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位置:首页 > 散文 > 抒情散文

南沟苇塘

发布时间:2024-07-06 10:26:02
槐山是永寿县境内一座有名的山,三条苍莽的余脉朝东北方向蜿蜒而去,一直延伸到浩浩汤汤的泾河畔,远远望去,就像三条巨蟒俯首饮水。若从反方向远观,则像三天巨龙昂首撕咬,结穴处就是槐山主峰。我们村子就座落在槐山脚下中间的那条棒槌梁梁上。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叫“棒槌梁梁”,这是老家人一种形象而夸张的说法。言下之意便是这条梁塬面太窄,太短,太小,像个农村人家里常用的棒槌而已。

南边的两条土梁之间是一条空阔的大沟,由于在村子南边,大家就叫它南沟。记得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全村人男女老少,起早贪黑,热火朝天,在沟渠的上游建起拦河大坝,修成了一座水库,积蓄了满盈盈一潭子水,水里还养上了鱼。堤坝以下,地势开阔平坦,水草茂盛,人们就弄来好多芦苇根,一层土一层根,深深地埋下去了。就这样苇塘建起来了,山沟沟里从此平添了一道亮丽的江南风景。

芦苇是我见过的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惊蛰刚过,一阵阵春风化作一场场细,那些芦苇就秧苗似的,齐突突、旺火火地长起来。这时,我们一群小孩子就跟随大人,头顶丽日,身披和风,挎着篮子,三五成群来到河塘里,或在苇丛里挖荠菜,或在坝堤上捡地软软,或者循着汩汩流淌的水渠拔着绿生生的野芹菜。夏天里,老天爷总是隔三差五下雷雨,雨水从两边的沟沟渠渠里,哗哗啦啦流下来,咕咚咕咚,一股脑儿灌进苇塘里。饱饮着充沛的雨水,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芦苇见风见长。不几天,就长成了一堵密密匝匝的绿墙。如果遇上旱年,人们就会适时打开闸门放水出来,美美地灌上一气。

所以,夏天是苇塘风景最美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玩得最快乐的时候。一吃过午饭,我们就呼朋引伴,驴喊马叫,把牛羊赶下南沟,吩咐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看管牛羊。其他人就都轻骑兵似的进了的苇塘。河滩里简直安静极了。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啾啾鸣叫,蝉在附近的树林里嘶哑嘶哑地苦吟,时不时可以听见野鸡在苇塘深处掸翅膀的声音。一阵凉风悠悠吹来,青冉冉的芦苇荡就一波一浪摇曳起来。密密丛丛的苇叶兴奋地颤动着,摩挲着,发出一阵阵飒飒的轻响,如同细细的龙吟。苇塘中央,一条欢快的小溪咕咕哝哝向下游流去。周围一洼一洼的积水里,一群翠绿色的青蛙跳来蹦去。我们猫下腰在苇丛里,钻来钻去,撵着,逮着。忽然,一只野鸡就被惊得嘎嘎嘎大叫着,像炮弹一样射了出去。孩子们一哄而上。啊,一窝淡青色的野鸡蛋,拿在手上,光光的,暖暖的。能找到野鸡蛋,这是我们最初的期盼,也最大的收获。大家一下子羡慕得不得了,便都纷纷四散开来,专心找起了野鸡蛋。当然,最快乐、最幸运的是,我们有时候也能在旺相的草垛里,找到野鸭的窠巢,抓到几只乖巧的小鸭子,抱在怀里玩。特别是那雄鸭子,除了一身灰色的羽毛,一双橙红色的大腿,还有翠绿色的大逗号似的头,简直可爱极了。

大约到了八月份吧,南沟河塘里的芦苇就开花了。一支支挑在芦苇顶上,像长长的鹅毛,像白白的蜡烛,随风摇曳,动荡不已,悠悠忽忽,飞得满天都是。站在沟边远远望下去,整个河塘里就像落了一层薄薄的,白茫茫一片。白露为霜的时候,芦苇就真正成熟了。每每到了这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就整天嘹亮地喊叫着,让社员去收割芦苇。河塘里一下子到处都是人,他们把割下的芦苇捆成一搂抱粗的梱子,然后就拦腰扛起来,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杭育杭育爬上沟。约摸过上一个月,大队的院里就堆得跟山一样谷堆了。

这些芦苇大多数是卖给外地人一车一车拉走。有一年,来了一个河南的席匠,他教会了村里的几个人怎么用苇篾编织炕席、编织粮囤。跟着,我们就在秋天的窑脑脑上,看见男女老少许多人坐在禾场上,手里不停地剥着苇叶。年轻的席匠们用一个自制的工具快速麻利地花着苇秆,然后推来一个圆滚滚、光溜溜的石碌碡,人站在上面,用脚一前一后,蹬着碌碡碾轧着苇篾。随后,整个冬天,他们就在窑院里,或者屋子里,席地而坐,马不停蹄地给这家编织炕席,给那家编织粮囤,人红得简直像灯笼。看着那些细长的苇篾,在他们怀里跳跃着,跳跃着,眨眼间就变成了一件雪花般的美丽图案,心里真是羡慕透了。

后来,农业社散伙了。人们抢着要承包南沟苇塘和水库,争执不下,老队长就和一帮干部商量着,把它承包给了一个残疾人。记得每年端午节前夕,村子里就有人专门来收购苇叶,那个人出钱雇村里的女人们下沟摘苇叶,卖了一车又车,让大家感到非常眼红。过了几年,也许是由于长久没有维修的缘故,水库坍塌了,慢慢干涸了,枯竭了。

就这样,苇塘也跟着稀里糊涂、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我的童年也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现在想起来,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疼的事情啊!

散文相关阅读

散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