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是比较不出来的
入职新公司之前,领导告诉我,我跟你说哈,我们这里另一个部门也有一个小姑娘是做新媒体的,还不错,你先看看她做的。
于是顺手便把号推给了我,刚开始运营的号,没几篇,但却可以看出运营者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对手。试想过多种可能性,我的思绪完全停留在如何去超越她的小算盘上,并为此也做了些准备,事后发现,短期的准备并不足以让你去超越谁,反而只会让你的内心更加纠结,假如···样,会···怎么样,你的心里会充满无数的假想。
其实这些都是自己再跟自己对抗的结果,事实是,自2014年接触自媒体以来,我很少花这样的心思,尤其是对于数据。并不是说,我不在意数据,我不关心数据反馈的结果,干这行的,谁不知道数据是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可相对于个人平台而言,我把更多地精力倾注在内容上。
我相信好的内容一定会带来好的流量,我几乎不做标题党,甚至对热点也没有敏锐的触觉,在这个完全没有媒体人触觉的世界里安静地耕耘。只是单纯地相信,如果内容足够成熟、足够有深度,自然而然会有人来青睐。此前跟几位自媒体界的朋友传递过自己的理念,不求万人关注,但求随心所欲,为志同道合的人搭建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迫于现实的压力,真正能够做到的几乎没有。这是一个看数据与流量的年代,比较已成为常态。
2014年下半年开始从事业余写作,一点一滴希望能够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特有的平台。时过更迁,依旧在这条路上坚持,然而琐事繁忙,断断续续,只是庆幸自己还在坚持,还能坚持。也因此结识不少大咔,朋友圈里平均每2-3个月就会看到一位朋友在宣传他的新书,后跟上的朋友也集聚了不少的fans,开启了盈利模式,这些都几度让我羡慕不已。再拿自己来做比较,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好没用。
最初的时候,真的很烦躁,每一次出内容都成了心里最过不去的坎,甚至找不到切入点,头一次发现,原来这么难,明天对方会出什么样的内容呢?为什么大神都这么牛呢?她是怎么想到的呢?我应该怎样才能超越她呢?越想头越痛,甚至一度出现失眠、焦灼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从倾诉。表面上是打了一针鸡血,暗暗地表示一定会超越她,实际上心乱如麻,彻底乱了阵脚。接踵而至的还有新的客户,各行各业,几乎都是我所未曾接触过的,我能驾驭得了吗?我从来没有这样怀疑过自己,还有老房子的搬迁、心理咨询师的应考,以及一些朋友过分的做法,想想也是醉了。
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香的太多,也可能是要得太多。一稿二稿和三稿、四稿五稿六七稿,我惊讶地发现,我居然能耐着性子改下来,对于非科班而言,能够做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想必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一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活的那么潇洒自己,而我却必须不断地去为自己充电,害怕有一天,会离梦想渐行渐远。
最近,看到一个朋友的动态“我就是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网络上支持的呼声也有不少。
细想想自从开始写这些杂文以来,类似的呼声还是不少,也因此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到许多优秀的作家。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多数时候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电脑桌前码字的意义吧,至少它能给予我一份充实的体验,不需要想太多,只要开心就好。
近期,由于工作原因,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商业稿件的探索和学习中,这条路上优秀的人实在太多,我明白会有很多人拿我去和谁谁谁作比较,那些闪闪发光的人,总会让人觉得高人一等,甚至望洋兴叹。但如果真的,也许就真的输了,比较式常态,正如叶上清之宿雨所言,适当的比较能够使人进步,但过分的比较只会使你丧失信心,猛增挫败感。不如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有些东西,真的是比较不来的。
路有多长,腿有多短,人类都有自知之明,有些时候,不慌不忙,掌握自己的节奏,如若不行,再来一次又何妨?不断地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找准切入点,就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是嘛?最怕的是,过度的比较,而后再停滞不前啊,有这个时间,倒是可以取长补短,何愁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