全是这些励志或者宣扬忠君、道德的故事或古典。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有一年,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好像是我奶奶的舅舅。他懂得奇门遁。那天早晨放学后,我刚一进家门,就被爸爸叫进了他和妈妈的房间。他简单地问了问我的名字,看了看我的手掌,就让我出去了。下午放学回家,奶奶专门叫住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山村。村里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为了让儿子出人头地,就把孩子送去上学。上学要过一条小河,没有桥,得趟着过。可是,很奇怪,每次回家别的孩子都会双腿泥水,可他儿子却双腿干爽。妈妈很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儿子不说。妈妈就尾随孩子去上学。在小河边,她看见儿子被一个早就等在岸边的白胡子老头背着过了河。等到儿子放学回家了,妈妈就问儿子为什么那个白胡子老头只背他而不背别的孩子?儿子没有办法就说了。“那个白胡子老头是当地土地爷。他说我是文曲星下凡,他把叫我老爷。他不让我告诉你这些,怕你宣扬出去。一旦宣扬出去,土地爷就会被天庭处罚的。”妈妈知道后,就很骄傲,逢人便说儿子将来会当大官的,是文曲星下凡。谁再欺负她,将来,就会叫儿子收拾的。从此,白胡子老头被罚进了天庭做苦力,再也不来背他了。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也要趟水过河了。儿子很生妈妈的气,从此就一病不起终于死了。妈妈很后悔,就把他埋在了河边的地里。之后,还发生了许多事情,儿子重新托生,也终于成为了宰相,但都与他妈妈无关了。讲完故事,奶奶就给我说,早上算卦的事不要告诉别人,算得再好也要好好努力,不要骄傲。骄傲的话,算得再好也会不灵的。其实,我并不知道给我算了什么,但奶奶的话确使我知道了内容的大概。我牢牢记住了奶奶的话,从此就谦虚做人。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一名不文,但我却在单位或小区获得了不错的人缘。
奶奶的脾气很不好。据爸爸说,奶奶对他很严厉。有一次,就在他已经十八岁的时候,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奶奶还迈着小脚拿着扫帚赶得他满村子跑。小时候,我也领教过奶奶严厉的教诲。记得五岁左右的时候我迷上了用纸折钱包。折好后,就把白纸当成钱装在钱包里。不时取出来装进去,幻想着去小卖部买来了洋糖、点心还有纸笔,乐此不疲。到了傍晚,小姑给奶奶说她的十块钱不见了。那时候的十块钱是相当大的,能卖许多东西,比现在的一百元还值钱。她怀疑是我拿的,因为她见我老在摆弄钱包。她从我手里骗过钱包,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是奶奶就问我了。我说,我没有见到姑姑的钱。说实在话,那时候,我对钱还没有一点概念呢。奶奶以为我撒谎,就狠狠地在我屁股上打了几下,边打边说:“小时候都这样,长大了还不做土匪!我委屈地大哭起来。后来,姑姑在她夹鞋样子的画册里找到了钱,这才知道冤枉了我。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后来,我上了高中。由于家里穷,上不起灶,我就背馍吃。在我上高三的那年七月,寺前镇过农资交流大会,爸爸上会时顺便来看我,给我带来了包子和七元钱。我花了两元钱,在交流会上看了杂技、马戏,吃了点油糕。剩下的五元钱,我就在灶上卖了饭票。大师傅没有看清,给了我十元的饭票。那时候,一个正式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二三十元。这十元对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悄悄地把饭票带回宿舍,心如撞鹿,很不平静。下午,我出去散步。在乡村小路上思忖着这多出的五元钱。我不想交出去,因为我需要这五元钱。我想多多享受灶上的饭菜,虽然一份菜里也只是薄薄的几片豆腐和肥多素少的肉,而且仅有的几片青菜还满是腻虫。但这比起我的醋调青辣子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但,我又怕它惯坏了我,就像奶奶说的,小时候都这样,大了还不当土匪去。如果那样,这一生就算白活了。我在权衡,我在斗争,好几天都不得安宁。终于,在一天下午的散步中我想通了。我把那五块钱的饭票还给了大师傅。还完饭票后,我轻松了许多,还有些许的快乐和兴奋。
一九八零年前,是公社化时代。我们的口粮大多是红薯,连包谷都很难吃到。要吃到白面,那就要等到过年或者家里有事待客,或者去行门户吃席。奶奶是长辈,还经常帮人家剪窗花、扎纸扎,所以经常有人给奶奶送好吃的。或者水果,或者点心,或者千层白面烙饼。这些她都舍不得吃,都藏在土炕正上面的顶棚下挂着的小竹篮里。有一天下午,奶奶摘下她心爱的小竹篮,从里面取出一张已经干透了的白面千层饼,悄悄递给我。我想吃点心,不想吃千层饼,就顺势把千层饼扔给了奶奶,说:“我不吃。”奶奶哄着我,又递给我。我又扔了过去。奶奶这才怒了。她一把拉下我,让我站在地下,道:“你咋个给我说话哩?对大人一点礼貌都没有。你不会说不吃,扔啥哩扔。像这样子,长大了还能干成啥事情?!”我这次是愧疚地哭了,我知道自己错了。从那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犯过如此不孝敬长辈的错误。
奶奶对我的学习很重视。她见我喜欢画画,就让别人给我画了李铁梅的像让我描。虽然我没有成为画家,但却培养了我的艺术感觉。她见我爱看书,就迈着小脚到处为我寻找读书。虽然找到的都是《民兵连长》之类的杂志,但却养成了我读书的良好习惯。
奶奶终于在我十五岁那年走了。她走得那么从容,那么安详,那么快乐。我相信,那是她善良的回报。那天中午,她突然睡着了,姑姑他们知道她要走了,就大声哭叫。她又醒来了,说:“我坐着马车,走到了西头沟口。你爹在沟口接我。我听见你们叫我,我就回来了。说一说话,我就要走了。”她把死亡说的好像走亲戚一样。一会,她又睡着了,就再也没有醒来。
奶奶走了,可她却影响了我一生。她的一言一行到现在还在浸淫着我,校正着我,影响着我。她不仅是我的奶奶,还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道德老师。她将终生伴随着我向着善良、宁静、快乐前行。
二
哲民是我的本家叔叔,但却比我小一岁。虽然他小我一岁,但他在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却显然比我成熟得多。
我们从小就在一块玩耍,弹杏胡(核),扔沙包,踢瓦片,和尿泥做摔炮,逮屎克朗,甚至上房掏麻雀蛋,上树摘绒线花、杏子、桃子。有一次上树,他从树上掉了下去,还摔断了胳膊。他干什么都有计划,有办法。我在心里很敬佩他,从来没有觉得他小过。
他比我早上一年学。我几乎是跟着他的步子上完学的。我们一前一后从小学上到中学,到高中。在中学和高中,不论路近路远,我们都是相跟着走着去的。在寺前高中上学时,我们每周都要背着馒头、酸菜走一两来回。一处十五里,还是沟坡路。在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嘻嘻哈哈,不知不觉也就到了。有一次,我们聊着不知什么有趣的事情,我谈性正浓,来不及用语言描述,就用手来比划。他批评我说:“以后说话尽量用语言描述,不要用动作。这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好处。”我从心里信服他。就从那时起,我说话尽量克制自己不用动作,只用语言。我的语文成绩也因此有了长进。
哲民不仅学习好,而且还很关心政治。他还是我们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呢。高中放假了,他从当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我爸爸那里常常借来《人民日报》读。有几次我去他家找他玩,见他爬在吃饭的矮方桌上抄写中央文件,非常认真。我问他为啥要抄报纸。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此,我也学会了抄录。我的英语成绩很差,为了提高英语成绩,在高考前一学期,我专门用白纸定了厚厚的几个大本子,把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文、单词、语法甚至课后练习题都抄录下来,并把课后练习题一个不露地做了一遍。做完后,又仔仔细细地读了两遍。那一年,我的高考英语成绩达到了七十六分,比我此前的老是五十多分进步不少。那年,我考上了渭南师范。
他先我一年考上了四川大学,现在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里任职。据说已经是这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了。
他可以说是我的玩伴老师。由于我们离得很远,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我在此谨祝他身体健康,快乐幸福!
三
韩愈在《师说》里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的最高评价,也是对老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回想起我的老师,真正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为数甚少,但我的初中老师连茹雅却当之无愧。
一九八一年,我在澄城县醍醐中学上初中。初一第一学期,我考了全级第十一名,被分到了快班。快班里人才济济,我感到了无穷的压力。虽然能勉强跟得上学习进度,但还是觉得非常吃力。到初二第一学期,快慢班不办了,我又回到了原班。原来的班是慢班,课程进行地较缓。因为老师讲的我已经学过,所以,我骄傲了,放松了学习。谁知这一放松,我的成绩就一下子掉到了全班倒数第十名。我干脆破罐子破摔,以致到了初三第一学期我还是班上倒数第十名。
拉我成绩的是数学。从上学开始,我的数学就从来没有突破过六十分。连茹雅老师是我初三的数学老师,她把我抓得很紧,几乎每节课都要叫我在黑板上做一道题。这引起了有的同学的嫉妒,因此,班上的一位男同学还在课间的时候因此打了我一拳。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连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坐在宿舍门口织毛衣,我趴在一圈瓦堆上做题。太阳斜斜地照在身上暖洋洋地。我做完了题拿给连老师看。连老师说错了,让我重做。我努力地做完了,再让她看,她又说错了。这时,太阳已经躲到了墙后,我的肚子也咕咕咕地叫了起来。我实在不愿意再做了。我想回家。因为我实在找不出错误的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我就问连老师究竟该怎么做。她笑着说:“你是很聪明的,只是不用心。你再好好想想。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出来的。”她的微笑让我忘记了饥饿,感觉到了温暖;她的鼓励使我信心大增。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几遍例题,终于茅塞顿开,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很快地又做了一遍。连老师看后很高兴。她说:“你看,这不是做对了。如果我给你说了怎么做,你就学不到做题的方法了。”她慈祥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好了。回去吧。”我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好像路旁树木上的鸟儿也在为我高兴。在她慈母般的关怀下,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例题并逐一仔细地把课后练习题做了一遍。同时,我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在学习上也自觉、刻苦地多了。这一学期末,我的数学成绩终于突破了六十分达到了八十分。总分也赶到了全班前十名,应届生的第二名。第二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寺前高中。
第一年高考,我因为志愿没有报好落榜了。我就到澄城高中补习。由于水土不服经常拉肚子,感冒。有一次,我去街上买药,碰到了连老师。这才知道她在进校学习。她看见我面黄肌瘦的样子很心疼。“看你的脸成了啥咧,还不快回去看看。”我说,“吃点药就好了。”她着急了。“你这娃。身体要紧。没有了好的身体咋能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这,明天我掌柜(丈夫)单位的车到醍醐去,你不了就坐他的车回去。赶紧看一看。看好了再上学也不迟么。”我答应了。第二天,我请了假,准时赶到约会地点。她已经等在那里了。她亲自把我送到一辆白面包车上,并给她丈夫叮咛了再叮咛,要把我送回家。
此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连老师。前几年的一天,我给连老师打了个电话,并说起了以前的事。她说,她早就忘了。也许,对她来说,她对我做的这一切只是她教学生涯里对自己的学生做过的许许多多事里的一两件,在她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已。但对我来说,却是影响了我一生并且改变了我命运的一两件大事。她不仅教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增添了我做人的信心,而且还教给了做人的方法并给我做了道德的楷模。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连老师用她的道德和言行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儒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