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生辉
“只恐云霄有路通,层层登处接星宫。洗花寒滴翠檐雨,惊梦夜摇金铎风。僧老不离青嶂里,樵声多在白云中。相逢尽说从天降,七宝休夸是鬼工。”宋代诗人朱琳的一首《延庆寺塔》白描出古塔巍伟壮丽的雄姿。
假日里,我来到塔院漫步。两排翠柏尖耸挺立,青翠欲滴,犹如两排威武雄壮的战士森然守卫在古塔前面。用小石子和地砖铺成的路直达塔底。门左边有一条小河,权且称它作“护塔河”吧。茶花、迎春花绽放朵朵,煞是好看。站在塔楼上凭栏远眺,蜿延似白练飘带的松阳人民母亲河——松阴溪映入眼帘。群山怀抱,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静谧的大山与流动的溪水,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立体电影”。塔院古树环绕、回廊曲径、水榭泥墙、房舍错落有致。在这样一个优雅秀丽的院西边,有一处新辟的景点,即新修一处碑廊。碑廊围墙上镶嵌着石碑块块,红柱长廊,廊边临水。漫步其间,犹如倘徉在灿烂迷人的艺术殿堂,名人书法作品,镌刻在石碑上,字字遒劲有力,满室生香。由于石碑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碑文大多已斑斑驳驳,给游人欣赏带来不便,是为撼事。
据《松阳县地名志》记载,延庆寺塔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三年后竣工,因塔址在松阳县城西2千米处云龙山下延庆寺前面而得名,据说塔底藏有舍利子若干。因塔身已倾斜,故延庆寺塔又被称为“东方的比萨斜塔”。延庆寺塔在198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巨款修葺并建塔院。上下七层,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高38.32米,每层有平座回廊,六角上均挂着风铃,风一吹,铃声清脆悦耳,传至远方。斗拱五铺作双卷头,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悟性高者,看到风铃,听到了警钟长鸣;反之,有人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直至“翻船”。
延庆寺塔常年对外开放,且游人如织。它系我松邑两大景观之一,即一塔(延庆寺塔)一娘(鹦鹉冢)。延庆寺塔是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风铃,又名风铎,风吹时摇动发出声音,能吓跑生物诸如鸟雀蛇鼠,以防它们对塔的侵害。春风拂面马蹄疾。我又来到久违了的延庆寺塔楼,只身爬上宝塔,在塔廊上久久凝视檐下悬挂的风铃,思绪万千……
你看,那形状独特的风铃,是宝塔上一件不可多得的装饰品,犹如女人们在耳垂上悬挂的首饰,煞是好看。风铃也有实用价值。巍峨的宝塔,矗立在山坳中,经**洗礼,又遭生物侵蚀,保存不易,靠什么来保护塔身呢?古人不乏能工巧匠,设计出小巧玲珑、经久耐用的铜质风铃。风一吹,风铃响起,生物逃逸,古塔得以保存。但是,大自然并不是很有规律性,有时候,无风的日子也有,这个漏洞还是给鸟兽钻进去了。古塔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塔身已经斑班点点。风乍起,吹响一组风铃,铃声仍旧清脆悦耳。
由此我联想到食人间烟火的人们,面对逼面而来的富贵,如何正对?确实难以把握。《菜根潭》曰:“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也不能转动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又云:“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处得他好,他益你反深。”今人应该多学学古人的独善其身,心中常常挂着一只风铃。遇到功名利禄,自觉地敲响警钟,且警钟长鸣,它诏示着你:是陷阱,别跳下去。佛言财色如刀头之蜜,甜蜜是短暂的,然而,却有割舌之危,何苦呢?一个人在花花绿绿的社会大染缸里混,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触“雷”,想想延庆寺塔上的风铃,时间久了,跑去塔上看看,心里有个风铃印象,时时在你耳边敲响警钟,才不至于在狂风巨浪中翻“船”。
愿延庆寺塔上的风铃历久弥新,愿人们在方方面面得到风铃金声永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