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圆梦之旅5
游豫园
上海、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同时也给了我太多惊喜、九二年的初次来上海时,想象中的上海或是那一声“浪奔浪流”带来的风云岁月。亦或是近代谍战剧中尔虞我诈,再或是当代时尚电影中的灯红酒绿、摩登潮流、初次让我接触上海、是那「上海滩」电影里的、许文强影子印象很深刻。
——题记
如果你真正来过上海,一定发现其实这座城市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是那种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或者它不如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有着深邃的文脉,但我觉的这座城市在近代以及当代所产生的文化气息、却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各有特色。
而让这座城市更加美轮美奂的、我觉的是极致的对比,外滩它具有浓厚西欧古典风格的“万国建筑群”而黄浦江对面那一栋栋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却是展示新中国更加辉煌的一个实力展现、以过去旧上海滩形成鲜明的对比。
400年历史的江南园林“豫园”以及周边那些仿古建筑与外滩摩天大楼的对比;
是时尚浪漫的小资生活与弄堂里那些琐碎但却温馨的市井生活的不同......
总之这是一座对比极致的城市,虽然还是存在种种的瑕疵,但却依旧是让人向往的,已然可以用美轮美奂形容。
豫园始建于明代、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豫园分成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色,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豫园就在城隍庙后面,在此前,我九二年已来过豫园一次。虽然那一次只是自己来都游玩甚欢,却也深感遗憾。总认为自己当时的骑马观花式参观、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这次我是有备而来、查阅了大量有关豫园的历史背景、和资料。
豫园位于繁华热闹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隅,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到上海的人,总要去位于老城庙的豫园游赏一番。像上海这样高楼林立、高架道路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大都市里,居然完好地保存着一座清幽典雅的古典园林,这是难能可贵的。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它的主人叫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生于1525年,卒于1601年,父亲潘恩是明嘉靖朝刑部尚书。潘允端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后因权贵排挤,从四川右布政使任上退归故里。潘允端早在嘉靖三十八年就开始在住宅西面的院子里修建园林,退隐后,为侍奉老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悉心全力地营造私家园林。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豫园占地三十余亩,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华堂、内园六大景区。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设计精巧、布局细腻、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走进豫园大门,迎面而立是高爽宏敞的三穗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它的原名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取名为三穗,其意为“禾生三穗,乃丰收之朕兆”。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有5间大厅,屋宇宏敞。大厅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台经始”匾额。匾额下是当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豫园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园记》,扇上雕刻着稻穗、黍稷、麦苗和瓜果。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桧柏分植,景观颇广远,“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
三穗堂后面是一座双层楼堂,楼下是仰山堂,堂北面临水池,凭曲栏可以眺望对岸的大假山。上层为卷雨楼,如果在细雨中登楼望山,更是异趣无穷。池北的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它高约14米,由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堆砌而成,洞壑瀑泉,层峦叠嶂,气势雄伟,这是明代的旧物,出自当年江南最负盛名的堆石专家张南阳之手,一直被誉为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假山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400多年中,豫园景物时废时兴,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
豫园的建筑群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榭由一条曲径回廊连贯一气。向东则有著名的点春堂。著名作家老舍曾有诗云:
点春堂上拜英雄,堂外夭桃血似红。
昨日小刀今日舞,东风真个压西风。
清咸丰三年(1853)八月,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一举占领上海城达17个月。当时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将大本营设在小东门内的上海文庙,左元帅陈阿林设北城指挥部于豫园点春堂内,当年有一首民谣传唱:东校场、西校场,兵强马又壮。欲投小刀会,去到“点春堂”。它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现在这里还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用过的武器、钱币及颁发的文告等历史文物。
点春堂正中(中堂)悬挂着晚清画家任伯年得《观剑图》,任伯年曾参加过太平军,此画反映了作者对反清斗争的赞美之情;画两边是已故著名书法家沈伊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流粹精。
台正中壁上张贴郭沫若1961年游览豫圆时写下的诗篇:
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圆有史足千秋。1985年,点春堂被上海市政府列
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点春堂之南有会景楼、玉华堂等。玉华堂前面、环龙桥北首有高大的太湖石“玉玲珑”卓然而立。玲珑剔透,具有皱、漏、瘦、透的特点,石的上下布满洞孔,孔孔相通,如果在此石下端孔洞里焚一炉香,那么上端各孔就会喷射出袅袅青烟;如若在石的顶端倾一盆清水,下端各孔洞便会淙淙飞泻出水花,可称奇妙之至。玉玲珑是太湖石,石色青黝,高约丈余,石棱似朵云突兀,通体成万窍灵通,据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玉玲珑后有照墙,墙上有“寰中大快”四个篆字。据记载,玉玲珑以前镌有玉华二字,因天长日久,风华雨溶,字迹逐渐没了。玉玲珑乃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的镇园之宝。明朝著名诗人王世贞有诗赞道:
压尽千峰耸碧空,
佳名谁并玉玲珑。
梵音阁下眠三日,
要看缭天吐白虹。
豫园还有一罕见的奇景,那就是穿云龙墙。大型的龙塑盘桓于园墙之上,蜿蜒起伏,或卧伏,或翘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样的龙塑在豫园共有五条,最长的一条为卧龙,其龙头在萃秀堂西,而龙尾却在仰山堂西北,全长达56米,大有兴云作雨之气势。蜿蜒于园中的龙墙,巧妙地将全园30多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分隔成7个景区。
大假山后的卧龙,似潜伏深山;万花楼东侧穿云龙欲昂首腾飞,穿向云中;和煦堂西双龙举首挣抢一珠;内园蛟龙正卧墙睡眠。前面四龙的鳞片以瓦片作成,龙鳞竖起,以示精神振作;惟独眠龙鳞片以泥塑成,龙鳞伏下,以示处于休眠状态。在穿云龙头的口下,塑有一只三足金蟾,龙吸金蟾吐的精气,金蟾则饮龙的唾液,龙蟾互利共生。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发起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成了海上画派的滥觞。经过多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
豫园以她的鲜明的民族风格享誉世界。修复开放近四十年来接待了包括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主席卡斯特罗等外国贵客在内的一亿多中外游客。
有人说游过豫园也就不用去苏州看园林了、豫园这里已经包含了苏州所有园林的精髓。确实如此吗?也因为有此话让我这八卦性格的人、不但没有放弃苏州游、而是更加想去了、苏州、我马上就要来了、苏州无骨鱼与杭州糖醋鱼并称「天下第一鱼」还有周庄的「万三蹄」让我这个美食猫日夜思念、想到马上就能吃到、都忍不住留口水了、苏州、等我!
2016.5、12
写于上海
休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