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清韵
编辑荐:绿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挺多,感悟互达的的主要指向是:清、淡、简、静、爽。这同个人的生活志趣、性情修养、愿景取向、待人之德、为事之道,其心理定位,大体是一致的。
我是喜欢饮茶的,但还从来没有把饮茶的感受提升到一种文化的层面。华佗的《食经》我还没看过,陆羽的《茶经》也没细读,至于《茶述》、《煎茶水记》、《十六汤品》这些个唐代关于茶的文字,就相当陌生了。不过也有例外,关于茶的画,还是看过一些的,像文徽明的《陆羽煮茶图》,陈洪绶的《品茶图》,唐伯虎的《事茗图》等等。
饮茶读画,轻酌慢品,也还是另有一番情致的。就说唐伯虎吧,能诗擅画,名满天下。然而人们更多知道的唐寅其画,多半是他擅长的山水、人物、花鸟,却很少有人论及他的茶画。其实这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茶画,是很有一些功夫的,堪称明代一绝。唐伯虎一生爱茶、喝茶、写茶、画茶。其所绘茶画,典雅精妙,含蓄通灵,一时无人出其左右。譬如那幅《事茗图》,他熟练地运用山水人物画法,勾勒出高山流水,峰峦屏列,瀑布飞泉,翠竹高松。一茅舍隐于松竹林中,屋下流水潺潺,屋上云雾缭绕。屋中,一童子煽火煮茶,火旺气升,茶香四溢。画的左边,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这画描绘的是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读画不禁感慨,品茶品到这份上,实在是让人艳羡不已。
我不知道“茶圣”陆羽偏好饮哪种茶,也不晓得唐伯虎常喝的是什么茶,也许这并不重要。我以为饮什么茶,这跟饮者的生活习惯、周遭影响等不无关系,纯属是“萝卜白菜”的事。你像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就其风格、品质、声望而言,是难分伯仲的,喝什么酒全凭饮者的一片心和一张嘴了。
我每天上午基本上喝的都是绿茶,为什么?一时也说不清楚。曾有朋友建议说,绿茶是偏阴性的,夏季饮可以,冬季和早春晚秋,应该饮暖性的发酵茶,如乌龙、普洱什么的。试了,不成。于是每天上午照例饮绿茶。有时静心仔细想想,对绿茶如此倾心,倒也是有一定缘由的。我似乎感到,我向来的心性,好像与绿茶的形态、姿容、汤色、气质和物化了的神韵,冥冥当中有一种自然的契合。你想,这绿绿的茶,从高山云雾中走来,经杀青、历烘焙、过整形,其神韵气质弥厚,且仍然嫩绿鲜亮、清香馥郁。斟泉水以杯中,但见茶汤清碧,嫩绿可人,轻品细酌,顿觉清香高长、微苦清冽、淡雅温婉,实在是有些让人肺腑清爽、浮想几多。
据说古人品茶很是讲究条件的。欧阳修提出品茶需“五美”俱全,才能达“真物有真赏”的境界。所谓“五美”,即茶新、水甘、器洁、天朗和客嘉。具体可概括为三部分,就是自然环境、茶具和品茗者。为此,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中为品茗做了美学定制:“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说他品茗的常客就只有范仲淹、苏东坡、梅尧臣几位才子。喝茶喝到这份上,也未免有点太苛刻了。当然,欧阳修的坚持也有他的道理。我总觉得,像品绿茶这等新爽温馨的雅事,如在竹林侧、碧湖边,伴之以晓风残月、丝竹琴瑟,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譬如说饮西湖龙井,如果坐在西子湖畔,又是晚上,有上弦新月,再伴了清风琴瑟,约几好友茗谈,说西湖往事,说多味生活,那该是何等的惬意!
我就有过这么一回经历。那是一个春日,去杭州,朋友与我先约去梅家坞,观茶园、采新茶、看炒制,体悟龙井茶制作的过程。晚上,我们就坐在西湖边一茶楼,对月听琴品茗漫谈。夜里的西湖宁静而矜持,像待字闺中端庄的处女。横卧湖中的白堤和苏堤,灯火明灭,树影朦胧,显得似乎有些疲惫,也许是因为刚刚告别白日的喧嚣。这堤静静地平卧在月色和湖上的微光里,一卧就是一千多年。我想,当年白居易和苏东坡筑堤时,是绝不会想到千年以后,这堤会以具象了的文化符号,轰轰烈烈地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因此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这是实话,其实东坡学士当年作为太守,只是尽职尽责为杭州的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罢了,是历史沉淀了的文化认知,不断把这调节水之盈亏的堤坝,升华到了一个足以让亿万人仰慕的胜景。再说湖对岸夜色中的雷峰塔,通体点缀着色彩斑斓的装饰灯。那交替变幻着的神秘光影,似乎仍在讲述着白娘娘与许仙那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自然是虚构的,且虚构的悲剧之美还不是要紧的,重要的是虚构的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信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固化了,恒定了,成为民族世代之美谈,并被定格为忠贞爱情的一个“范本”。就这样,我和朋友对月茗谈,因了这绿茶淡淡的幽香,便勾起许多遐思来。
除了西湖龙井,绿茶中我还喜欢的当属峨眉山的竹叶青了。峨眉山的绿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当年陆游曾题诗赞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竹叶青是峨眉山绿茶中的佼佼者,当初万年寺觉空和尚在发现竹叶青时,是不会想到这茶带给后世的影响。“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这副楹联,恰当地诠释了品读竹叶青的意境。我以为,品竹叶青,观茶是很重要的。备一高筒水晶杯沏泡,等上一分钟左右,但见杯中美茶之状,原本条索竖直的匀整茶叶,渐渐地舒展自如,灵动飘逸。浸了泉水的茶,其形一律为竹叶状,扁平光润,挺直隽秀,色泽嫩绿,鲜爽翠亮。水面的茶,则一律站立,长时不倒。叶间泛出丝丝金黄,汤色清明悦目,滋味甘爽香澈。把杯细品竹叶青,总有仙山出美茶的感受。谁也说不准,当年普贤菩萨在这里开辟道场,是否与清爽甘冽的绿茶有关呢?
据说绿茶因未经发酵,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相当多的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说常饮绿茶,对防衰老、抗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对这些说法,我不是很在意的。这讲的是健身。我倒是看重绿茶带给我心境方面的共振,即健心之补益。陆羽在《茶经》里就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古今有不少文人雅士提出“以茶养廉”,“茶德”,便是“廉美和静”四字。因此,“茶人茶德”的说法,我以为是有道理的。称喝茶为“品茶”,其含义大概也是出于上述目的的。我一直觉得,绿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挺多,感悟互达的的主要指向是:清、淡、简、静、爽。这同个人的生活志趣、性情修养、愿景取向、待人之德、为事之道,其心理定位,大体是一致的。淡泊、清静、简约,能成为心性和德性的基本精神取向,也应算作君子之道吧。我很赞赏诸葛亮《戒子篇》里的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饮绿茶事的心境,大概就是这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