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七月闲话

发布时间:2019-08-31 05:56:19

  今夏的热,顶是太阳生了闷气,也不知什么原因。

  热烈的阳光照射大地,一副要烤焦了,大地上的所有的样子。

  七月,大学第一年修完归乡避暑,然家乡依然火辣辣的太阳,让我这闲不住的人,真的闲住了。最近几日,全然没什么精神,除了咪咪眼,做做研究学习的样子,可安稳,都是一个过程的繁琐。

  大二升学是在九月初,学生年代能做些什么呢?家里文学书籍肩并肩拥挤而立,我的心,在炎热的天气,依旧无法闲住。家乡没有安装空调,柴火做饭,余音袅袅的烟火,没有网路通讯设备,算是略差了点,看似不太适合搞些什么研究。说起来有些笑料,农村孩子,还搞什么研究呀,当作运命的路线,做几场,安安稳稳就可以了。我却不那么尽然闲得住。

  这个夏,确是好难熬的时令。天气炎热到不可改变的样子,感冒一再重复,心,也朝暮地翻涌着,往复着,那些悸动的节奏。我不太喜欢烟火给人的熏,但又敬爱田园生活的安逸。我感受到,一片被城市重墙包装的乡间情在推移,儿时的乐园早已粉碎身骨,和着我们快乐,欣喜的笑颜,飘向远方。

  我的童年和早年都很细小,身体羸弱,难以胜任很多工作,故而祖父将我带到学堂,教我识字,认真读书,以后做个教书先生,自然比纯粹的乡下人的好,我也不尽不以为然。

  可是天气再炎热,人们还是要生存的,还是该奔波的奔波,闲坐的闲坐。我大概就是闲坐的人,几回到县城找工作,也空手而归。这样的年龄,也算是成年了,在专业证明上,不一定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感,那时,沮丧,哀凉都在我的身上体现地急切。我不爱那些非专业的打杂活儿,所以,不愿意去做那些,心里闷响,倒不如,在家里做几天文艺研究,倒是凭几个文字卖出吃饭,可我们这样的乡下人,几乎连发表文章的机会也不在的,那些网络文学,确实是一滩淤泥,而纯文学却也需要一个路程。

  好一段时间莫写散文了,单觉着心闷,生活简单也好,只是,想找到一些,适合我,适合人们的需求的生活方式。我找寻了好几年,然而,几若一无所获。人真是个怪的东西,需求总是这么高,在思维的基础上,有些关系,似乎不那么清朗,却也,可以看到的。

  闲坐乡间,也草草做了几篇论文,看了几本书,思想有些激进,想是有些耐不住寂静,也想,发发文字牢骚。真实憨的有趣。

  即近青春,人的迷惘期,人的思想不能受外界嘈杂的影响而不知所以,所以,你应该,在自己认为对的事物当中,坚持到底。

  青春在汗水中度过的,有时,是人生的宝贵时期,不要等待,枉然,木讷的时刻,说自己早年如此如此该多好。人们生活在清醒中,品茶去暑,总比,在荒诞中,安逸颓然。

  所以以仲夏为题,也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在这个词语中,再一次在实践中,认识了,读书年代,寒冷的夏。

  夏日品茶,凉热皆宜,在我病魔缠身的时刻,品出的,是清凉的慰安。身子大汗淋漓,也不能够吹吹凉风,害是命的丢失,也乖了起来。

  仲夏,这仲夏,让我觉着真实的感受,除了三十六七度的热,还有,一些没有人文的城乡村镇所带来的凄凉与苦恼。人们在欢快地渡着春风秋月,以为,用金钱所换来的一切,可以满足人的欲望与追求,只是,活着,延续香火,这样的人生观,真实而可靠。

  只是现阶段的文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别说乡土文学如何?山药蛋派哪儿去了?赵树理呢?这些东西,在乡村文明的物质风靡之中,除了,城市化的突变,将是历史的倒退,尽管,那种倒退,是在人们都满足的笑容之中显现的现实主义领域。这类型的汇集资本搞建设的人们,都会意识到,何是文化的力量?是错落的,矛盾的,从本身开始的贯穿的矛盾。

  谈谈伟大而着名的作家、思想家鲁迅先生,若是现于国内大多任意城市的公民或者农民,做起鲁迅是谁的疑问,也许会有百分之四五十的人知道。若是问起,鲁迅都写了些什么,鲁迅精神意主要是些什么?恐怕,莫几人愿意本来知道这个问题。鲁迅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鲁迅,并没有给人以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也没有给过多少银元以让我拥有富足的生活,除了批判,矛盾和不知所云,是鲁迅,一无用处,么?

  这将是文化因伟大而孤独,伟大因孤独而文化。

  这样反说也并没有错落,鲁迅文化足够深邃而难懂,也吓跑了一大堆人。正是现阶段对教育的要求,教育程度成了人的能力的代名。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有着处理某一项或许多项事物的本能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两种能力一个基于现实,为人们所接受(形同乡村人们有钱了,盖房子,娶媳妇,生娃,然后过上小康社会的生活),另一方面积极主张理论,注重人的思维以及内界的认识与崇尚自由。(即文化在社会形态中起引领与主导作用,在高级阶层与国家文化的追求,这中基于理论,是处掌握在脑力开发者的身上。),也正是因为人们认知的差异导致许多存在矛盾的矛盾体,这种矛盾体的存在也正是教育,文化的未形成规模与系统。文化因孤独而伟大,做领袖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魅力,存在与孤独与高尚之中,必定不是乡村人们的意识。

  乡村人民认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生存,无则照例穷苦放牛放羊,后来又成为生产产品的机械化。

  富裕走向乡村之后,人们意识上的追求越来越满足于物质与环境。

  据巴尔扎克的确信:“则文学必须是社会的生理学,更不得为别的什么。而这生理学的前提和归宿,一定不得不成为厌世底。他的意思是以为主宰着近代的人心者,已经不是恋爱,也不是快乐了,只是黄金。惟黄金只是近代社会唯一活动的源泉。大概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他便将一代的社会为要获得黄金而劳苦,狂奔,耽于私利私欲的情形,毫无忌惮地描写出。同时也是这个原因,使得他厌世的吧。”

  一个在写实主义中生存的人,似乎也描绘了当代的国人,这非理性的非自然主义的形成存在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普遍城乡,这里或许不是妄言,而是描写。描写,什么才是现时代的,真实的人,人的追求、欲望、需要。

  人们开始认识到,没有物质与环境作为基础,精神文化是不存在的。这中认识论后来演变成为,精神文化毫无作用,只要有了物质的富足,环境的舒适,也算得上是生存了。这与如何生活全然是两种境界,是认识论上的变迁,统治者,人们在资本的现有基础上,开始渐渐悟“道”,这是晚文明的形成。这种状态,中国乡村与城市之间,是一种渐进性质的进步,也足能快慰。

  人们有了富裕,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到,人是用来干什么的?中国人思考最少,而欧美哲学等思考的比较多的。中国的大学具有退散思维,是居于发散之外的理想、思想的退缩。这种大学精神的存在,许多时候,给一个社会群体甚至一个民族,以深刻的警醒。从乡村到城市的跨越,人们缺少差异意识与城乡人民的根本就是认识的区别。教育界的竞争以学生作为基础,用几组数据所分析出的,可以作为教育依据的,真实的数字。教育在城乡两种群体的竞争中同一化,城市化并不彻底。所以,教育的作用已经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方向,教育创新层出不穷,但并没有一项教育措施,能够给人以认知,教育的根本,是否在于培养、挖掘人才,求是创新和大学精神,是否,有意义?

  无论怎样,富裕是货币换来的,也自是人民对国家工程的建设。富裕给人带来进步,可不能仅仅是生活的进步,生存水平的提升,更应该是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存的意义的思考。只有会思考,认真思考的人,才知道,人为何而存在,人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他的意义一定是某种意义表现形式。可以是能让许多未来人或者后生好好而活。人们活着,离消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然而,人可以思考许多人穷极一生也未曾思考的问题。

  人不仅仅为了安稳,应该思考安稳之由来。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觅感触,是基于自我思想而向外扩张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孤独精神,更缺乏,文化冲击中,自我平衡的本能。

  如今文化范成,艺术门类多元,如要保持原样,纯纯粹粹地搞自己的文化,那是内在的流失,眼界的局限,而非艺术的创新。

  现时段之文学,艺术在于小品,娱乐,“悦”当中,形成市场份额,然而,真正的文士写作,鼓励来点儿严肃,不受欢迎的作品,是否能成为经典,是它的造化。文艺革新,是一场颠覆前有的理论的东西,代价和牺牲自算不可避免。

  关于严肃文学的命运,我并不持悲观态度。眼见文化的要求与学术性质的提炼,人们开始思考,文学,不再仅限于小小感情的承载,而应该服务于大众,有感于人生。文学之大道,渐渐不为一些打着语言爱好者的幌子的伪文学主义提供方便。现时之文学,从人的基础上思考,什么养的能力与智慧,才能读懂,看白文学段落的实质。文学愈是严肃,其价值,将愈高。搞文学研究的人,心里不能没有底,不是几个文字拼凑得当,交钱,就是知网的名人。学术在文学上格外的严肃,稍有偏差,定能被批评地头无,尾也丢。

  当然,文学也是情感的需要,是生活的常备。

  然现时令之文学,同病相怜。一位新的青年作家下班回家路上,写了一首诗,觉着很有意境,投稿给杂志社,许久没有反应。青年作家就说:真是人文式微,世风日下。这么好的文章竟然,没有得到发表。那样才是文学的禁区。文学写作,若志在发表,如何赚钱,这样的文士,除了文艺垃圾箱可以收留,其他,一无所是。

  这里边还得有感情,主观的,客观的,第三人称皆可以。所以,谈起文学写作,必须包含着,隐约的,或者实际的情感的所在,这样的文学,方有温度,有修养。

  人生却不同,可以没有直接的人生,这是个没什么可说的母体。在文学领域,有故事,有思考就存在人生,所以,除了写写感想以外,还可以设置点儿,外围环境。

  这乡里可别和人谈文学,阳新县要从乡里谈文学了,那么至少,也是个二线城市了。这个和一大堆大道理,也没多大联系。乡下人,干点本分的活儿,粗茶淡饭成了习惯,自然,也不去争执,谁是我们领袖。

  共产主义是永恒正确的,党的方针在跨越实现四个现代化。真希望,也能搞点,人文现代化,一起五个刚好呀。步骤一个个地来,也不着这么折腾,弄出个里外不是人。

  我定是特喜欢乡土的,可是近两年,乡土也成了水泥与钢筋的地盘,这种殖民还真是让人措手不及。我觉着,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在路线上自然是没错,可忘记了保留,乡土本源意义和文化,这样的改造,重建给人们的感触是,一股股装着幸福的眼泪在暗流涌动。绿色没了,文化没了,环保没了,生态没了,精神追求没了,乡土情怀没了,民俗风格文化,没了,唯一捡回来的,是我们昂着头,仰望着,一幢幢用钢筋和水泥和成的几代人含泪的希望。几代人,在一种得意中失落,不是没有,而是虚空,心灵的空泛。

  不知怎地,也不好作结,这个月心里闷得慌,平常也少有时间来扯扯闲话,也就此搁笔,在深夜的沉重里,伸展伸展,炎热的季节,多留下这么好,明媚的夜光,大满圆的欣然。很难得呀,真美的月,乡间,明月,故乡亲人,就在身边。至于那些故意或者偶然的不存在,也不用计较了,人生苦短,多凭着好时光,闲话几回,多大的乐事,没有喧杂,也没有繁华,除了,电扇叶子,在激情地旋转着,赋予他全部的青春,为下一个,真实而美丽的黎明,写下,沁凉的,蜜夏。

  竹林愚生

  2014.7.30记于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太泉乡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