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记事散文

荆州好人,情动医专学子

发布时间:2024-09-05 14:33:56

  荆州好人,信义夫妇情动医专学子

  杨敬博兰福临供稿

  (一)落叶归根梦,走了多少年?

  一句“他们相信我”,承载了多少信义与良知;一生追求与践行,诠释了多少责任与担当;一身松坦饱含了多少辛酸与泪水;一对不离不弃的背影,诠释了多少大爱与真诚;一生信守与执着,拷问着多少灵魂与道德。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被人瞧不起,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每天他们面对的不是儿孙弄堂的欢欣,不是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自己良知的拷问与自责。一次失败的生意,换来的是13年的坚守,13年的不离不弃,13年的风餐露宿,13年彻夜难眠。

  回家的路,他们走了13年,究竟还要走多少年?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有时候,他会回家,但是他没有踏进家门,因为他不敢迈进那个叫做作“家”的地方,只能对着家门悄悄抹泪。一个中年儿男,本来是事业腾达,如日中天的年龄,他却被债务缠身,时时受着良知与道德的谴责。他觉得愧对债主,亏对儿女,愧对老伴。13年,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债主的宽限?是儿女的支持?是老伴的不离不弃?也许只有他最清楚。

  90年代末,他凭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过人的财富,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一次生意的失败,使他跌入了深渊,从此劫难便开始了。1998年,做大米加工生意的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广东老板吴代根,吴老板以高出市场的利润向他订购了60吨大米。生意刚刚起步的他便向亲朋好友借了14万余元收购加工大米。当60吨大米运抵广州时,吴老板当天只给了他一万元,说余下的次日转账给他。善良朴实的他听信了吴老板的话,可是换来的却是人财两空的结局。吴老板失踪了,60吨大米也不知去向了。

  万念俱灰的他回到了家乡,随之而来的是生意失败被骗的消息传遍了村子,也传遍了债主。一时间种种猜疑与假想沸沸扬扬,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他却到债主家一一登门拜访。虽然疑虑未消,但债主们还是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安抚他能还就好。他向债主承诺要用一生的信守来还这笔债,13年的艰辛历程,他终于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他破产了,什么都没有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家没了,房子没了,儿女辍学了,只得背井离乡南下打工。刚开始他们靠着借来的小本经营着一家快餐店,忠厚老实的他们生意火爆得很,就在他们觉得有一线希望的时候,附近工厂的工人因的搬迁而搬走了,他们的快餐店也只得低价转让了。

  希望又一次破灭了,没有多少文化的他们在广东漂泊四年后,又回到了“家”。四年来他们省吃俭用,就还了一万多元的账。13万,如一个天文数字压在他们心底,时刻敲击着他们的灵魂。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尽快还完帐后落叶归根。

  回到“家”后,他们再次登门拜访曾经的债主,向他们再次承诺会尽快还钱他们的钱。还是那句话“他们是信任我,才把钱借给我的,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地。一个常人无法想象而避之不及的“家”,然而他们一呆就是8年。原来,他们住在一个古城的公厕里,妻子看管这这家公厕,丈夫做着这个小城的环卫工作。他们省吃俭用,一个月下来收入也就几百块。为了尽快还完债,实现落叶归根这个奢望的梦。妻子开始学着练习擦皮鞋,丈夫起早贪黑做着两个人的工作,月收入将近2000元,还账的进程加快了,他们也有了些许的安慰。

  老伴刚开始学擦鞋的时候,总是拽着前来看望他们的女儿练习手脚,往往是母女俩抱头痛哭的时候。女儿清楚的记得,就在她把自己嫁出去的时候债主追到她的婚礼上,她把婆婆给她的2000元茶礼钱垫付给了债主。儿子中途辍学,迫不得已做了上门女婿。原本辛福美满的一家,一夜间全成了回忆,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痛楚,更是精神上的打击。他们很难接从受丰衣足食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无家可归。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谁又能够理解他当时的痛。

  刚开始,就连他们自己也很难接受这个环境,每天闻着臭味,在那里吃、住。但他们还是很感激,因为他们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家”。尽管这个“家”是一家公厕,尽管他们的厨房就在这家公厕里面不能容人转身的地方,尽管他们每天都在公厕外面摆个小桌子吃上简单的饭菜。但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不需要花钱,每个月公厕还能带给他们一点微薄的收入,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上天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与眷顾了。

  自从搬到这个“新家”之后,他就干起了环卫清洁工人。他每天凌晨3:30半起床就开始了一天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为了早日还债他做了两个人的工作。承包4个社区,13个小区。每天来回7趟不停地扫、铲、撮、运垃圾,每次一个半小时,就连中午吃饭带午休才一个小时,平时间段中休息才半个小时,每天超负荷工作达十多个小时之久。这样他就能多挣一点钱,早日还完那笔账,回到家乡“搭个棚”,有个落脚的地方。

  环卫清洁工,一干就是8年。8年来,风里来里去,大街小巷都能看见他的背影,孤灯夜影下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风霜雨中总能听到他的车铃音。他却成了那个小城的守护者,13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们用坚守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也没有辜负亲朋好友的信任。

  13年来,他一直乐观地生活着。在亲朋好友帮助他的时候,他总是笑着拒绝了。他说:我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自己能够还清这笔账,我感谢所有好心人对我的帮助。在面对央视采访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帐还清了,我终于松坦了,能睡个安稳觉了。”13来年,他从未睡过了个安稳觉。在他和老伴心中,只有把帐还完了才能睡个安稳觉,才能心里踏实。

  13年的默默坚守,13年的不离不弃,13年的辛勤奋斗,终于完成了两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的夙愿。他们用13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曲人间大爱,他们用13年的诠释了信义和责任,他们用13年的坚守践行者道义与良知。感动过后,便是反思和拷问。我们的社会该有多少个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啊!但是也有多少个与这截然对立的人和事啊,吴代根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罢了。我们不禁要问这部分人的道德与良知哪里去了?13年,一个人生美好的年龄,就因为他的一个举动,改变了他们一家人一生的命运。不知道,他是否有过自责,是否有过忏悔?就因为他的一念之差,一对年近花甲的老人还在为他的罪恶承担着痛苦,他们的子女因为他的一念之差,中途辍学无家可归。

  呼唤诚信回归,在拷问中追寻信义

  社会上有这样的人,尚且可以接受,毕竟社会是个大熔炉,种种人群都有,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让人寒心的是,在高校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也有这类人,实在是匪夷所思。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似乎诚信、道义、责任却缺乏了。在高校也是这样,而且表现得更为明显,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确保每个人都能上学,不断加大奖、助学的发放工作和力度,为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但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却不愿还贷款甚至是逃避还贷款。他们不是去想着感恩国家、回报社会,而是抱怨社会的不公,社会给予他们的太少。

  他们在学校不是想着好好学习,而是寻觅着怎样好好玩,怎样找借口向父母要钱,怎样来骗父母他们在学校多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却整日为儿女的衣食住行担忧着,可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停地想着理由骗他们。放假回到了家,他们是少爷、公主,操劳了一年的父母还要围着他们团团转,鞍前马后,生怕他们冻着、饿着。他们还总是爱指责父母的不是,总是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总是嫌父母太唠叨。

  他们殊不知道,父母为他们操碎了心,流干了泪。在孩子面前,父母总是笑脸相迎,总是竭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东西,为他们能过上好生活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他们从未有过一句感激之语,从未有过一点愧疚之心。在他们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他们有没有想过,父母为了他们流了多少泪,操碎了多少心?面对良知与道义,他们究竟何去何从?

  他们宁愿受着良知与道义的谴责,也不愿意承担起一份本该属于他们的责任。他们宁愿躲在被窝里啃着父母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钱物,也不愿自己去动手做一些工作。他们总是有理来为自己开脱,也不愿意工作。我不知道,在他们心底还残留了多少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光芒?

  儿孙拜访,人性回归

  一群学子在无意间看到这对夫妇的感人事迹后,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他们夫妇,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们“爷爷、奶奶”,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孩子们把通过积攒一个一个空塑料瓶、废纸的钱给老人们买去了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在寒冷的冬天,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和老人的家谈中,孩子们了解到老人还有一个小区的卫生没有做完,他们抢过老人手中的扫把、撮箕,跑着前往老人工作的小区帮忙老人打扫卫生。一路上,孩子们把老人负责的小区居民门前的垃圾倒进了垃圾车。来到老人负责的那个小区后,孩子们将垃圾池里的垃圾全部铲进了垃圾车,老人的工作提前完成了,孩子们的小小愿望实现了:今天“爷爷”终于有一点时间陪“奶奶”了。做完卫生,老人回到了公厕,和老伴拉起了家常,孩子们围在老人的身边,倾听者老人凄美而感人的故事,不禁潸然泪下。

  孩子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向老人提了两个请求:希望老人以自己的事迹为他们做一次专题讲座,来教育和感染更多的人,然他们学会做信义、学会责任、学会感恩;周末抽出时间帮助老人做小区的卫生,让老人能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老伴。老人看着这群孩子们真诚而急切的面孔,不忍心拒绝,答应了这群孩子的请求。孩子们围着老人开心的笑了,笑声回荡在了公厕的上空,响彻云霄。古城荆州,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因为这份爱、这份情而温暖着所有的人!

  次日,老人的家里又来了一群客人,他们还是是昨天的那群孩子,原来他们买来了做卫生用的铲子、扫把等工具,准备长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老人浑浊的眼泪溢出了眼眶,他抚摸着儿孙们的头,一个劲的哽咽。囔囔自语:我怎么有这么好的福气,竟然能有这么多孙子。

  这群孩子在和老人交谈、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老人工作的小区、工作的方式等基本情况,他们表示,今后每个周末都会来帮老人及时完成小区的卫生,让“爷爷、奶奶”能过上一个愉快的周末,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据了解,这群孩子们正在策划筹备他们夫妇二人做客他们的学校,就“诚信、责任、感恩”为主题的报告会,用他们真实感人的故事来教育、激励、感染更多的大学生勤奋学习,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父母。做一个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孩子们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教育更多的大学生学会诚信、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能够帮老人做一点事实,让老人感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

  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初见成果

  据了解,这群孩子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开展了系列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他们通过积极外联创办了诚信复印社、无人售货柜、爱心集物桶等系列项目。还聘请了社区老师开展业余学习,不断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口支援服务社区,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

  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这一爱心工作中来。他们定期到社区为社区居民和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和老人们的一致好评。2011年11月,他们的团队受到了省级表彰。

  他们表示:会将“诚信、责任、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做好,要让同学们从中学到东西,真正培养他们讲诚信,敢担当,懂感恩的人!憧憬未来,他们信心百倍,他们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团队一定会茁壮成长,他们也相信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一定会讲诚信、敢担当,懂感恩的人。

  谜底揭开:学生被老人感染着,老人被学生感动着

  原来这对信义夫妇是荆州区荆北路的特殊居民,蜗居在公厕8年之久的马保杰、蔡炳森夫妇,为了当年的承诺艰辛奋斗13年还债的感人故事;这群学生是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爱心工作站的义工们,他们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去过弥市送文化下乡,进过社区做工清洁工,当过健康常识宣讲员,陪过孤寡老人聊过天,为孤寡老人买过米、卖过油,帮助过社会上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去过特校、孤儿院,帮助过西部贫困儿童,帮扶过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