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写人散文

高小老师琐忆

发布时间:2023-05-04 13:46:13

  记得我们小时候把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合起来叫高小。我是在西施故里南乡的一所完小里念的高小。现在回忆起来教我高小的老师似乎个个都是“高手”,其教法暗合时下的素质教育;在课上,他们甚至也敢朝着班里读书冒尖的学生直呼“得意门生”,我念高小时无论在班在校语文算术都算得上“好佬”,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

  [语文老师]那时,就考试而言,大考很少,小考特多,然而“大考大坦,小考小坦”,老师和同学们对大考小考都不大在意。有一回语文小考,外面下着大,我拿到卷子,心里却想着今天的一担牛草去哪里割,没有做题,即兴在上面写了一首小令:“窗外雨潺潺,出题容易答题难,长叹一声卷交了,能得分否?”别的什么也没写,随手交了卷。卷子发下来,语文老师却给我80分,批语:“虽未答题,但有文采。”

  有一回,正课讲完,作业做好,看看离下课的时间还早,语文老师就教我们写对联,他首先给大家讲了四条规则:一、词性要相对,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二、语言结构要相对,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等;三、逻辑等级要相当,譬如“飞禽”只能对“走兽”而不能对“奔马”;四、要仄起平落,即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就一定要平声。

  讲完规则后,同学们请他出一个上联试试,他便在黑板上写了一句“春秋多佳日”(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欧美尽洋人。”没等老师写完后面那个“日”字,我就随口答道。

  “不对。”老师摇摇头。

  “为什么不对呢?我符合您讲的四条规则呀!”我站到凳上,据理力争。

  “你虽然对得不错。但‘春秋多佳日,欧美尽洋人’上下两联没有联系,别人不知所云,不对。”

  “您可没提上下两联意思要有联系的规则呀!”

  “这是我的疏忽,这是我的疏忽。”

  “老师,那您给我们对个好的?”同学们提出了要求。

  “田家少闲月”,老师端端正正地写在“春秋多佳期日”的下面,用的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第一句。

  老师的下联一出,全班就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来。老师听不清,就叫学习委员把大家的意见讲一讲。

  “大家认为您给的下联开头‘田家’一词是偏正结构,而上联的‘春秋’是联合结构,明显违反了您的第二条规则,还不如我们同学对得好,‘欧美’倒是联合结构。”

  “说得好,我承认违反了规则,上下两联的结构的确对得不对。”

  ……

  下课前,老师小结:“第一,我讲规则时不严密,疏忽了上下两联在意思上的联系;第二,我给的对没有同学工整。”

  [算术老师]又是一个傍晚,算术小考,我本打算早点回家割牛草,便故伎重演,在试卷上写下一联:“今日交白卷,慷慨得零分。”交上卷,昂首阔步地走出了教室。算术老师见是自己的“得意门生”,竟然也不发火,却在卷子上写下:“此次无分扣,下回扣10分。”到了“下回”,我果然被老师扣去了10分。

  [副课老师]高小时,还有个专教副课的老先生,说话半文半白,别人称他“南乡才子”:他看见同学们投篮不中,就在一边大声评论:“非球之投不进也,乃球箍之过小也。”有学生在桌上手支脑袋默然静思,他会缓缓踱过去,轻拍其背:“哎呀,你这位后生,是投亲不着,还是访友不遇?为何出此下策?”到男生宿舍视察,看见在火炉上一边烤着蕃茹,一边烤着袜子的学生,他拍着脑袋一本正经地说:“谁敢篡改王勃的诗句?人家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们却是‘蕃茹与袜子齐烤,香气共臭气同飘’!”

  有一回讲地理,内容绕到崔颢的《黄鹤楼》,他手挟香烟,双目微闭,如痴如醉,感慨系之:“武汉本有地灵之称;崔颢,人杰也。人杰来到灵地,焉能无诗?此诗千古绝唱,遂使人杰更杰,灵地更灵……”忽有一学生惊喊:“老师,我的书——”原来老师的烟灰垂落,烧了学生的书。老先生凝视良久,解释道:“此死灰复燃,死灰复燃也!”

  老先生课内课外情趣横生的一幕又一幕,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灵感。两个晚上一过,一篇以副课老师为原型的“小说”《X先生传》开始在教室里悄悄流传。焉知我们的班主任亦是位性情中人,看过,笑道:“好一篇讨朽檄文!”

  一位爱玩恶作剧的学生竟将“小说”呈给了老先生本人。不料老先生阅后并不生气,还乐颠颠地破例送我一本《文心雕龙》。一眨眼数十年过去,这本书今日案头犹在。翻开书,在首页留白处,老先生柳骨铮铮的亲笔摘抄赫然在目:“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老气统其关键。”惭愧的是,当时我全然把老先生之良苦用心视作他“迂”的佐证,也忒格幼稚。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