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本书
比较形而上的说法是:爱书是一种信仰,读书是一件庄严的事情;
比较温馨的说法是:读书是件好事,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
一本好书,是一道思想的轨迹,总是关乎智者在神秘花园里播撒下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
热爱书记的犹太人,在孩子尚未懂事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上一滴蜂蜡,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是甜的。当孩子稍大一点,母亲就会告诉孩子: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因为可以从阅读中获取生生不息的智慧,从智慧中又能获取“悟道”的快乐,所以,我爱书,爱到痴迷,爱到恨不能手不释卷,爱到牵肠挂肚刻骨铭心。
当我还是个普通的打工者,一个人住在出租屋的时候,微薄的收入和繁重的工作,让我无法奢望得到更多的享受。只有晚上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窄小的陋室,床头木板搭成的书架上,整齐堆放的书籍变成了心理温暖的慰籍。哪怕是长夜漫漫孤灯冷衿,只要有书在,一切没那么可怕。工作再辛苦,也不忘读书,甚至有时通宵达旦毫无倦意。
那时候,阅读,是为了给自己更强大的、好好活下去的力量,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用那些睿智的观点和质感的文字,填充着生命里的每一段时光。
后来,有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时间,我越发喜欢读书。为了让自己获得阅读的快感,甚至不惜耗费更多的金钱,反复购买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或者不惜耗费更多的时间,反复地多次阅读同一本书,只为了每次阅读时不同的感受和领悟。
毕竟,智慧,是慢慢累积起来的,只有博览群书再加上精雕细琢,才能有效地拓展智慧的广度与深度。
可是,我周遭的很多人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
有人说:读书读书,我读过后马上就忘了,那怎么办呢?
还有人说:我读不下去,怎么办呢?
更有人把阅读当成一种求取功利的手段,或考高分,或升学,或为了写论文时至少可以引经据典,甚或是为了茶余饭后高谈阔论哗众取宠是搜集谈资……但是,这样的阅读,能让我们的眼睛和内心得到更加愉悦的体验吗?能让我们在得到愉悦的阅读体验时,更有效地增长智慧吗?
再后来,阅读已经不是爱一本书那么简单了。
我已经有了足够的智慧去应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可是,世界太大,太喧嚣,在滚滚红尘中沉沉浮浮,我越来越害怕,自己会慢慢地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到心灵家园的小径。于是,书,便成了指引,成了路径,而沉溺于阅读,也成了我逃避现实的纷扰、重归心灵家园的最好方式,因此也给了给自己更好的、活下去的理由。避世绝非我的本意,只不过,在过度喧嚣的尘世里,我希望用一本好书来成就我的隐身术,让我在尘嚣的终生监禁中至少获得几次成功越狱的体验——哪怕只是思想而已。
那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一本好书,不管内容如何,首先,印刷优质装帧精美,拥有扎实的质感,首先已经让人目眩神迷;再看目录,如果逻辑通畅结构合理,便能给人更大的阅读动力;细看内容,行文流畅观点精辟,有感而发有据而言,则更让人欲罢不能;如果再加上语言精美表述新奇,激情四溢酣畅淋漓……阅读,便完全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瘾”,何处是书何处是我,已经无法分得清楚;何处在读何处用思,已经完全没有界限——此时的阅读,是一种精细的隐私,她让我们在“读”与“思”的过程中,或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忍不住会心微笑,或目眩神迷情难自禁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该是享受阅读的最高境界吧。
虽然科技的发达已经让书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在我的面前,比如电脑,比如电子阅读器,比如特制的“电子书”,但是,面对屏幕,我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去享受阅读的快乐。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印刷出来的纸质书籍。
也许,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一本好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快乐的、躲避现实的仪式,总是让我产生凭海临风、身心俱怡的快乐感。有书,有茶,有闲暇,便是最美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