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哲理散文

出了书,我不白送

发布时间:2022-10-20 17:05:06

  近些日子,几乎天天傍晚都去西施桥头蹲旧书摊。焉知,蹲着、蹲着,忽地蹲下——一个决心来:“今生,若是有朝一日出了书,我决不白送人!”

  “出了书,我不白送!”下定这个决心,是缘于在旧书摊的一项专题性购买——专题购买那些签着书作者姓名赠人的书——一旦于旧书堆里发现了此类赠书,细细核对一下印着的书作者名字跟赠书人落款处签着的名字或盖着的印章,只要对上了号的,不管是什么类别的书,我都一律购买下来。迄今,这些在上面签了字盖了章的赠人书,收购到家中,列上专柜(已在书架上专门开辟区间陈列)归我所有者,都有50来本(部)了。那晚,一下子就购进10多本,而且都是同一位骆姓的文学教授家里的“清仓书”,其中有好几本书里至今还夹着赠书人的名片,未被骆教授收取。检阅这50来本书的50来位作者,北京、上海的,有之;本乡、本土的,有之;名声显赫受人崇拜的,有之;文名还不足够大的,有之;贾平凹、蒋子龙、陆文夫的,有之;杜传、曹杰、周品(几位当地作者)的,有之。在此类书中,你可以从出版日期、赠人日期和我购得的日期上确凿无误地推考出它们从印刷厂印出来、再送到人家手里、再被转卖到地摊,前后不到半年时间的,有之;书本簇新,新得如同新华书店刚进货就拆包出来一样的,有之。有些只要给封面用干净的布擦一擦,稍稍技术处理一下,就焕然一新;有些只要细察封面和书内折痕,可以分析出,它们当从书作者翻开来签上大号合拢了送出去之后,就再没有被谁翻开过,因为你真的很难寻得出上面有一丝半缕的折痕。

  茫茫人海,真能在匆匆一生里出本把书的,不多!出书绝对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我有一位义乌的教书朋友,他花一辈子的精力,写出一部歌颂毛泽东的50万字的长诗。诗写出来了,可书却出不来:他背着诗稿,东奔西走,南引北荐,书出不来就是出不来!诗稿转战万里,最后转到北京一家党的权威出版社,才算拍了板——可是按“规定”要预交一大笔出版费。他从此横下一条心,省吃俭用,挽亲托眷,四处说情,八方告贷:儿女献出存折,兄妹掏出积蓄,社会给出了援助……等到钱凑足了,书没有见着,人却累得两腿一伸“去向马克思报了到”。真的,写书难,出书更难!友人出书时那份抽丝发剥茧的苦痛和欢愉,那份张扬创造力的激动与颤栗,那份十月怀胎般的苦盼与一朝分娩时的兴奋,我前前后后真真切切地领略过;出书,看似人生历程的一段小结和回顾,其实,在这段小结和回顾里包含着书作者多少岁月的寒窗苦读,多少日夜的心河潜流;出书,应该是人生旅途中最为灿烂的景观,耐得住寂莫的读书人终于爬上了人生的一个峰巅,看到了自己未尝看到过的绚丽风光;出书,应该是人灵魂的一次陶冶和铸就!

  出了书,签上名,送亲朋,赠师友,求指正,留念物,一脸谦恭,一片诚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到了知识经济端倪初露,科学文化愈来愈被社会重视的今天,出书送人,更为常见。可是每逢赠了人又被人卖到旧书摊的此类书,在我的脑屏上,常常会幻化出一大群被亲人抛弃在外流浪受冻挨饿的孩子的画面。这时候,我感慨满腹,总是想找到那些既然收受了赠书又转身卖掉的人问问:人家送你的可是一份用心血浇灌的礼物,你怎么就放不得几天,看也不看上一眼,意见也不提出一言半语,就作废纸片儿丢弃了呢?!你就是家里书籍真的多得堆不下,那你当初就不该收下这些书呀!如果这些书你以为真的毫无新意不值你一翻,我的想法是,你应该将这些书直接卖到造纸厂去打纸浆造再生纸的好,也免得让它们无故流落街头。这些书,要是被书作者自己见到了,又会作何感想?“出了书,我不白送!”反正我的决心下定:我怕我白送出去的书也惨遭同样的厄运,我无论如何不肯让浸透着我心血汗水的书让人家当垃圾拿去换几毛钱(可能他们家里并不缺钱)。

  若问:光阴易逝,回首人生,最遗憾的事该是什么?答曰:最令人遗憾的该是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得到的一点点劳动成果,为人小视,为人糟塌。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