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行
单位派我出差去河北,使我马上想起“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名言。但随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变迁,他们的踪迹也可能只能在史书典籍中寻觅了。燕赵大地盛产高粱和菊花,高粱在北方农作物中是最有辽阔壮美气质的,菊花也具有苍凉之气,可时令已是冬季,也很难感受其壮美苍凉之气了。飞机临近石家庄机场上空,俯瞰地面,大片平畴,棋盘格似的田野上,绿茵茵的麦苗,就像公园里的草坪,平坦、齐整、且生机勃勃,这是一种柔媚的美。我正欣赏着这类似于江南平原春日插上秧苗时的绿野时,飞机已降落在石家庄机场。
隆兴寺
石家庄机场在正定县境内,我们到达时是午后两点,听说正定县城内有被誉为“京外第一名刹”的隆兴寺,于是,我们就直奔隆兴寺。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太祖赵匡胤征河东后曾驻跸镇州(即今正定),得知寺内原供四丈九尺高铜佛在五代时被毁,遂敕令重铸铜佛,并建大悲阁。清康熙、乾隆时又两次大规模重修和增建。康熙时在寺的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东侧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的三路并举格局,我们游览的只是中路。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称为全国之最:造型独特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千手千眼铜铸观音菩萨,是我国最高的铜铸大佛;还有,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做工精湛堪称一绝的铜铸千佛墩。这六处文物之最,我们大多只是匆匆一瞥。
这六处景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我觉得是摩尼殿中的“倒座观音”。所谓“倒座”是指观世音菩萨不坐在大殿的正中央,而是后壁倒坐,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普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据碑文记载,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整面壁上雕刻的是一个极乐世界,在大片彩色悬雕上,模拟了大海以及海中的普陀山,山上有修行的凡人,仙人和鸟兽罗列其间。山石突兀起伏,祥云缭绕其间,泉水喷涌,碧波粼粼,人物众多,各具风姿。正中的观音像,一改以往端庄坐莲台、手持净瓶的形象,闲逸自若踞坐正中。头戴宝冠,项披璎珞,身着红色长裙。头微右侧,身稍前倾,左足踏着五彩莲花,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部。脸庞秀丽,神态恬静,弯而长的细眉之下,凤目微张,稍下俯视,正好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交接。塑像高3.4米,比例匀称,姿态优雅端庄,具有温文柔媚的女性风姿,使宗教概念与世俗生活中的典型形象交融一体,被誉为“东方美神”。通观整个画面,娴静的观音与热烈的背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统一而和谐的艺术整体,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雕塑绝技。
绝大多数寺院中的佛像是肃穆、呆板的,高高端坐着,信佛者只有膜拜;无神论者只把他看作是变形的泥塑木雕像,匆匆一瞥而过。面对这座观音像,无论是信徒与否,都有欣赏和膜拜,只是一个是对佛像本身的膜拜,一个是对艺术品的创作者膜拜而已。“神”大多是由人而来的,一种是这人本身就是万人敬仰的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某方面品质;一种是为了某种需要人为造就的,我们国人就经历过那种造神的年代。在我的心中,只有接地气的神,才能使我敬仰和膜拜。
摩尼殿北门外甬道两侧各有一株一千六百余年的槐树,汉光武帝赐名为“龙槐”和“凤槐”。据说,西汉末年,有一富家小姐和年轻长工相爱,遭到家人反对,他们逃婚到此,四面都有追逃的家丁,逃无可逃。这对有着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遗风的青年男女,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此化为两颗槐树,在生不能结成夫妻,死后也要互为连理。汉光武帝刘秀到正定,见此树闻此情,于是为其赐名。这虽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但在男女爱情已被物欲异化的当今,美色拜倒在金钱、权势脚下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房、有车成了青年男女择偶的首要条件,离婚率节节攀升;而忠贞、纯洁的爱情却鲜有耳闻,这两颗槐树就成了人世间纯真爱情的见证。挺立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古槐,依然郁郁葱葱。她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超越金钱、地位、权势的,自古以来,不管什么朝代,不管出自哪个阶层,对纯洁美好、忠贞不渝的爱情都是尊崇的。我在心中默默祈愿,这两棵古槐能永远枝繁叶茂地挺立于神州大地!
赵州桥
赵州桥,凡是上过学的国人都不陌生,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都有写赵州桥的文章。我这次河北之行,公务之余的第二站就是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石家庄东南约40公里的赵县城南2.6公里处,横跨洨河两岸。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距今已有1400年了。因桥体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又名“安济桥”,是宋哲宗取“安渡济民”之意赐的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单孔横跨形式,且一直使用到现代的石拱桥。既美观,又坚固。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霜雨雪侵蚀和八次地震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这洨河上。
赵州桥四周已于2012年建成了景区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名贵花木与水溪路径相映。桥北端东侧有一块“国际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是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的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桥北端正中位置,塑有石拱桥建造者李春的铜像。李春,留存的资料很少,只在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如何塑造李春像,确也成了难题。开始是按普通工匠设计,后来觉得不妥。作为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者,按现在来说,应是总工程师,于是就把短褐换成了长衫。
站在李春塑像前,虽然这塑像不一定与1400年前真实的李春相符,但这无关紧要,这座赵州桥已是李春永久的纪念碑,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举目眺望辽阔的燕赵大地,一片苍茫。在这一片苍茫中,巍然屹立的不仅只是一批侠客名臣,还有一批历代科学巨匠:除李春外,还有,中医学的创始人、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当今河北邢台“扁鹊庙”是燕赵儿女对这位神医永久的纪念;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他的原籍就是当今河北涞水,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以祖冲之命名的行星将永远闪耀在太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也是河北邢台人,当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国际天文学会赠给这位科学巨匠永久的殊荣。广袤的燕赵大地,是孕育、传承和发展华夏灿烂文明的土地!
直隶总督府
河北之行的第三站是保定的直隶总督府。直隶总督府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有一副今人所作的黑底金字对联。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进入大门是视野开阔的仪门,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穿过仪门就看到一座木牌坊,上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言:“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箴言正对大堂,总督升堂理事,抬眼就能见此箴言,以示儆戒。
再往前行,映入眼帘的就是曾国藩的对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此联全用口语,如同白话,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直指心性。据记载,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官员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曾氏就任直隶总督虽只有一年多,但其所作所为,却对当时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堂楹柱上还有一副曾国藩的对联:“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欺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拘天心。”意思是:你有什么缺点,我随时会用合乎礼制国法而又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为各位带来幸福吉利;老百姓在遭受水深火热之后,需要清官良吏的励精图治来暗暗挽回天心。这是对属下官员的劝诫联。
森严肃穆的大堂正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 这是当年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赞誉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大堂虽为正堂,总督平时不在这里办公,是举行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大堂后面为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这里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民事案件,举行一般礼仪活动的场所。二堂前的一面墙上,有直隶总督孙家淦书写的“居官八约”,内容为:“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一个官员能做到这“八约”,确也是个良吏贤臣了。三堂是官邸内宅。三堂的楹联是唐执玉任总督时手书的座右铭:“将勤补拙,以俭养廉。”唐执玉一生清廉,死后无钱入殓。继承总督在清理他的遗物时,竟然发现“箧无一物”,没有钱为他下葬,雍正下令拨发银两,才得以安葬。因唐执玉甚得雍正皇帝的赏识,这副楹联历届总督都没有更换。四堂,也称上房,是总督及眷属起居的地方。四堂,院东侧厅屋为签押房,为总督处理公务的地方。总督署大院东路的建筑分别为寅宾馆、武成王庙、幕府院、东花厅、外签押房、胥吏房、伙房、库房等。西路的建筑尚存古树和房基,据资料记载有典吏厅、西花厅、办事厅、旗纛庙、箭道、花园等。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一个皇朝能维系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统治,肯定会有一批贤臣廉吏辅佐。直隶总督府是古代官衙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警示教育作用更是意义深远。当我们返回总督府大门口时,碰到河北省党校老师带着学员集中在门口进行点评,党校带队的老师说,直隶总督署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如“公生明”牌坊,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言,孙家淦的“居官八约”,唐执玉的自勉联,曾国藩的楹联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直隶总督署在清代自雍正至宣统187年历史中,历任总督74人,著名的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信赖的“模范督抚”李卫,有清正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有兴农治水、亲绘棉花图劝农种棉的方承观,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这些总督“勤政爱民、崇俭尚廉”的为官之风,对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依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听到这里,我们这些围观者都忍不住为这位老师鼓掌。
冉庄﹒白洋淀
河北清苑县冉庄是全国闻名的地道战遗址,电影《地道战》就拍摄于此。
走进冉庄,我们就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在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修筑了据点、炮楼1783处,修筑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线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在被逼无奈和无险可依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冉庄周围仅9公里范围,就有炮楼15座,公路4条。冉庄人民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构建了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先后歼敌2100余人。解放后,冉庄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村南建有地道战纪念馆,馆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内珍藏着大批文物,有修建地道的工具,冉庄地道中的土兵工厂制造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等实物,烈士遗物、照片、奖状奖旗等。在馆内人物事迹介绍中,特别感人的是冉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森林的事迹,他出身于冉庄一个富裕家庭,1938年日寇来犯时,他毅然加入共产党,组织村民开展抗日斗争,后调任区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3年在一次战斗突围时受伤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34岁。村民冒着危险,把他的尸体偷运回冉庄,在整理遗体时,从内衣口袋中发现他用敌人让他写降书的纸写下“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囚徒,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慷慨悲壮,充分显示了燕赵男儿的风骨。
白洋淀是我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中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我们参观了冉庄后,即驱车到安新县,夜住安新县城,准备第二天去游白洋淀。
上午8点半,到达白洋淀景区,因是冬季,没有一个游人,景区的店铺都已关门歇业。碰上雾霾天,能见度不足10米,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当时就想直接回石家庄。经过一番讨论,觉得既已到达这里,乘船进去感受一下也好。于是,找了一艘船,冒着严寒,进入淀里。
我们到达雁翎队纪念馆所在地,上了岸。抗战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辗转茫茫大淀,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壮歌。燕赵大地,历史上,有“敢为天下先,成了师夷制夷第一人”的赵武灵王;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刺客荆轲;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唱出了一曲曲激烈高亢的燕赵之歌,自古至今,回荡在燕赵大地上。
白洋淀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有西湖,北有白洋”的美谈,今有“华北明珠”的之誉。康熙曾写诗赞道:“可笑当年巡幸远,依稀吴越列行营。早知燕赵有此境,何必千里下江南。”可我们遇上雾霾天,蒙蒙一片,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白洋淀。
西柏坡
我们行程最后一站是西柏坡。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人们称其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把这里选定为驻地。1948年5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者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参观了他们当年的住房和办公产所,浏览了纪念馆。
在新中国即将诞生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
六十五年过去了,这些当年打天下的多已作古。他们当时的艰辛和俭朴只在史籍中记载着,在这些遗址中陈列着。当今这些享天下的官员又有多少能继续牢记两个“务必”,严守六条“规定”?你看,那些贪官,一查就是几千万、几个亿的资金!吏治再不整肃,老一辈经历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就会败在不肖子孙手里。现新一代中央领导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正在加大反腐、整肃吏治,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近一周时间行走在燕赵大地上,有两首歌一直在我心中激荡:一首是激烈高亢的燕赵之歌,一首是灿烂辉煌的闻名之歌。
2014年12月17日