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一棵桑树的归处

发布时间:2022-10-18 14:27:34

  我住在五楼,走上阳台,俯首可见楼下一棵桑树,形如巨伞,撑起在小区绿化地带的边上。

  和桑树隔一条通道的对面车库里,住着一个老奶奶,她是桑树的主人,也是守护者,大家都叫她阿桂婆婆。

  这个居民新村建造于九十年代中期,乡下农民买房入住的占多数,也有部分是拆迁户。小区的绿化地带一开始规划得不错,种了一些可观赏的花草树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不少小车,由于原先没建停汽车的车库,人们只好把车停在绿化坪上,也有一些闲不住的乡下老年人开辟出一块块地,种了青菜、蚕豆等植物,以致,整个小区的面貌变得凌乱不堪。

  春节前,社区发出通告,要求居民自觉处理那些违章事物,并告知大家,节后,小区内实行整体修饰改造,包括外墙全部重新粉刷,部分绿化地带改造成车位等。

  那么,楼下这棵桑树属于私自栽种的,显然要接受处理。

  我把此事告诉阿桂婆婆。七十几岁的阿桂婆婆,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深一道浅一道,交错纵横,写着一生的沧桑、忧愁。她少言寡语,摇摇头,走到桑树底下,抚摸着那大腿一般粗的躯干,喃喃自语,我知道她在唤她女儿的名字,一个被她对着桑树唤了八年的名字。

  她的女儿名叫雅静,是国棉厂的工人。雅静的爱人是市里人,他们结婚时住在市区老街上,后拆迁搬至此地。当时,他们的女儿菲菲已出生。那年春,上小学一年级的菲菲向同学要回十几条蚕宝宝,养蚕离不开桑叶,可是,城里不容易摘到桑叶,她妈妈找了好久,才在附近的小河边发现一棵小桑树,几天后,因为摘的人多,树上不见一片桑叶。雅静就利用休息时间骑了自行车赶往山脚边找桑树,可喜的是骑了半个多小时,拐过三个山道岔口,她终于发现了一小片桑树林,就这样,她每隔一天就要去摘一次桑叶。当蚕宝宝的食量越来越大时,不幸的事就在她去摘桑叶回家的路上发生了,她正要拐过第二个岔口时,一辆农用货车摇摆着冲向她,年仅三十三岁的雅静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阿桂婆婆扑在血肉模糊的女儿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办完丧事后,她恳求女婿带她去那片桑树林,一起挖回一棵大约一米高的桑树,栽在自家车库前的绿化地带,从此,她离开家乡,住进车库,一方面照顾外甥女菲菲,一方面守护、培育这棵桑树,阿桂婆婆每年都要给桑树施肥、除虫,这棵桑树长得枝壮叶茂,那些嫩叶养大了附近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的蚕宝宝。阿桂婆婆看到大家来摘桑叶,含泪笑了。

  晚上,我来到阿桂婆婆家门口,见她正弯腰端着一盆清水,细致地把水洒在桑树根部,抬头只见枝干健壮,相信春来后,又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年来,我已习惯叫阿桂婆婆为“桂姨”,我一连喊了两声“桂姨”,她才慢慢抬起头来,我看到了一张被哀痛扭曲的脸,脸上的皱褶里溢满泪水,我走上去,把她扶到屋里坐下,安慰她别难过,劝她放心,说:“到时他们来挖桑树,我会说服他们,留下它。”阿桂婆婆摇了摇头,说:“闺女,不麻烦你了,你早出晚归地工作,累的。”略微停顿,又颤声说:“菲菲也大了,谢谢你八年来一直关心我们。”我握着阿桂婆婆的双手,不知说什么好。环顾屋里,只见床边的柜子上端正地摆放着她女儿的灵位,墙上挂着雅静的照片,清秀的脸容,双眸干净柔和。记得那时的雅静和我很合得来,遇着两人都空闲,会在晚饭后出去散步聊天,她曾经告诉我,她是父母家里最小的女儿,有二个大她好几岁的哥哥,所以她是被父母和哥哥宠着长大的。

  春节期间,我和家人住在乡下。回城后,我就上班了,一有空忙着洗衣服、搞卫生,尽管心里惦记着楼下的阿桂婆婆和她的桑树,还是没抽时间去看看。吃过晚饭,来到阳台,习惯性地探身望向楼下,感觉视线里空白一片,绿化地带这边光秃秃的,那棵桑树呢?桑树去哪了?我惊叫了起来。

  我一边叫着一边顾不得换鞋子,冲到底楼车库前,“桂姨”、“桂姨”,不停地喊着。可是,阿桂婆婆的屋里一片黑暗,声息全无,我不禁泪水直流,回想那晚她说的话,原来她已经在做准备,她累了,她该回去了。隔壁的一个阿婆开门走过来,告诉我,阿桂婆婆是今天上午回乡下的,她的二个儿子都来了,和她的女婿、外甥女,一起把桑树连根挖起,并用柴草绳子包扎好,装在车上,阿桂婆婆抱着她女儿的照片,读高中的菲菲抱着她母亲的灵位……

  我伫立在原本桑树站的土地上,目光穿过夜色,一棵桑树渐行渐远……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