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洞天
夏洞天是云和境内较有名气的风景点。
夏洞天该是一个溶洞吧,就象我曾经到过的灵山幻境,坐在车上,我这样想。
车到麻垟,朋友招呼我下车,这是一个小山村,几户农家,稀稀朗朗地散落在公路两旁,勤劳的山民正在收割梯田里的稻子,赤脚的孩子在田里窜来窜去,好奇地注视着我们几个外来者。
时节正是中秋,这是登山的好时光,秋高气爽,温凉宜人,尤其重要的是,这个季节,山蛇都已经入洞冬眠了,攀岩钻林的时候,无须担心会被突然钻出的山蛇咬上一口。山林多蛇,却大多有毒。
夏洞天藏在山腰里,从山脚通上去有一条古道,几代几十代的山民经过艰辛的劳动,筑成了这条小径。
踩着古道细碎的石子上山,俯瞰山涧的风情,当然要轻松得多,但访幽探秘的兴致最终把我们拉入了涧底。
秋水不大,缓缓地流着,象是一位娴静的女孩悠悠地在山涧漫步。透过很纯很纯的溪水,涧底的碎石历历在目,若不是溪水流动带起的细密的波纹,我大概会忘了溪水的存在,一不小心跨了进去。
沿着山涧往上爬,夏洞天就渐渐显露出了她的迷人风韵,一切都使我这个来自水乡的人感到新奇和兴奋。
两人高有一条浸水线,这是山洪暴发所能达到的水位,若是汛期来,站在高处看洪水在山涧奔流狂窜,想来是很有意味的,可惜现在不是,我只能在脑海里想象山洪的激烈与壮观。
涧底时不时有巨石挡住去路,长年的山洪冲刷,磨尽了这些巨石的棱角,光溜溜圆秃秃似和尚的脑瓜。两壁悬崖绝壁上藤缠树,树缠藤,夹着叫不上名字的山花野草,若是用画框框一幅回来,当是很好的风景画。许是山涧长年人迹罕至的缘故,悬崖上竟然生长着令花迷心醉的兰花,欣喜之余,我设法采了两棵,带回来一棵自己种了,一棵送给了一位爱花的女孩。
半山腰,临空横架了一座天桥,石块堆垒的桥身抹上了水泥,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天桥下一块巨石,似牛非牛,似龙非龙,聪明的先人在眼睛的部位凿了两个窟窿,蕴满水,恰是一双晶亮的龙目。许多年来,这双龙目一直深情地注视着山腰里的一座庙堂,庙堂里供奉的,就是传说中这条小龙的生母——龙母仙娘。
传说很多年以前,云和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一天,姑娘正在溪边浣衣,忽然,从上游飘来一个金蛋,伴随仙乐阵阵,祥云朵朵,姑娘此时如奉神谕,捞起金蛋吞了下去,从此就有了身孕,怀胎十月后,生下一条小龙破空飞去。小龙时时回来看望母亲,一次,当地的恶霸欲抢姑娘为妾,姑娘拼命反抗之际,恰逢小龙回来,见此情景大怒,运起法术,淹死了恶霸,把母亲背走。飞过夏洞天,见这里风景秀丽,就把母亲安顿下来,此后姑娘修道成仙,后世尊为龙母仙娘。云和的庙宇大多供奉这位仙娘,这和别处所敬的神很有些不同。
小龙所住的地方叫龙儿洞,在夏洞天上去几里,朋友说那是个很有趣的地方,深不可测,其险无比,本想去看看,惜乎时间不够,只能留待下次了。
庙堂里供奉着几尊菩萨,主神正是龙母仙娘。每逢干旱,山民们就上这儿祈祷求雨,据说每有灵验。别处都向龙王求雨,这儿却偏偏向龙母求雨,想起来,该是母亲受了人间香火,龙儿不能不报,况且龙母本是贫苦人家出生,心肠总比龙王慈悲一点,探究云和先民创造这位仙娘的心态,当有这一层心意在内。
绕过庙堂,就到了夏洞天。说是洞,其实只是山腹凹进去一块,象一口竖起的大锅。一到夏洞天,我就探头寻找,朋友看出我在找夏洞天题名的石刻,笑了笑说:“没有的,不用找了。”
夏洞天一无可看。倒是它外面的瀑布,不愧为整个夏洞天景区的精华。
从十几米高的山崖柔柔地泻下一匹透明的丝绸,无声无息地注入下面的深潭,满了,溢出去,沿着山涧往下流,滋养了麻垟的山民。因两旁山林的映照,瀑布呈现一片青绿,正是朱自清先生曾经描写过的梅雨潭那样的绿。但据报道,梅雨潭因游人蜂拥而至,污染严重而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么,夏洞天比之梅雨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其实,世间的风景大多是文人首先发现的,然后作文讴歌,铭刻人心,成为人人心中向往的绿地。在云和,我每每有这样的感叹,这里的自然风光并不逊色,只为缺少人文的积淀,这里的山水就产生不了具有号召力的声名和影响,许多的佳山秀水只能在山林间沉寂。
但也因为如此,我才能看到一个完全未经妆饰的夏洞天。
除了一径古道,一座天桥,一条小龙,一间庙堂,这里的一切都是纯天然的,古道、天桥是为了通行便利,小龙、庙堂是山民们情感的归依,除此之外,这里几乎看不出人类活动的痕迹,这是夏洞天质朴和纯真的韵味所在,如果声名一显,游人纷至沓来,天长日久,夏洞天亦将失去往昔的风韵,其命运就象仙岩的梅雨潭。
好在这一天还远未到来,于是,我可以自在地为这里的每一块怪石编一个离奇的故事,随心所欲地为这里的每一处风景起一个荒唐的名字,那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自惭和感叹,在这里是完全不必的。用句时髦的话说:“我可以让心灵休息,而只让眼睛去感受。”
可惜,这样的山水,现在无论如何已经不多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赶走了几多美景,几多诗文。
如何,我们才能多留下几个夏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