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经典散文

年的况味

发布时间:2022-10-16 14:52:10

  【1】

  期待已久的,在寒风里以最纷纭多彩的舞姿飘浮,在风的指挥下抖动着精灵般的神韵安静地落下,落在一个属于每片雪花在泥土的诞生地或是枝叶上的栖息点。然后,小心地抵御着阳光温煦柔滑的消融,瑞雪丰年。

  走在雪地,三九天的寒气从冰冷的手指、瑟缩的身体和衣领间灌入,冻得红扑扑的脸颊露出僵硬的笑容,这样的鬼天人们喜欢猫在暧暧的暧气房里或守着火炉品着一杯热茶谈天说地,可在年关的当口,我却在风雪里找寻年的况味。

  鼓楼的旁边,红艳艳的一片。花枝招张的对联,烫金的字;各种镶嵌着蛇年图案的福字;露空剪纸样的及时贴图;鞭炮、烟花炮;各种坚果、葡萄干等等,可我却找不到一幅满意的对联,这些都太过花梢,少了文化的底蕴,少了些许墨香和简约。总是想念父亲的字,不知是因它与我多了一份深情,还是不能割舍的思绪万千,确实非常喜欢父亲的草书。也许我不只是找寻年味,更是在找寻亲情

  寒冷遏止不了人们对年浓郁的热情和渴望。

  年关逼近,人们首先忙着打扫卫生,是一年一度最最彻底的一次全面洁净。突然想,过年,真好。逼着人们彻底清扫一下陈年的灰尘,整理一下琐碎的杂物,把每一个旮旯拐角都细细地擦拭一遍,将那些没用的东西清理出去,让一切都重新焕发着光彩,旧貌新顔。心情在这一次彻底的洁净里拂去了往事的烦忧,清空心扉上蜘蛛丝般的纷纷扰扰,梳理出整洁柔美的对年的期盼和愉悦。

  母亲的华发在染发剂的浸润下黑亮,头发的根部却难掩白霜。母亲非要给钱让妹夫早早在外面订一桌年夜饭。我们反对,觉得还是在家中好,随意热闹。妹夫说:“母亲老了,做不动了,又怕你们来了吃不好。”“现在平日里也吃得很好,简单点就行。”“你说是简单,那次不是摆满满一桌。”这时大姐自高奋勇地说:“没事,我早点来做。”

  我说:“唉,饭的事就这么定了,这会儿谁也不能走,给母亲打扫卫生。”我们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人多力量大,很快便窗明地亮,帮母亲把她那些没用的宝贝统统收拾起来,将柜子整理的有条不紊。母亲心疼地看着这也不舍那也不想扔,我们只好将那些不用的物件装进一个箱子,存放在她楼下储藏室,母亲这才放下了心。

  过年,真好。给亲情一个拥抱的机会。每逢佳节最为期待的还是亲人团聚。游子漂泊的心开始思归,平日忙碌间顾不上问候或是关照的家乡父老,平时淡忘的牵念和忽略压抑的情感,开始在心头浮动。不管多远,不管多忙,在举国欢庆的时刻,放下所有携手家眷挤进拥堵的客车,奔赴家的温馨。

  过年,总是忙乱而温暖,辛苦而快乐。一首“常回家看看”,牵动了亿万人聚少离多的思乡之情。假如不过年,我们何时才能找一个更好的理由放下无休止的忙碌,去看看远方年迈的父母盼儿女绕膝相伴望穿秋水的眼,看看孩子们期盼的目光里深藏的渴望。

  过年,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它让我们想起亲情,想起温暖,想起快乐,想起许多最美好的瞬间和难忘的时光思念,在年关里更甚,不顾一切地奔赴那个最早给于我家的亲人的家,共度一段快乐时光是一年的等待和心愿。

  家乡在年关里伸展出热情迎接的臂膀,漂溢着醇厚香甜的年味。

  母亲在门口的瞭望,能穿越万水千山,雪山河流,直指我们的行程。

  一天朋友说:他打电话给家乡的老父亲。

  他说:“腊月二十九,我们就回去了。”

  父亲:“地上有雪,小心点。这边太冷。”

  “冷,我们就不回去了。”

  “你们回来快五九了,不那么冷了。”

  ……

  看似几句简单的话,深藏着父亲的等待和牵念。怕儿女在路上辛苦,怕儿女在老家受冷,可那种深深的期盼,在字里行间跳跃。

  【2】

  年味,在家的上空荡漾,喜庆而浓郁。在炊烟里渲染,延绵不断。

  我的家乡在祁连山脚下。祁连山长年积雪覆盖,早有“雪峰映明镜,高山流清音”的赞歌。家乡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金张掖”之美誉。有西夏时期建造的大佛寺,卧着一尊举世无双的大睡佛。睡佛的佛光映照,这片贫瘠的土地随时代的发展而蒸蒸日上,日渐富裕安康。那年县城民乐发生六级以上的地震,这座相距不远的小城震感强烈,人们慌慌不可终日,好多人的家中加固了防震架。有人却说:千年睡佛安好,有什么可紧张的。细想小震不断的家乡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静好地矗立。也有人对游走在外的年轻人说:家乡多好,四季分明。冬天雪花飞舞却不会发生雪灾。虽然缺水贫瘠,但大地不会全然干涸,一条黑河千年奔流不息,或清澈或翻滚着泥沙汹涌。春寒料峭,吹绿了青青小草,吹着花儿如期绽放,虽隔三差五的风扬起沙尘迷雾,可渐暧的气温催促着万物生机勃发。夏日的景韵不比江南逊色,大片的湿地应用而生,芦苇荷塘相拥,苇花淡雅,荷花妖艳,野鸭戏嬉其间。秋色在一片丰硕里妖娆,高远湛蓝的天际无数的飞禽滑翔。为什么还要目光眺望远方,栖息在别人的城市。

  物质丰富的今天,年味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古朴的年味,渐渐地淡化。那种带着柴草烟味的面食已很少摆放在家乡的餐桌上了。孩子不再蹦蹦跳跳地唱那首:过年了,扫房了,油果子炸好放进老罐里……现代生活节奏,滋生了太多半成品或成品加工食品,人们不再自己亲自炸油果子,煮肉,卤肉等等,简单到买点成品就行,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觉得累。年味也渐渐地淡了。

  总能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只是简简单单地清扫、贴对联、贴门神、放一个两个的小烟花炮或鞭炮,帮着祖母炸油果子,包饺子,痛痛快快地玩,但就是快乐无比。八四年起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叫人好期盼,真成了节日文化盛宴。村社火队敲锣打鼓,从初四五开始,耍狮子,扭秧歌,唱小曲,走村窜户,热闹非凡。如今,时不时会觉得索然无味,总是希望有又希望无。不管希望还是不希望,都在眼前,好好愉快地过。这个传统的节日,还是更多的快乐、幸福和情趣。

  其实,想想《白毛女》上喜儿和父亲过年,两斤面一根红头绳,就已满足,简单的期盼,是那个饥荒年代最大的幸福快乐。历经多少年,我们沉浸在幸福里对幸福渐渐失去了敏锐的感悟。常有人觉得不快乐是因为天天都快乐着,常有人觉得不幸福是因天天都在幸福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和愉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幸福观。物质满足的幸福追求上升到了精神愉悦的幸福追求,这是很自然的事。物质满足的幸福感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觉是短暂的,而精神上的愉悦需要一定的条件,是相对长久的,是幸福的升华。

  有时想,幸福是否也会存在感觉疲劳,正如审美疲劳……

  【3】

  过年,血浓于水的亲情,如一杯浓浓的茶,如香喷喷的肉,如馥郁芳香的酒,爽口爽心。

  从腊月二十三接灶王爷的小年起,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都在过年的欢喜里。

  节前的亮化工程已开始,处处张灯结彩,那些绚烂的小彩灯挂在树上,那些结着花一样灯的彩树五光十色,年味正一点一点地浓烈起来。

  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在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在绚烂绽放的烟花下,在煕煕嚷嚷的人群间,在火树银花的街道上,在五颜六色的花灯前,在这绚丽多姿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欢喜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而悲凉的心境有着各自的哀怨和薄凉。

  原来节日是要有一种节日的心情,有一种与这节日的气氛相融合的意境。

  总是想起去年的正月十五,圆月高悬,烟花满天,四周是飘摇而上的孔明灯,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放飞的梦想,放飞的希望,放飞的心情,放飞的祈愿。其实,也放飞了快乐。那时,我突然很想放一张孔明灯,愿所有的亲朋好友健康、平安、幸福。那一刻我想着坐在病塌上的父亲,想为他祈福,为他祈祷!想到了亲情间的美好,想到不离不弃,想到永恒的爱,想到感恩,想让心中的美好和祝福随那张扶摇直上与月亮同行永不熄灭的孔明灯带给亲人,愿它如星辰的光,送达温馨。静静地看好多的灯就在月亮的周围飘浮,心想,所有的祈望都能实现吗?那夜的月很圆,却不是那么清澈,凝视着这喧闹的街市,带着些许凄迷、清冷,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自己:梦想很美,愿望很好,心意很诚,祈祷很真,但又有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梦多少愿确能心想事成,随心如愿。不管如愿与否,我在心中点一张灯,让这希望的灯不要熄灭一直亮着,温暖着、照耀着、陪伴着。在漆黑的夜晚,在寒冷的冬天,在孤独的行程,在最无助的日子,还有一张亮着的灯,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擦燃的火光,虽然微弱,它会照亮我整个心的世界,那是希望的光芒。

  父亲,我是在为您点燃这张心灯。

  窗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一夜无眠。

  正月十六,您却永远地走了。

  今年的年,年味是薄凉而清冷的,没有了婆家,没有了父亲……但我还是想鼓起勇气,打起精神,好好营造年的况味和喜悦,为着母亲,为着孩子。曾经祖父母、父母为了给我们一个快快乐乐的年,一年又一年可着心地制造着年的香甜的味道,一代一代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感觉不到年的味道。

  过年了,春来了。

  一个心愿,一份心情,一个梦想,在阳光下耕耘,在风里灌溉,在喜悦中收获,生发春天所有的希冀。

  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带着那硝烟的火药味儿,在空气里弥漫,这就是一种年味。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