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抒情散文

母亲的晚年生活

发布时间:2024-09-06 03:47:40

  父亲去世两年之后,在我的强制干预下,母亲终于来到县城与我一起生活

  母亲只有我这样一个男娃儿。我虽然有两个姐两个妹,但按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父母是不能长住女儿家的。父亲在世时,为了相互有个照应,都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依旧独自留守在老家。他们说,他们闻不惯城里的汽油味,乘不惯电梯。实在逼得紧了,就给我这个当儿子的扔下一句话:当哪一天有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随我进城。话说到这份上,我已无话可说。

  刚把父亲的后事处理完毕,我就向母亲提出要她随我进城。而母亲却向我摆出不能出走的诸多理由:办丧事借人家的东西要归还,秋来农作物要收成,家中的鸡鸭没法一下子就处理……理由多得让我都感到头晕脑胀。末了最后来一句:过年你老爸的魂魄要归家,总不能让家里冷冷清清吧?

  过了年,我又坚持让母亲跟我进城,母亲却又说,你姐妹们都要来拜年,按习俗,舅家和舅子家也要来回拜,都回城了,他们进哪里?母亲说得很在理,亲戚们总不能一窝蜂的挤进我那弹丸之地。

  母亲这一次进城,还是缘于她的一场大病。母亲曾经动过大手术的地方旧病复发,村卫生员的妹妹根本无法处理,只好来县城住院。出院后,没有专车护送,母亲是回不了老家的,这样她就顺理成章的住进了我那县城里的小窝。早在她住院期间,我就把母亲喂养的那些鸡鸭处理好,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在最初的几天里,母亲常常闹着要回老家。一会儿说她有几百块钱藏在某个地方,回去看是不是还在。一会儿又说她要去整理几件衣服回来,新近买的衣服总不合身。一会儿又说,客厅里开空调总不比烤炭火舒服,太闷。不几天,我就会回老家把母亲的衣服全部带回来,甚至还从老家拖来几袋木炭,这样母亲就可以在高楼上烤炭火了。尽管这样会熏黄房间,但比起母亲单独住老家的风险,这算不了什么。

  母亲看我们的态很坚决,她也就一心一意的留了下来。

  来到县城的母亲作息相当规律性,她虽然八十五岁高龄了,除了血压有些高,耳不聋,眼不花。每天清晨准时七点起床,在我和女儿还没有出门上班前,她就已经出门散步去了。她认识了周围几个讲侗话的老太太,大伙结伴去县城风桥上坐坐,拉拉家常用,倒也不寂寞。母亲的早餐会按时到某一小店吃稀饭,中午十二点准时回家吃午饭。

  母亲是不睡午觉的,一吃完中午饭,她又会出去与一伙老太太晒太阳,或到熟悉的某一家坐坐。我有一个嫂子来县城给孙女当陪读,她住在一个二十九层的高楼。每天,母亲都会走到那高楼下,母亲不会按电梯,嫂子就下电梯来接她上去,末了又把母亲送下楼来,每天都乐此不疲。母亲听说舅母也在县城带孙子,就嚷着要我带她“回娘家”。每一次去舅母家回来,母亲都是一脸安祥。

  母亲也渐渐喜欢上了电视,她喜欢看一些感情剧,不喜欢打打杀杀。她听不懂对话,但对剧情的发展推测却八九不离十。比如,一对男女坐在一起,母亲可以根据两人的坐姿,亲密程度,讲话语气及其眼神判定两人是什么关系,她甚至于还能猜出某某是某某的小三……母亲可是文盲啊,听普通话就像我们听英语,她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都有些佩服母亲了!

  母亲不会使电器,在妻子和女儿都不在家的日子里,常常是我负责煮饭,打开液化气罐,母校负炒菜。母亲炒的菜特别好吃,我吃出了少年时代的那种味道。

  晚上,母亲一般在九点准时上床睡觉。但上床后多半没有马上就睡,而是到处都打电话。她的电话无非就是姨家舅家和姐妹家,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女儿给母亲建了一个电话短号群,打多长时间都不要几个钱,母亲从此就乐此不疲。有时半夜起夜,都还听见母校在打电话……而如果我和女儿在外应酬晚归,母亲也能准确说出我来归家的时间……

  母亲虽然老了,头脑却是异常的清醒。

  母亲虽然离开了老家,但老家发生什么事,谁家的家长里短她似乎全知道。

  母亲虽然离开了故土,但离开的是身离不了的是心!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