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月夜
不知不觉,日历就翻到了五月中旬,时间,就在眨眼闭眼间,将人带走了好远好远。 时间就这么溜走了这多,却是啥事都没做成,甚感苦闷!怎么都觉着索然。信手取《唐诗宋词大全》再读,翻看到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一下想起很久没有看月亮了。居住在城市里,很难感受到月光的存在,不说那一弯新月抑或是一钩残月,即便是满月,比起都市的霓虹还是要暗淡许多,再是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少有宽阔的空间视野,所以我们便常常忽视了那一片如水的月华,连同它带给我们的诗意和浪漫。
时令已过立夏,过两天便是小满了,白昼渐长,晚上七时半许,天色还是没完全暗下。我很闲散地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天色,西面是落日的余晖,胭脂一般的红色,铺成长长的一条缎带,向上向下渐渐淡去,下面便是一带山影,暗色中溶入了晚霞些许微红,便象是成了透明的,没有了沉重的感觉。中天此时已有了稀疏的几颗星,在还泛着蓝意的天空中静静亮着,令我不由想起小时候常唱的那个童谜:“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白天看不见,夜晚在空中”。于是想起了很多和星星和月亮有关的往事。那么今晚的月亮呢?我应该出去到后山的山顶上看看久违的月亮。
我漫步来到后山顶,像是乘着图腾降落在这小山上,小山顶上是一片人们闲时锻炼休憩的园地。夜静谧,只听到树叶婆娑,昆虫鸣叫,还有轻轻的沙沙的脚步声。 抬头向天空望去,月亮便赫然在目了。今日是阴历十一,月亮只是八分圆的时候,却也似乎显得格外的皎洁,象是一个久被冷落的美人,因重被人注意而更精心地修饰自己。 天已完全黑下来了,远远近近,树木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分外清晰,在这不一样的夜晚呈现出另一种迷离的风情,似在诉说着另一种版本的故事,给人许多的遐想和回味。 月光如水一般泻了我满头满脸,将我整个包裹起来,我似乎听到了月光洒下大地的声音,清新冷洌。
我感觉自己如一叶小舟波澜起这如水的月夜,我轻轻地捧一手风,嗅了嗅,微凉及水,还有花草的香味。我缓缓地走, 静静地看。皎洁的月色,笼罩着万物,花草树木似已入眠 。各种虫儿不知疲倦不停的鸣叫着,演奏着夏天的交响乐。我静静地听着这大地永恒的曲子,忽然我感觉好像自己也是一只躲在月夜的虫子,鸣说着自己的故事。
在月光下我悠闲着,玩味着清晰的人与影,平时极少看到自己的轮廓,这样的影子,与白日里镜子中看到的影子有所不同。我以为,月光下的影子,要比白天镜子里影子,美而真实。黑夜里依然可以看到身影细微的变化,一举一动,都在月光里。浓荫密布的树影,在月夜下,愈加深沉,然而再亮的月光,也穿透不了它黑色的影子。所有的影子都充满神秘与传奇。走在斑驳陆离的树影里,恍如隔世。 从来没有注意到,浅夏的月夜这么皎洁,美好。夜空里弥漫着淡淡的花草清香,身着短衫,凉丝丝,地面尚还没有盛夏蒸腾的热气。悠闲的身心,沉醉在这静静的月色。贪婪呼吸着这潮潮的空气。走一会,闭目再走一会,眼前一片明亮,感觉格外清新,清晰。这样的月夜,即使闭目行走,也不会迷失。白日里的喧嚣嘈杂,白日里的许多不确定,白日里的许多,看似清楚的,却不明白,看似清晰的路,却处处容易迷失。 记忆中,深秋的月色很美,但不喜欢月夜里踩着落叶,不喜欢听碎叶的撕裂声。冬季的月夜,寒冷,多了几分凄清。思来想去,还是浅夏的月夜最惬意,轻松里懒洋洋。
溜达累了,坐在石上,陶醉于这初夏的月夜,梦幻与嫦娥一同奔月……据说清晨绿叶花儿上晶莹剔透的露珠,是月亮感动于星星夜夜不离不弃的陪伴而流下的眼泪,我也想在这夜里能沾上这珍贵的仙露。
脚下是满地月华,树下,月光透过枝叶的空隙投射下来,在地上画着大写意,人走进去,便宛如画里的一部分了,在这画中走着。月光下这个别样的世界,让我很自然地想起小时候生活了多年的老山,没有都市的喧嚣嘈杂,有的只是宁静,有的只是恬淡,有的只是人们能够溶入其中的自然与质朴。只是这样的老山在当今的现实里已不存在了!
这时我想起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不知古时的月亮是怎么个样子的,却知道如今的月亮就没有小时候的月亮那么明亮,如今的天空也没有小时候的天空那么清澈。正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及此,我宁静的心又多了层隐忧。 隐忧又能如何,只有无奈而已。 所幸的是,今晚月光如酒,那就姑且让我沉醉在月光下,来解心头之愁吧。同时,也让我借以敬故乡、敬苍天、敬大地一杯酒,敬为月亮写下优美诗篇和美丽故事的先人一杯酒,愿长夜里星辰绽放,朝暮有暖阳。
渐渐的,不知是眼迷离还是月朦胧,虽仍有起伏不断地虫鸣,虽仍有触手可及微凉的风,还有那淡淡的草木味和柔柔的花香,我却好像已然进入一幅梦里的画图……
夜渐晚,难得这样一个怡然的浅夏月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纵有千般不舍,也还需作别。我对着夜空的月亮星星,对着大地,道了声晚安!然后移足缓缓向山下走去。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