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郊游.随想
(原创)金秋.郊游.随想
作者:谭晔
天高云淡日月明,五谷丰登满地金;
又到一年秋收时,忙碌乡村添游人。
夏的炎热在秋的拉练下退出了舞台,秋的凉爽在稻的舞蹈中闪亮登场。秋天,以成熟和富庶展示了诱人的魅力!
中秋刚过,又迎来了国庆小长假,有人出国看世界,有人跨省游名山,而我等,却只能漫步在厂区公路,穿行高炉烟囱,看钢铁世界、品钢花人生。于是,我也想找个机会外出走走,即便不能出国跨省,也要去看看郊外的秋景。
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我们长期生活在高温多尘环境中的产业工人来说,还可以消除疲劳、净化心灵、调节生活、增添情趣。旅游,在当今社会已成了一种新时尚。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与山水田园打交道,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所以,每逢有空,我都要到城郊去走走,在那里尽情的敞开心扉,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终于,在10月的一天,我邀上几个朋友,身披曙光,乘坐公交,走向了新余的城郊。
车轮碾碎了往日的疲劳,秋风把心绪吹到了天上,观一路风景,车水人流、一路繁忙。正值上班高峰期,宽阔的马路就像被堵塞的河道,挤得水泄不通。人声在晨雾中喧哗,笛声在空气中争鸣,街道似乎被挤得变形,高楼被挤得向空中延伸,进城的公交,就像打爆米花的机器,也快要膨胀。上班的、上学的、赶集的都在抢时间,老头、老太太有觉不睡也来凑热闹,他(她)们老当益壮,抢占了公交,让学生娃站在了通道,让上班族骑着毛驴去你追我赶。很快,城市里就像我上班的地方,空气燃烧、尘埃飞扬!
好不容易离开了都市,我徒步走进了旷野,这才觉得天地宽阔、心胸坦荡。
金秋的早晨,溪流生白雾,草尖挂露珠,柳蔬芙蓉艳,松黄白鹭明,好一片田园风光!
我踩着一路的清凉走进了千亩稻田,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一道道金光从天而降,像锦缎似地铺满了大地。阳光下,稻子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都撑弯了腰,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这又长又实的稻穗,我似乎看到了我们的祖先脸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和智慧开垦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耕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我似乎又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把知识变为了私利和金钱,而我们的农业科学家却把知识变为了果实,他们不图私利,无私奉献,呕心沥血,风雨无阻,在田间地头潜心钻研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以前田多人少还有人挨饿,如今田少人多还有许多人营养过剩,这足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更要感恩那些为了国计民生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
一阵秋风吹来,我从联想中醒来,闻到稻香阵阵,于是放眼一看,只见千亩稻田腾金浪,我的心,也随之汹涌澎湃。
带着一身的稻香,我们走到了一个林荫笼罩、树木环抱的村庄。
刚到村口,就看到许多房檐下挂满了一串串鲜红的辣椒干,像春节的喜炮。
走进村里,只见水泥地上、草坪上、阳台上、房顶上晒满了东西,金灿灿的谷子、棕褐色的油茶子、油光发亮的豆子、橙黄的花生......,一片接一片的,像村姑拼出来的绣花图案,耀眼夺目、迷人心魂。晒秋,这是秋天农村的一大特色,也是秋天郊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城市走向了立体式开发,而农村却早已立体式的利用了空间。农民,是不会浪费每一寸土地的,自然也就不会放弃每一寸空间。不仅如此,他们还学会了整合资源,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
在新余的许多乡村,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之前就开始了新农村建设,一栋栋琉璃瓦房立地而起,一根根自来水管把山间泉水引进了厨房。“住在山水间,打浴用矿泉。"像这样的乡村不仅有昌坊、下保、白沙,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去过的地方。这些乡村农庄,环境宽松,资源丰富,风景优美,虽不及婺源农村的古朴,但也足以超越城市里的别墅群。如此环境,怎么不令人向往!
以前农村人开后门也得进城,如今城里人一有空就跑农村,这并非是非颠倒,人就喜欢图个新鲜热闹。何况,如今城里人口密集,空间太小,连空气都得传递着品尝,而农村,天高地阔,青山绿水,天然氧吧,任你去呼吸大自然的精华。
看着农村秋收的美景和变化,想着城里和乡下,我们游览了几个乡村,观赏了几个果园,穿行了无数亩稻田,日出日落,终于每人扛了一大包的橘子,踩着落日的余晖,结束了这次郊游。
2015年10月21日谭晔写于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