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竹语,翰墨飘香
曾几何时,我们都曾做过那样美丽的梦,许下过那样真挚美好的愿望,不求得此生荣华富贵,功成名就,扬名立万,但求能美好清淡地度过一生,和温婉的风景相依,和柔情似水的人携手相伴,畅所欲言,做自己想做之事,交淡如清风的知己,喝浓淡亦可的清茶。
只是造化弄人,每个人都无法顺遂自己的本意,去真正过属于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你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你努力耕耘,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收获;你倾尽所有去爱一个人,却未必能令他感动。终其一生,我们都在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倒不如,过好当下的生活,珍惜当下的每一寸光阴,想做之事,就全力以赴,别问结果如何,纵是结果不尽人意,仍会留下遗憾,心中亦是没有怨悔。
有人执于名利,有人痴迷于情爱,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亦有属于自己难以放下的包袱,都说人生有三种境界:“拿得起,放不下;拿不起,放不下;拿得起,放得下。”都说唯有拿起过,才能真正放下。可放下却又是如此艰难的过程。也许我们都只是凡夫俗子,无法如那同朵清净之莲,不沾染尘埃,亦是抛舍七情六欲,做到清心寡欲,但或许,我们可以学着如几节翠竹,或生长于深深庭院中,或是生长在山林野外,历经风霜雨雪洗礼,看尽人情世间百态,依旧不屈不饶,高洁而挺直地屹立于天地之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读王维之诗,空灵寂静,一曲禅音,犹如天籁,余音袅袅,让人仿佛能置身于空旷的山谷之间,感受其诗中的画境,感受其山水天然之清气。而对于他而言,此刻幽居深谷,独自将心事付于琴弦,慢慢地拨动,与明月相照,与清风相随,无需同谁诉说自己的心事,那于指尖下弹奏出来的琴音,是清澈空灵如流水的弦音,缓缓流淌。那弹奏出来的,又何尝不是心灵的琴音。而王维,想必是同那几剪修竹,成为了知己的。
亦有竹林七贤,傲视权贵,隐于世外,把酒言欢,于幽幽的山林之间,与竹相伴,或是填词造赋、下棋对弈;或是抚琴作画,泼墨山水;或是把酒言欢,畅谈古今天下事。远离尘世的惊涛骇浪,洒脱不羁,不与俗同流,尽管他们的归隐,都带有几分仕途的不如意与失望,但这世间,又有谁能算得上是真正地放下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尽管一曲《广陵散》之后,曲中人散,但曾陪伴着他们的竹林,却见证了他们的友情,而竹林七贤,又何尝不是这怀有隐者之风的竹林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位一生宦海沉浮,命运跌宕起伏的才子,苏轼,亦是爱极了竹。命运给予他的,似乎都是风雨磨难,是颠沛流离,是嘲讽讥笑,而他却仍旧以一颗赤子之心来面对,豁达明朗,乐观而坚强,他从不曾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亦从未因世事无常的变化而放弃心中的追求,或是为世情所转变。他心中的竹,该是坚贞不屈,正直高洁的,亦如他的心,不畏权贵,慷慨潇洒,刚正不阿,怀有高风亮节。也正是如此,我们才爱极了苏轼,爱的不仅是他的诗词,更是他那颗赤子之心。
还有那居住于潇湘馆中的林黛玉,一生为情所困,除了宝玉是她一生的牵绊,她的知己,当是诗词与那满院清幽绝尘的翠竹。黛玉之身,毫无脂粉香气,她有着诗性之美,婉约、清秀,有着秋水之姿,明月之态,亦有着竹之高洁,诗之典雅。黛玉有着“潇湘妃子”之称,或许,她那满院的翠竹,便是用滴滴泪痕所浸染的,那翠竹清瘦而挺直,更添几分清幽飘逸。寄人篱下的她,或许,除了与她朝夕相伴的宝玉之外,除了诗词文赋之外,唯有那几竿修竹,才能知晓她的冷暖悲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于郑板桥笔下,于他的心中,竹,便带有几分傲骨与正气,不惧风雨,亦不惧世间沧海桑田如何变化。即便置身于狂风暴雨之中,仍旧紧紧地将根插在土壤里,绝不轻易地低头或是倒下。风雨愈发,愈是要坚韧顽强地生长。雨露阳光,都是给予这翠竹的最为丰富的营养。
竹为君子,有隐者之风,怀高情雅量,风清骨峻,坚忍不拔,装点了庭院的清雅,亦添了河山的秀丽。
如若今生有缘,也愿与那几竿翠竹,结下一段尘缘。或于某座简约别致的庭院,栽花种竹,或是于笔墨指尖,抒写几卷清苑竹语,随着翰墨飘香,在心田种下一竿竹,任它坚韧不拔,清幽飘逸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