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随感
一直很熟悉我与地坛这本书,也经常听到史铁生,但却从未深入去读,甚至连唯一读过的几篇史老的文章还是课本中的。今天闲暇之余在图书馆游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便借出来看一看,终于有机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刚借阅回来,还不曾读多少。我向来读书很慢的,所以一下午的时间,我只是读了前近二十页的前言。主要讲述作者史铁生与地坛的渊源。十五年中,史老经常在地坛中。地坛见证了他的欣喜,也目睹了他的苦闷。十五年间,他的车轮,通过了地坛的每一寸土地。而令我犹为感动的是,他母亲的脚印也踏过地坛的每一寸土地,只是为了爱。十五年,在地坛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或如流星,只是在生命中一闪而过,也有如太阳一般,时常见到。
看到史老的母亲,不禁也使我想到了如今远在温州的母亲。母亲如普天下普通的劳动妇女一样,没多少文化,也不善言辞,自然也就表达不好爱,只是如一头辛勤的老黄牛,不停地挤奶耕地。
母亲如今也是近五十的人了,尽管头发染了数次,可白发还是越来越多,老年斑也慢慢爬上脸庞。可能是一生的劳累,加之也不会装扮也不装扮自己,母亲显得比同龄人老一些,个子本来不高的母亲格外显得臃肿,显得肥胖。我与母亲一年也见不上几面。母亲连同除我之外一家人都在温州打拼,独我一人在家上学数十年如此,一年最多也就寒暑假见两次,每一次,母亲总是不改以往的样子,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小时也会偶尔顶撞,像青春期逆反的时候一样。近些年来,特别是上大学,方知亲情的可贵。母亲不善言辞,自然不会用语言表达爱子之情,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唠叨。繁琐的话语中透出深深的关切…这就是慈母的爱吧!
父亲是一个极为刚强好生的人。幼时家里极其的困难,于是父亲想法设法的改变现状。他引进了村里的第一台公共点电话,他是村里第一个做汽水卖的人…但是后来,由于我兄妹三人上学开始,仅说凭借这些在消费水平有限的农村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背井离乡来到至今仍在的温州打拼,数十年,直至今日。父亲很少给我打电话,这可能是男人与男人之间没有太多的话题吧。他会把家庭所有的苦自己扛,平时话特别少,可是每当他醉酒时,话就特别多,甚至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哭的稀里哗啦。这可不像平时刚强父亲的形象。可能也只有这时父亲的形象才最真实吧。
我也是一个不会表达爱的孩子,每次与父母通电话,总是说不出什么有营养的话,觉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是一些无力苍白的嘘寒问暖。
爱在心口难开,不说不代表没有,心里都明白着一切,也都够了,不是吗?
正如史老所说: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没有过不去的坎,经历过暴风雨的夜晚,必会迎来艳阳天。
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