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抒情散文

宅前老树

发布时间:2024-07-08 19:22:07

  老家的宅子前有两棵老榆树。相距不过丈许,树干是并列的,枝丫是交错的。据说是爷爷的爷爷栽的。树干象征夫妻,枝丫象征子孙。从远处看,夏天是绿油油的一片,冬天是抱成团的一簇。赋予它们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寓意,是祖宗的原创还是后辈的附会,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榆树的主人们,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隐藏在树冠里的家训。

  爷爷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按照老家的习俗,兄弟们分家后,老宅由他继承。他老人家自命不凡,一生中干过不少离奇的事情。其中,他与红军的一段交往史,至今都是我炫耀的资本。但他最庆幸的却是,在有生之年见到了我的身影。在他的呵护下,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半时光。说来奇怪,不敬鬼神的他,却很迷信门前的榆树。他坚信,能在人生的暮年,与曾孙相遇,全是托榆树的福。有他在,树就在。

  太爷是个颇有英雄情结的人,但不是一个持家的人。他有兄弟六人,在他的英雄主义情怀之下,团结的如同门前的树冠一样紧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经得起狂风吹,受得了骤打。在兵荒马乱的民国,他们始终不分家。即便我爷爷都已娶妻生子,他们也是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声音对外。太爷就是那个对外说话的人,他的二弟总管家庭财务。听爷爷讲过,那段岁月里,榆树每年都会长出很多的榆钱,他们十多个堂兄弟都有的吃。

  爷爷对树的感情没有那么强烈,但遵从父愿,一直保护着树的安全。二太爷的一个孙子,曾经想挖树。爷爷不同意。几经交涉,最后爷爷容许他在树边挖坑,但不许伤到树根。那时候,我已经是个小学生了,个头也一米有余了。记得那个伯伯挖的坑好深,只在坑沿边探了一下头,就吓得我不敢再看了。生怕掉下去后上不来。大概是感受到了榆树随时都有可能倾倒的危险,那个伯伯最终停止了挖掘。带着满脸的失望离开了。听人讲,古人有在地下藏宝的习惯。后来又听说,埋在地下的金银也有自动流失的现象。至于那次失败的挖掘,是因为信息有误呢,还是自然流失呢,从未听到过答案。后来,爷爷回填了那个坑,榆树逃过一劫。

  皴裂的树皮提供了最好的抓手,抱不拢的树干更能激发少年攀爬的欲望。只要爬到分岔点,凌驾于大人之上的感觉便有了。斜躺在一支坡度平缓的枝干上,做一个睡八仙的动作,那是相当的惬意。如果再高一点,挑两根踹一脚也不会摇摆的树枝,背靠着一根,脚蹬着一根,便能使屁股悬空。假如这些都玩腻了,又有足够的胆量,还可以再往树冠的外部移动一些。伸出手抓住一根紧急关头能把自己吊起来的树枝,然后分开双脚,各踩一根压不折还能弹起来的树枝,上下地晃悠,保准让看见自己的大人们心惊肉跳。

  除了自娱自乐,榆树也是我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那个小我两岁的本族弟弟,就经常爬上树和我商谈事宜。一个在邻居家的门前放哨,另一个在后面摘桃子,这样完美的行动方案就运筹于树冠之中。至于拆掉我家的自行车链条,找人做两把以火柴头为弹药的手枪,扳倒他家的肉臊子坛坛一起大快朵颐之类的,不怎么考验智商的方案,则不用上树,猎取一个眼神便已足够。倘若有了矛盾,那必须上树。一人倚着一根树枝,相向而立,指责对方不该走漏风声,害自己饱受责打。但这种抱怨时刻一般都比较短暂。说几句怨言,只为了发泄对残暴家长的愤怒,而非真的埋怨。宣泄之后,我们又会和好如初。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下手的对象就变成了车辐条和轮胎皮,做一把弹弓打鸟也能达到改善伙食的目的哦。抛弃自私自利的家庭观念,充分地实现资源共享,方可达成更高的目标。这才是兄弟之间的共识。何况,在祖先庇护的老榆树下,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三十年前,父亲把我家迁到了城市。临行前,老树不语。那是夏季,榆树是翠绿的,硕大的树冠就像一座青山,那么的沉稳,又那么的鲜活。

  八年前,我回了一趟老家。宅前树下,我无语。那是冬季,榆树是苍青的,脱了叶的枝丫就像思乡的情丝,那么的丰沛,又那么的无序。

  听闻,老宅已被新式的院舍替换。

  请问,宅前的老榆树可否安好?

  亩心振宇于乌市。

  2017.1.23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