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散文作品 《眼神》
父亲过世多年了。每每想起老父亲,音容笑貌犹存。他的教诲,时时提醒着我。他艰辛的生活历程和奋争精神,时刻激励着我。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的我,更懂得老人家的不易和伟大。
儿时,躺在奶奶怀里,听着父亲小时候的故事。父亲没上过多少学,高小毕业。十几岁就开始干活儿。稍大一点,骑自行车从平山往石家庄贩柿子。累了就躺在沙窝里睡会儿。还不忘用脚绊住车子,生怕坏人把车偷走了。后来还卖过扒鸡。父亲聪明会算账,每次都比别人多卖几个钱。当过生产队长。改革开放后,干过电气焊修理部经理和饭店经理。
我刚记事儿,有天早上醒来,娘塞给我一块黑乎乎的东西,说是面包,是我爹去天津学习带回来的。后来,知道爹在村办玛钢厂管事。有次去找爹,他正给许多人开会。
爹一生坎坷。小时候过继给了他的姑父。人到中年,他最喜欢的长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在床上躺了整整六年。靠爹娘一口口喂,维持生命。大哥去世的时候,爹哭得很伤心,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20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大哥出事后的这几年,爹一边照顾病人,一边新盖了一处新宅,翻建了一处旧宅。其中这处旧宅共三间北屋,是父亲一人一砖一瓦盖起来的。那时的我,在小学读书,帮不了什么忙。二哥、姐姐先后高中、初中毕业,参加了生产队劳动,挣上了工分。
三哥,爱学习也很懂事。初中毕业考上了当时区里重点中学。高考时,分数够了,却没被录取,与上大学失之交臂。虽然父亲文化不高,却很重视教育,鼓励三哥继续学习。后来,在长安区办一家装饰公司学预算,干起了装修工程预算的行当。几年后,考取全国监理资格证书,成了工程总监理。
我18岁到乡政府当通讯员不几天,就在石家庄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新闻处女作《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谈固村农民开班学外语》。郊区广播站老编辑景巯梅老师夸奖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我走上了文字工作之路。23岁入党,第二年回村工作。31岁走上村里领导岗位。
父亲73岁那年秋天,总说后背疼。原以为是干活扭着腰了,拍片,吃药,不见好转。后来到长城医院找专家,CT片出来了,确诊为骨癌晚期。大夫说。你父亲真坚强,病到这个程度,还能走着来看病。当时一听,一种不祥之兆笼罩着我,留给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何让爹放心不留遗憾地走过这最后的时间?
爹是个要强的人。拉扯我们几个,风里雨里,修房盖屋娶亲成家,儿孙满堂。吃了不少苦,受了太多的罪。
轿车在2006年,还算奢侈品。是村里企业老板的标配。我虽不是老板,却很喜欢驾驶,多年前就办了驾驶证。一定让爹坐上私家车,享受一下。第二天,我取出多年的积蓄,开回一辆崭新的捷达轿车。和三哥去接爹。当病重的父亲看到自家轿车那一瞬间,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满意自豪欣慰的笑容。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爹,走了。老人家一生的经历、智慧,时刻警醒指引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