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物散文

鱼打滚

发布时间:2024-09-02 18:27:53

  鱼打滚(散文)

  ——白马湖畔乡土美食菜肴全鱼席趣谈

  金矿

  所谓“鱼打滚”,就是这桌菜的原料都离不开“鱼”。这“鱼”也包括统称的鱼类,还有虾、螃蟹、甲鳖,都是渔村的特有土产。早年渔民家庭虽然特别贫困,但每家办大事都会用“鱼打滚”招待客人。特别是儿子找丈人,对上门的新亲和媒人都是请小有名气的厨师来做这桌菜。

  “鱼打滚”是水乡的一种珍贵菜谱,应该说要有上百年的沿袭。追根溯源,白马湖东岸说为了乾隆皇帝下江南制作的御宴就是“鱼打滚”,北岸南闸人说是张姓祠堂几百年的家谱菜,而西岸洪泽岔河人说得更离奇,说是祝英台家招待梁山伯的,都是传说,没有可考的文史资料。

  所谓“鱼打滚”,它是系列菜肴。包括红烧类、热炒类、清炖类、汤水类。

  红烧在白马湖一带的土语叫“熬”或“煮”,重点是“湖水煮湖鱼”,可是渔家绝对的传统菜。过去,渔家煮鱼很少放各种作料,但口味就是非常好。做法是这样的:原料是“一闹抄”鱼,就是对张捕来的鱼进行分类,稍微大一点都挑出来卖钱,而剩下的各类小鱼留在家里煮。里面有小鲫鱼、小盘皮、罗汉狗、小餐鱼等,一斤要称几十条。渔家连刀都不用,只用手把肠子挤出来,洗干净就可以下锅了。

  渔家煮鱼喜欢“头着走”,在每次煮鱼前先把上一次盛起来的一碗鱼汤倒进锅里,再放上两碗船边湖水,放一点豆瓣酱和生姜葱,倒几滴香油,烧个两开,看到鱼眼睛出来即可。然后再先把鱼汤用大龙碗装起一碗来,留到下次再煮鱼。这煮的“一闹抄”很好吃,小鱼无大刺,一条一口头,越嚼越有滋味,那种软卡小刺一咀嚼都碎了,一起吃下肚还补钙呢。那鱼汤经过无数次轮作,汁水很浓,夏天都有鱼冻子。

  白马湖边还有一种煮鱼方法,就是毛豆粒子煮白条。白条鱼头小,身段长,肉细嫩而可口,通常不需要大咀嚼,用渔民的话说不刹口,就剥一碗嫩毛豆粒子搀和着煮,煮这种鱼不放多少汤,这样豆粒子更加清香,而鱼的口味也更加鲜美。其它的红烧菜还有乌鱼段烧蒜苗,渔家通常把它叫“大菜”,意思是最实惠的主菜。乌鱼是食肉鱼类,肉粗吃在嘴里有咬嚼,蒜苗也是一种坚实的蔬菜,加之有荤味去腥,大块的吃,下酒填肚子不容易醉。

  热炒类主要菜是荸荠炒乌鱼片,一盘鱼为半斤荸荠,去皮切成薄片,乌鱼也切成薄片,混绞在一起用急火烹炒,最好再放点白抽酱油和白醋,盛到盘子里色彩是白的,很有晶体透明感,吃在嘴里甜脆而不腻很是可口。

  还有俗称“二碗菜”的鱼圆子,可是渔家独特的手工活。不同于肉,只能用刀背斩笃。原料有青鱼、草鱼、鲤鱼或鲢鱼,刀功到位后用香油、葱白、豆粉、鸡蛋、生姜调和,搅拌成粘糊状,然后制作成乒乓球大小一个一个下到滚开的汤锅里。煮熟后盛放进带醋和蒜屑的大碗,每人三小只,按人定量。有人说正吃到兴头上,碗里就没有了,俗话说“吃在碗里想到锅里”就是这个意思。这大概是渔家主妇吊客家食欲的绝招。有的人家会买一点猪肉同鱼肉混和,这样的鱼圆叫“中夹”,食客会感到圆子既嫩又有咬嚼。

  早年渔家燃料紧张,常规主餐都是“一锅头”。所以就有了在饭锅头上蒸与炖的知名菜肴。比较有名的有清蒸咸鳗鱼、清蒸胡头鲨。秋后的鳗鱼肥嫩,通过去肚杂洗净腌制晒干收藏,等客来再取出用温水泡软切成段子,放在饭头上清蒸,异常美味。清蒸胡头鲨的方法不同,而是把活胡头鲨鱼去肚杂洗净放在砂钵内,再加些作料清蒸,乘着热气用膳,给人以美滋滋的享受,有飘渺的仙境感。

  关于鱼汤也有几种,主要有乌鱼过桥汤、鲫鱼汤、鲢头沙锅汤、昂刺鱼汤等。其中所谓乌鱼过桥汤很简单,就是将抽过中段肉炒鱼片后剩下的鱼头鱼尾及中骨板做汤,鱼头鱼尾成了桥头堡。鲫鱼汤是野生鲫鱼每人一小碗,碗里是一条鱼。而鲢头沙锅是大鲢鱼头放进砂锅再敲进几块豆腐片,昂刺鱼汤又是一种保健品,可以祛火解毒养神。

  其它的还有几种,像小鱼锅贴、松鼠鳜鱼(把鱼外鳞煎成松鼠皮状)、焖黄鳝段、清炖甲鱼等都具水乡特色。除此之外,同类水产品的菜肴有盐水青虾、盐水龙虾、虾米炖蛋、韭菜炒螺蛳、哈蒸螃蟹等等皆能登上大席面。同属鱼打滚之列。

  外地食客都说“鱼打滚”美,咨询其制作方法。其实都是原生态做法,根本不需要多放调料,野味就是美的根。朋友,你到白马湖边来不妨品尝一下“鱼打滚”。看看究竟是什么美滋味?

  赐教处:江苏淮安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