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
沉
“沉”。甲骨文这样表示:一条河,牛羊牲畜被投到里面做活祭。牛羊被投入河水,扑腾,被水呛,坠入深渊。太极的沉,也是下沉,但赋予的内容更丰富。
生活中的沉与太极中的沉有何异同?怎样感知自己的沉?怎样感知别人的沉?
背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和背一个睡着的孩子相比,前者轻松,后者沉重。因为前者他是活动的,后者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不用力,自身重量带给扛的人很大压力。太极的沉是松下来后,自己身体的沉。气敛入骨,骨松肉沉,必须经过明理、苦练而得。
在练功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体会到沉。练习桩功能体会沉。用太极身法,心静,意到,气到,沉感。身体上下对拔,重心在脚跟,脚跟及脚内侧有受压感。这种受压,不是身体越下蹲越沉,是身体内部筋骨松,骨缝拉开,肌肉不带力,下沉,是自身的重力。沉的前提是松。如松肩,收胸骨,肩胛骨松开,两手如抱球在胸前,肘尖朝下,臂不用力,挂在肩上,手不用力,挂在腕上,自己能感到手臂的沉。尽自己所能使自己腰胯膝踝放松,同时脊椎骨上抻,身体被节节分家。沉在静态较敏感,难的是,动态中的保持。当一个人练出沉劲,只一搭手,还没用力,瞬间感到他手臂的压力,很神奇。
沉,通过自身、别人能被感受到。那么,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劲?练习太极为何要练沉劲?如何在推手、练拳中贯穿沉劲?
沉劲如同物理上的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与重量成正比。常理上,一个人越胖,越沉,越难以被推动。但为何多人同时推一个太极高手,却感到很难把他推动?一个人用弓步站、直立站,分别去推他,感觉如何?物理学上对重力的解释是一个竖直的力。太极高手在被推的时候,松沉下来,重心下降,身体前倾,重力因身体前倾而在身体的前方,接力状态,重心随听劲微调整不移圈外,并没有丢中。一个人直立站,容易被推;弓步站,推着就费劲。普通人站立时的重心高,不稳,重心下降,则稳当。冬天人们弯腰曲腿,在冰上小心翼翼走,也是为了降低重心,不摔跤。太极的沉劲,是让身体松沉下来,并非外形,是身体内部重心降低。是心静体松,气沉丹田,上虚下实,节节松沉,重心下沉,增加内劲。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习太极,必须练功力,沉劲是本,松是太极灵魂。练拳时,身体如同在水中,脚踩在地上,有阻力的感觉。如何使得练拳时有阻力感?我觉得,是松,是沉,是慢,是练拳时筋骨的拉抻,或许就是所说的带着劲打拳。练拳带有沉劲,能降低重心、稳固定式,使拳式保持正确姿势,每一个招式便是一种活桩。反之,打拳不思考,内在的感觉会荡然无存。
沉劲是遵循太极身法苦练而得,身体本身的力是拙力,蛮力。推手中对方没有松沉,僵滞点易被当支点推出。试想一下,推手中,你用一只胳膊的力量去推,和用全身的力量去推,有何不同?当然是全身力量大。怎样调动全身的力量?身体松沉下来了,推手中的沉劲,好比挂在墙上的一个包,你不论怎样换接触点,包的重力不变。倘若把人想象成一个包呢?推手时的接触点为包的挂点,人沉下来,重力竖直向下,你和对方外形上看是用手推,实际挂在对方的是整体重量。理论上能明白,推手中能运用却是另一回事,很难做到,须练松,才能沉。
太极讲究心知不如身知。心不知,身更不知,故此先要明理。疑问仍有太多,仍需不断感悟、体悟,慢慢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